APP下载

外国文学对现当代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初探
——《少年维特的烦恼》为例

2017-03-11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普坪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维特歌德青少年

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普坪中学 张 丹

“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当下世界性的话题,在教育领域,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就在他的教育小说《爱弥尔》中把主人公置于大自然中,让他在劳动和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将他培养成具有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具有民主意识的新人。歌德接过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提倡投入自然的怀抱,反对违反自然的东西,向往合乎自然的社会制度。本文拟从小说中的自然描写、人物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这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自然观对当下教育的启发和意义。

一、歌德眼中的自然

1.青少年对自然的认知

小说中维特正如眼下在学校里受教育的广大青少年一样,对大自然心怀向往,对它怀着崇拜与景仰。他们同样有着强烈的皈依自然的愿望,在静观自然欣赏自然的时候,观照它的本真状态,不掺杂自己的任何思想。这种纯洁的状态,让他们在观察自然到的更加真实。在歌德看来,自然的美是浑然天成的,不是在人为力量下形成的美,这才是自然原来的面貌,人类不仅不能征服自然,反而在自然中获取所需,应该敬畏自然,自然是可以被认识的,但人类不能破坏或改变它的发展规律。

至于当下的学生而言,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初步就是通过观察来认知世界,并且也同维特一样,通过对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更理性的自然中的事物,对自然亲切感和好奇心体现在文学之中。这种亲切感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发现自然中的美,并学会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青少年的平等意识

在小说里,除了被观察到的有机的客观物质世界,还有一个哲学观念层面上的自然,它从客观物质自然生长引申而来,强调人的感情的自发性,不被约束,在维特心中,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是正是这个自然。维特感觉到一个真理:众生平等,因此,人类社会也应该师法自然,提倡平等。因此,维特激烈地反对现有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在当下青少年身上,可能更多的则是他们身上的那股浩然正气和最早的平等意识。自然也是艺术的最高标准,然而人类却一再制造成法定则“来规范和束缚人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以破坏人“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状态的表现”。彼得·伯尔纳曾精辟地指出,维特心中的自然“意味着人的性格的完整性,一如宇宙的统一性,但也是对善与恶的二元论概念的扬弃,抛弃天神的启示和救世的诺言,承认生老病死的人的命运。”这种自然也是一种艺术观。《维特》中体现出青少年的艺术观在这个时期开始发生并发展,在与自然的互动中,逐渐感知平等,并形成初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等意识。

二、人与自然

1.实践活动与自然

一般而言,学生学习的方式,除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用很多知识是很有必要从实践中获得。这一点,在《维特》中,歌德提倡回归自然,认为应当善于应用天生的感觉器官和认识器官来认识自然,在接触自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自然力。但是,人的生存既不能彻底离开原始自然又不停地与自然作斗争,人的生存需要是人类向自然索取食物。但是,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中劳动,获得生存资料,要尊重自然,不大规模地改变自然。这种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然的方法,正与当前人们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方式一致,力求让学生在玩、学、做中获得知识。

2.青少年认识自然的方式

歌德在通过少年维特感知自然时,强调用人的主观色彩来观察自然,自然被看作是个人感知的结果或个人精神创造的产物,认为只有自我及其意识才是唯一真实的、本原性的存在。歌德这种“俯视”自然的姿态,透露了他的自然观中具有唯我色彩。以俯瞰的视角来描写自然,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中心的模式。在小说中,维特观察自然的方式是特别的,他经常站在一个高度俯视自然。但经验告诉我们,要相对全面观察自然,常常是多角度的。但是,这样得到的结果常常泛而不深。自然的发展变化按照自己的运作规律,而人是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并属于自然的,尽管自然自身在处理内部问题时有很大的弹性或者摇摆不定,但很少偏离自然规律运行的范畴。青少年多有这样的共性:认知事物的角度往往单一,但慢慢的出现“自我意识”。

三、对异性认知的变化

步入青春期,孩童开始对异性的认识产生心理的变化,身体发育不同只是一种表征,由之而牵引出来的心理的变化让这些少年们苦恼不已。绿蒂是《维特》中的唯一女主人公,在这个人物身上,虽然歌德囊括了很多女性的优点,尤为突出的是,绿蒂身上闪耀着母性的光辉,是维特这个“孩子”最需要的。至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对母亲的依赖体现都较为明显一些,但却更加不善于表达。而文学帮他们找到了弥补的方式,便是写作中对母亲的赞美。

歌德认为女性与自然有很多共同之处,女性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载体,都具有哺育生命的能力,歌德曾把自然比做母亲:自然只是存在于她的儿女身上,但这位母亲究竟在哪里呢?自然诞生人类和其他生命,人类由母亲诞生,自然包括了女性,又与女性一样能承载生命,哺育生命。歌德在自然中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自然是万物之母,原始的自然包容万物,神秘、包容、智慧是它的特质。大自然创造了人类的生存资料。

绿蒂身上具有原始女性的特点,她的母亲早逝,她在家庭中扮演了母亲的形象。而《维特》中的绿蒂在家庭里常常是一个食物的分配者,并且也是弟妹们精神和物质的可依赖者,在社会的约束之下的人型,被剥掉了自然的粗犷,成了一位“圣母”。绿蒂身上也有理性的特征,她身上蕴藏着原是女性的优点,保护自然体系中的生物,她的勇敢使其他人获得了力量,自然的特点在绿蒂这个形象中得以体现,有差别的是绿蒂时一个阶级社会中的人,而自然更具其自然的本色。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德早期对自然的认识,启示和引导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积极反思,同时体现了青年男女的心理变化。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用生态思想的眼光来重读《维特》,我们发现它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倡导自然界中万物平等;关注人在特殊的年龄阶段特殊的心理历程。这种意识,不仅在文学领域,在教育领域,仍然是引导人们类走向和谐、共生、共进的指路牌。

猜你喜欢

维特歌德青少年
诗意街头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青少年发明家
歌德的书
长安铃木维特拉
改变!拉力赛版维特拉
我要歌德的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经济、环保、低碳 维特根WR 250型冷再生及土壤稳定机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