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育为导向深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2017-03-1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陈红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导向德育音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 陈红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结合音乐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结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和音乐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造就良好行为习惯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能给学生们以美的体验,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的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比如,通过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培养学生讲纪律,讲文明的好习惯。如在笔者学校里,普通教室到艺术楼有一段步行距离。每次上音乐课前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从教室排队至艺术楼音乐室。如何在排队过程中让学生们做到排队“快,静,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一边排队一边高声唱儿童歌曲《走啊走,手拉手》,“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少先队员排好队,安静齐步向前走——”激昂的旋律让孩子们精神抖擞,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歌词起着鞭笞作用。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即领略了音乐美又做到了排队“快,静,齐”。

二、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而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得到渗透与影响。

比如,在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青春舞曲》这课中,歌曲的旋律活泼愉快,节奏欢快跳跃,歌词朗朗上口。教师通过学唱歌曲,学跳舞蹈,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们进入快乐的音乐意境,让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旋律中不但领略了维吾尔族歌曲欢快的特点,还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使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得到升华,思想情操得到洗涤和熏陶。

三、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弘扬民族精神

《管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的先贤早就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音乐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精心剪辑王二小英勇抗击敌人的有关录像让学生观看,结合现有的背景画面思考并讨论:假如自己是王二小心情会是怎样的? 要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融于一个由声、形、光、色凝成的音乐氛围之中,真切感受王二小英勇抗击敌人的情境,让他们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把情感体验推向高潮。通过以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熏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必须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选择好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时机,适时点拨并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四、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发扬时代精神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色的时代精神,人民日报读物《三个倡导塑造时代精神气质》提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发扬它呢?

如在欣赏电子合成器曲《神奇的太空》时,我们可以以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故事题材导入,然后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现代化乐器——电子合成器,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机结合,展开对神奇太空的想象,再请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声音,现有的乐器,身体等方法模拟出飞船上天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愿望,也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没有硝烟战争的和平年代,人民才能过得祥和,只有在富强民主团结的国家里,人民才会过得安康,只有在和谐自由平等的生活中,人民才会过得幸福。同时,号召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既要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长大后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

《音乐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那么,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造就良好行为习惯;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陶冶高尚情操;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弘扬民族精神;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发扬时代精神。在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再而从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树人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德育作用,努力做到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导向德育音乐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偏向”不是好导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