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行且思 亦咏亦叹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03-11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谢美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公开课文本课文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 谢美琴

伴随着课改的实施,学生已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有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位语文教师都乘着这股改革之风,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教学观念。回顾这几年,每上完一节课,每每出现了一个能说明问题的问题,我都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不断地拷问自己的心灵:为什么我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想着想着,我都会感慨万千:这仅仅是一节不够精彩的课吗?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若隐若现的问题吗?一次次的反思让我从错误中吸取了种种教育,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我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警醒自己亦勉励大家。

一、解读文本,浅尝辄止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师轻视了钻研、吃透教材这一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备课,课文读不了几遍,就匆匆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因此在教学中也就难免出现不到位、不深刻、无特色等现象。实际上,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在读过一两遍之后,其内容便略知八九,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与学生一样或者低于学生的水平上交流,学生会嚼之无味甚至觉得厌倦。

文本要细读,细读就是“慢慢读”“倾听文本的灵魂之响”,也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教师不仅要达成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更需考虑到如何将之转化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悟出文本所要传递的信息。教师要通过细读,走进课堂,底气才能十足。

二、小组合作,蜻蜓点水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虽然都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中讨论。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很多,以显示课堂气氛的热烈。显然,这些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只把它当成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提的问题不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考,显得随意且难易无度。致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受到尊重,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可能会让他们完全丧失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形式,是教师追求的一种花样,是典型的无效学习,长期下去,将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所以教师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有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的意识,更要有精心寻找最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的意识。

三、课堂质疑,浮华不实

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美其名曰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在课堂上,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没有及时梳理,或者将问题置之一边,俨然成为一种摆设,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问完就算了,并不多想去如何解决,如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获得问题的答案,那么此问就只是“为问而问”。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的质疑仅仅是为了质疑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高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二三年级的水平,从而使质疑流于形式。

语文课堂上的质疑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众所周知的问题。教师在课前要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根据文本的重点,学习的目标精心设计疑点,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课堂练笔,画蛇添足

教学的方法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现在比较流行的都是把小练笔挤进课堂。公开课上有些老师设计了课堂小练笔,却缺乏全面的思考,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画蛇添足、生搬硬套的现象,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巧妙,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高效课堂,徒有虚名

在公开课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后说一说……”读书声刚落,教师随即请学生就“了解”“看法”“想法”之类的问题进行解答,有时没等学生反应,就示意一生站起,并不忘笑容可掬地说声“错了不要紧,关键是勇气”。也偶尔有三四个抢答的小手立即高高举起。

难道学生的思维速度真的如教师料想的这么快吗?仔细想想,答案很明显。“三四个抢答的小手”的表达是否尽如人意?答案也是否定的。教师这样将课程高速运转的原因是:一是注重课堂进度。教师心中装着的是预设教程,关心的是课时任务,而不顾学生。二是追求表面上的“气氛热烈”。有些老师担心给听课者以“卡壳”之嫌,或耐不住问题提出后的“冷场”状态,就急忙与学生“过招”。

首先,读书不只是读完一遍,就能理解、表达的,它有对文本的内化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使文本语言形象地在脑中变自己的思想的过程。这就需要时间,特别是思考的时间。与文本的“磨合”时间越长,思考越充分,个性感受才会越深入。阅读中,要启发学生边读边想,也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反复想。更要重视学生读后的静思默想。其次,在多数学生对文本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时,其他学生的观点对多数学生的近乎空白的思维起诱导作用,多数学生的思维容易或多或少地受到局限。由此想到,课堂中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也一样,在读后互相说议之前,应该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生成更深层次的交流。

六、滥用媒体 流于形式

听到不少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刚上课,基本上算认真,但是后来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好像在“神游”,一问三不知。原因是多媒体手段的滥用,语文课成了音乐欣赏课、电影观赏课,看得学生眼花缭乱。长此以往,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一回到常规课,脱离了“精彩纷呈”的视觉、听觉“盛宴”,学生无法适应,注意力明显下降。

在课堂上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因需而用。多媒体课件的引入,虽然对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视听效果,转换思维模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手段,更不能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教育也成了寻找遗憾、弥补遗憾的漫长过程。对乎?错乎?且行且思。所以,每一次错误,每一次遗憾,对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

猜你喜欢

公开课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背课文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