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中的教育

2017-03-11湖北省十堰市潘口乡中心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饭桌经历子女

湖北省十堰市潘口乡中心学校 陈 荣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细节,你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父母总是把饭盛到碗里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不吃或少吃,周到细致地把饭喂到孩子嘴里……孩子烦着、抗拒着,吃饭竟成了一个问题。父母不劝、不督促、不喂,孩子就干脆不吃了。孩子挑食、厌食,让父母忧心忡忡、手足无措。

父母在饭桌上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错误的信号:父母自觉做成了孩子的仆人,最大限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反而使孩子放弃了对自己的责任。

饮食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让孩子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生活,在生活上获得独立、自立、自理能力,尤为重要。

每个人的行为都因自身需要而发动。饮食是每个人本能的需要,吃饭一定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饿了自然会吃,渴了自然得喝。如果一个人连吃饭都不会了,那么,他还会做什么?如果一个人对吃饭都丧失了兴趣,那还有什么能引起他的注意?

人依据自身需要而主张自己。由于父母的过度干预,孩子一方面抗拒着父母的干预,另一方面又依赖着父母的照顾。这样,孩子难以发现自身的需求,丧失了在饮食上主张自己的机会和能力。

说白了,父母对孩子的干预,不是从孩子需要出发,而是从自身需要出发——尽到自己的责任,完成照顾孩子的义务。这就像强按牛喝水一样没有效果——你不能给人他所不需要的。父母不厌其烦,孩子烦恼不堪。

父母在孩子饮食上必要做到的,一是提供给孩子所必需的饮食,不让孩子饿了渴了没得吃喝;二是基于健康原则给予指导和建议。至于他是否饿了,是否吃喝,在吃喝上如何选择,吃多喝少等,一定要交给孩子,再也不要事无巨细地去管。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像吃饭这样的事情,就该自己拿主意,自己来做。

人是在自己的经历中成长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行动,从一切自主行为中认识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和责任。过犹不及,父母为子女做得太多,子女反而什么都不会做;子女不会因此变得更强,而是更弱。父母为子女做得太多,不是帮,而是害。父母包办代替,孩子一无是处。

没有人喜欢被人强加于自己。你给人他所需要的,还要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否则,他不喜欢你的方式,也会拒绝来自你的一切。

不只是饮食,在孩子成长的所有事情上,都存在这个问题。父母在孩子饮食上必须吸取的教训——在父母看来,因为你是孩子,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为你服务;在孩子看来,因为你是父母,所以你必须无条件为我服务,于是,孩子自主性丧失了,主体性泯灭了,永远长不大。

这样,以至于孩子成年以后,父母对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从父母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父母怎么要求都不算过分。但凡父母没能做的,诸如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自己没有房子住,自己没有娶到媳妇,都成了父母的种种不是。孩子怨天尤人,对父母指责抱怨、颐指气使,归根到底,是父母在生活中没有在孩子身上种下独立和责任的种子,不得不接受的报应。

爱是给予,爱为成全,却一定要孩子懂得,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是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成为他自己。

父母在生活上关照孩子的事无巨细,只会换来了孩子的唯我独尊。一个缺乏自主意识的人,是没有责任心的。一个对自己不知、不会、不能负责的人,又怎么可能担负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诚如是,我们应该怨他,还是怨我们不智慧的教育呢?

最后,我重申自己的一个教育理念: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经历中成长。真正的教育,就是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受教育者去经历,以他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生长期,收获他可能收获的一切。

猜你喜欢

饭桌经历子女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饭桌上的故事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打赢饭桌上的“战争”
奶奶家的饭桌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