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U16L1教学设计
2017-03-11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 莉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七级对于听得目标: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能就熟悉的话题,稍作准备后,有条理地做简短发言,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对于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约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参与表现,即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教学建议中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网络环境 智能手机/iPad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认识已经彼此了解,对各自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但并不知道彼此间名字的含义。智能手机中的微信功能可以支持微型社交网络“群”中群主及成员都可以发布文字、语音、视频,成员之际可相互接收。教师已经建立了班机微信群,可以发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程度。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16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听力材料是三位学生讲述他们名字的故事。学生将在本课学习如何简单讲述名字的故事,并实际口头练习。此后使用听力策略,听取并记录信息,复述他人名字故事。听说练习之后,结合文化广角的英文姓氏的起源,话题进一步深入,学生通过对比东西方人名,了解其所承载的不同文化。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因而没有难度。重点是学生能够准确的获取信息并流畅的复述。话题的另外一个特点则是文化意义很强,因此特别结合教材以及教参的补充内容在文化上深度挖掘。语言上难度也适中因此要求学生说与写上输出量很大。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利用媒体技术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高一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储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英语知识,能较好地展开话题讨论,各抒己见,同时,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和网上搜索和查阅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课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听懂名字的故事;划出听力材料中的结构;抓住重点信息复述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教学重点:
听力训练,让学生听懂有关解释名字意思的故事并通过关键词抓住重点。
教学难点:
完成篇章结构,以此讲述自己的名字故事。
教学过程:
1.给出张和和WilliamClark
认识名字排列的不同,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PPT:1分钟
2.指令
词汇学习;听获取每段对话中的人名;听记录每个人名的意义;小组讨论完善记录;汇报(每小组不同人名);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记录信息的能力。
3.帮助/指导
阅读听力脚本 划出讲述名字的结构;小组讨论;展示准备并说出话题的能力;互相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4.示范自己的名字故事
听并记录;讲述教师名字故事;准备讲述自己的名字故事;小组互相交流。
5.指导/监控
录制并发布自己的名字故事;听感兴趣的同学的名字故事并提问题;回答问题。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为主,辅以结果评价。
能画出结构图,能讲述自己的名字故事。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教师带读新单词—检测单词—呈现听力任务—学生听并回答问题—订正答案—回读听力脚本;听说课模式:教师带读新单词—检测单词—呈现听力任务—学生听并回答问题—订正答案—回读听力脚本—讲解句子—复述—讲自己的故事。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控制学生,按照课前的备课一步步地进行教学;学生遵从教师的指令,参与课堂活动。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高中生奠定中升学习,在这个课堂中学生平等,每个学生都会受到尊重,尤其是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Weixin和iPad做为网络终端的听力课程,为每个学生创设了适合自己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的课程资源。如单词学习,学生就可以选自己不会的学习,而不是和全班一个进度,听的过程学生也是个体学习的过程。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使用优化了教育方式,拓宽了学习渠道,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了学生视听觉。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促进了教师知识更新和终生学习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为培训者的培训学习设计的课,作为一名老教师教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作为媒体进课堂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无疑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但总体而言,收获颇多。
第一,初步学会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活动。
第二,本堂课使用社交平台交互手段教学,旨在体现并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第三,课堂设计合理,结构流畅,成功的达到教学目标。
第四,整堂课师生,生生互动性强,在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中展开课堂教学,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联系学生的生活,建构新知。
第五,以任务型为教学原则,本案例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设计的。
第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假如让我上这次课:
教师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锻炼口语,利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真正的说英语”,从而真正掌握英语。通过语言交流,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师生/生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