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探讨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妙法
2017-03-11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八小学陆颖霞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八小学 陆颖霞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从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言语中可见,读心很难。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际关系的复杂,家庭结构容易变迁等因素,使孩子出现离家出走、迷恋网络游戏、早恋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越来越多。“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这也充分说明现在孩子的内心世界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急需我们老师的关注和引导。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实现有效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共同探讨思索的地方。
一、做有“笑”的施教者,温暖心房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就是要告诉我们师爱的神奇力量,只有你能做到心中有生,就会让孩子眼中有你。我们当老师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关心他的,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斥责,孩子都会乐意接受。相反,如果老师没有取得孩子的信任,那么即使你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用微笑去面对您的孩子吧!只须将嘴角轻轻地上扬,却能让他们从中获取到无限的力量.“以爱动其心,以爱导其行”,这样自然而然地孩子也会爱教师,爱他人。
二、做有“眼”的观察者,扭转乾坤
每个人的言行总能带给我们一些信息,教育者要善于捕捉,用心去领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告诫师生们:“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这就告诉我们在关心、尊重孩子的同时,自身更要具备“孩子的心灵”,从而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就是说要有一种换位意识,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充分地去理解孩子,包容孩子。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表现出比以往更多、更丰富、更为鲜明的个性,很多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里的独生子女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学会换位思考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们,请放下权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吧!
三、做有“心”的疏导者,播种希望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不开心理问题,因而需要每位教师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用一句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走进孩子的心灵,敞开孩子们小小的但丰富的情感世界。
有人说,不成功的老师往往是警察式的或保姆式的,对孩子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老师则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孩子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曾教过的孩子晓欣。晓欣一向活泼爱笑,可经过假期回校后,却变得缄默无语;这一天平时早早上学的她却迟迟不见人,虽然距离上课还有一些时间,可我还是拔通晓欣家长的电话。没想到后来却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晓欣在厨房放煤气自杀,幸亏老师打电话及时,引起家长的警觉,吸进的煤气不多,现在人已平安无事。原来假期内晓欣父母因感情问题发生冲突,常常有意无意把怨气发泻在孩子身上,差一点就酿成大祸。放下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庆幸打了电话,同时也很痛心,欢蹦乱跳的孩子居然要放弃生命,这是何等的绝望啊!
下午晓欣回校后,我走到她身边,轻轻地摸摸她的脸,握握她的手说:“回来就好,老师可想你啦!”等到放学时才把晓欣找来办公室,递上苹果说:“晓欣,老师希望你每天平平安安地回家,平平安安地上学。能答应老师吗?”晓欣接过苹果,红着眼睛,用力地点点头。另外我还给了她一封信,信中有珍惜生命的故事和安慰、鼓励的话语,并且这样的信我坚持写了一周,每封信的封面还别出心裁地画着不同的图形。除了用这种无声的鼓励外,我还耐心与晓欣父母沟通,希望他们为了女儿,能平静地解决矛盾。同时在班上设立“人生课堂”专栏教育,买了笑话、脑筋急转弯等书籍让孩子们课间互相传阅,营造快乐氛围;还发动班干们平时想方法拉她参加活动,一起努力把爱笑的晓欣找回来。在欢声笑语中,我惊喜地发现笑容重现晓欣的脸上。后来晓欣主动来找我:“老师,爸爸妈妈已协议分开了,我觉得这样挺好。想想那天我真死了,那该多不值啊!”好一个“多不值”,我心头一喜,觉得是心理输导的好时机,便与她推心置腹地谈了起来。最后我灵机一动说:“晓欣,老师想让你和班长组织一个‘生活与生命’的主题班会,行吗?”晓欣想也没想就说:“行,包在我身上,不信咱们钩钩手指头吧。”两手钩在一起,我俩会心地笑了。那节班会课她们主持得非常成功,晓欣还上台讲珍惜生命的故事呢!可见爱在细微处,落到实效中。看着晓欣涨红的脸,看着孩子们激动的神情,我的心里写满幸福。
这点点滴滴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老师要把孩子装在心中,要常常低下身段去换位思考,微笑着接纳孩子的一切。只有悦纳孩子,才能教会孩子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所谓打开心结天地宽,我们广大教师如果能本着爱生的信念,把工作细化,眼睛装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及时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健康的社会接班人。也只有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