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策略

2017-03-11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东成镇中心小学梁杰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组长组员学困生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东成镇中心小学 梁杰文

“小组合作”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确改变了以往的“班级授课制”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教学引进了新型的、充满活力的血液。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互相交流的机会,能更好地满足了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以及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为未来合作型社会准备丰富的生力军。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小组合作”认识不够充分、组织不够完备、操作不够恰当等原因,导致“小组合作”出现表面化、形式化,事与愿违,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策略。

问题一:小组合作一开始大家的热情还高,气氛还很活跃,大家都积极参与,但过一段时间慢慢地就冷下阵来了。

策略: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因素,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去改进。

1.加深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是教学的民主体现,但也要让学生感觉到有个人“需求”才能有集体“合作”。只有学生经过个人思考后,认为有需要互相交流,才能更好地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先要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不能为了形式,一开始就让学生展开讨论。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羊”的培养及领导

要想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见成效,必须有让每个组员都认同的得力组长。这个组长不但要学习优秀,责任心强,同时能管得住自己,而且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让其他组员都共认和敬仰。在培养和领导小组长方面,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小组长的工作责任重大,知道老师让你们挑起这个重担是老师相信你们,同学认可你们,你们要用你们的智慧和才华把你们的组员管理好、领导好。这对你们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为你们以后的谋生积蓄资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更好,信任是无形的力量,我相信他们个个都信心十足的。在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方面,我要求小组长从全局着眼,除了要认真学习,做成绩上的“领头羊”,还要团结、关心、尊重同学,监督、帮助小组成员把学习搞好,带领成员们主动合作交流,大胆发言,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小组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习中是学习的主人。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的合作者、参与者,充分发挥协调、激发、合作、监控、评价的作用。在小组开展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置身于学习中,参与到学生中去,以达到相互学习,做个友好、平等的参与者,以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同时又要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但也不能袖手旁观,要和他们一起学习,教给学困生适当的探索、发现的方法,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让他们多思考、多发言,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从而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达到共同进步,实现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的目的。

问题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现今的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从小就娇生惯奍,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合作。加上学校与家长的压力,整天为了成绩,只顾自己而忽视他人,也生怕别的同学超越自己而产生严重的嫉妒心理。学生中他们基础和性格各有不同,有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意见,在合作中经常沉默不语;有的基础水平差,想表达但力不从心,反正都不会,或怕说错了让同学们嘲笑,干脆不参与,选择沉默或趁小组合作之机玩耍;有的基础好,总有说不完成的见解,只顾自己说,不顾其他同学的感受;有的不愿意跟人家合作,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

策略: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控制好适当次数

小组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和现行的教学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频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觉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挫伤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学生一个错觉的意识,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一节课中不应该过多地安排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要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在选择小组合作的内容时,应选择有明显规律性或有多种方法解答的内容。只有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规律,并能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总结出来的规律他们才记得最牢。另外,小组合作尽量选择多种解题方法的内容。

2.强调全员参与

本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要只让优生唱独角戏,应将中等生和学困生充分调动起来,全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在评分奖励机制中,中等生答对问题是优生的两倍,学困生答对问题是优生的四倍。这样,避免了每次都是由每组的优生做汇报,中等生和学困生成了配角的现象。他们组员中会互相合作,互相鼓励,全员参与,哪一组都不甘落后。每一组都有意识地让学困生和中等生多发言,争取小组获得更多的分数。同时,学困生和中等生得到了重视,找到了可以信赖的学习合作小组,有了归属感,自信心和积极性都充分调动了起来,哪有不参与的道理。而那些优生也在合作学习中帮助了别人,同时明白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小组合作自然而然就达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进步”的目的。

3.教师要科学掌控时间,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要实现小组合作有成效,必须给予充足的独立思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问题要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要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要让学生去操作。不能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匆匆的两、三分钟,学生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就示意学生停止验证、探索。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生交流得不够充分,这样的合作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小组的合作讨论中锻炼的空间越大,发言的积极性越高,这点“浪费”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小组长组员学困生
分餐小组长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