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型、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2017-03-11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武溪中学邓锦浓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坏事好事课文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武溪中学 邓锦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本质上就是追求高效教学,即在一种美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中,依靠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通过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效果。而所谓“新型”,就是在上述高效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手段。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营造这种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水平及人文素养的提高呢?正如好的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亦有其规律,可以归结为“精心的课前铺垫”“趣味的课堂导入”“灵活的教学互动”三步曲。

一、课前铺垫:奠定自主、平等、互动学习的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辅助者。这种指导和辅助需要从课前开始,包括知识学习的指引、学习情绪的引导。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这种点滴的台下功夫,日积月累就能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台上的每堂课都事半功倍。

实践中,本人在每次讲授新课前,除了让学生先预习课文,我还精心制作一份导学案,列出课文重点难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团体协作完成。这种指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互相沟通学习,且讨论中激发的疑问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课堂预热的效果十分明显。

另一方面,我还通过课下师生情感的交流,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以2012届朱金涛同学为例,由于家庭问题的缘故,平日学习情绪不高,我通过多次课下谈心、补课,用平常心和欣赏的心态对待他,一学期下来他不仅学习成绩及积极性大大提高,接人待物方面也有很大进步,成为班级的“正能量”分子。

二、课堂导入:精心设计,点燃学生求知欲

教学中,我通过以下方式趣味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兴奋思维之中,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

1.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具有情节,青少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本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飞想象力和培养发散性思维。

2.名言警句导入法

此法意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共同特点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刻的生活哲理,因此,学习名言除了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外,还能使学生学习名人的刻苦钻研、奋发拼搏的精神和许多宝贵的做人道理。

3.诗词导入法

讲授新课之前,朗诵或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以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让学生“享受语文”,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4.影视导入法

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语文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得以影视导入成为可能。

三、课堂互动:灵活多样,创新性教与学

新课改要求培养素质型、能力型的人才,这赋予了创新教学设计前所未有的必要性。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型人格。而这一切,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关心、呵护和尊重学生的新感受、新思维,同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1.教材切入要有独创性

独到的切入点能创造想象环境,激活想象欲望,引导多向思维,鼓励创新见解,既大胆的放,又精巧的扶。学习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采用了这样的切入点:假如你要和他们交朋友,你最喜欢(A、吴用 B、杨志C、晁盖 D、老都管),理由? 这一切入点有很强的独创性,一经出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储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变老师的讲授为学生的分析、理解、体验,最终由学生说出,独到的切入点带动了整篇文章的创新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它课文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关键是教师的切入既要新颖又能易于学生理解。

2.课堂提问要有激活性

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抓住课堂设疑释难的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求言之有理的见解。教寓言《塞翁失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议题: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无须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学生结合课文和动画内容深入挖掘。他们认为: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我对学生顺势诱导加以启发,学生水到渠成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观点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作为初中生能归纳出如此结论,是因为适当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

3.联想、感悟要有针对性

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和激励学生基于阅读活动的联想和感悟,并使其具有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针对性,即要求联想和感悟的主体须是学生,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学生的“悟”,同时,联想和感悟的对象不能漫无边际,必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延展。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既需要教师们在课下的默默耕耘,又需要教师们在堂上的循循善诱。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以欣赏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愿意并且充分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有了这种高效的课堂教育氛围,学生们才能真正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并以语文为底蕴,实现个人全面的高素质成长。

猜你喜欢

坏事好事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有时候,放弃其实 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背课文的小偷
成绩稳定
一不小心成了“舆情”?未必是坏事
背课文
为什么好事不好办?
做“好事”
“央视春晚停办一年”未尝不是好事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