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03-11广西靖西市武平镇武平初级中学黄耀作
广西靖西市武平镇武平初级中学 黄耀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会的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拙见。
一、巧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同样也是课程资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回归生活”,新教材都是力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又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把知识融入到令学生喜爱、令学生新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创设生动有趣和充满疑问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体验和理解知识,激励、推动学生去探究、发现、归纳,获得新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多数学生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所要讲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知。例如,在教学“概率”这一节时,可以定出这样的游戏:一个转盘盘面分成六等份,分别标上1,2,3,4,5,6。甲乙两人分别转动一次转盘,转盘停止后,看指针指向哪个数字,然后计算所得到两个数的积,积为奇数时甲赢,积为偶数时乙赢。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是否公平?如果不公平,怎样修改游戏规则使得游戏公平?通过转动转盘试验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亲自动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讨论得出游戏公平不公平的结论。养成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利用口诀记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则无解”。对于公式与法则的记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识记数学公式与法则的技巧,仅仅“靠死记硬背”,不仅难以将公式法则记牢,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数学公式法则过于繁难”的心理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有关数学公式与法则的特点,尽可能地将它们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记,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这样一个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二倍乘积在中央”,使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且避免与其他公式混淆。
四、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仅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统讲授法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设计往往关注教师教法的设计,学生的学法则被忽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更加枯燥乏味。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将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变成一副副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现给学生。将课本上比较抽象的概念,运用几何画板画出图形,演示给学生。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体验成功喜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将会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为此,教师要精心备课,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心中有数,以设计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有了初步结论,教师可进一步加以点拨,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教师应从多种角度、不同方位提出问题,并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练习及作业的布置方面,同样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以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在“相似三角形”或“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校园里的旗杆高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测量。学生通过室外亲自测量,整理测量数据,通过合作、交流,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对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感受数学能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兴趣,才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