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撒满魅力的光芒

2017-03-11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龙湖中学陈金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导语语文课魅力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龙湖中学 陈金花

一、用精美的导语点缀语文课魅力

导语又称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足见它的重要作用。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这就需要精心设计好导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导语的设计方式很多,有直观式、联想式、悬念式等,导语的素材也较为自由:可以是一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是一曲轻松明快的音乐,也可以是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等,这就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文体的特点和个人的素养喜好等来设计,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什么素材,好的导语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

二、让多彩的语言技巧彰显语文课魅力

(一)融入情感,先声夺人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所以,教师要驾驭课堂,感染学生,就要懂得用情感润泽课堂,演绎魅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时,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像许多文字兼美、脍炙人口的佳作,教师要能声情并茂给学生作示范朗读,从而在师生之间创造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运用激励、悦纳学生

一位名人说过:“我们只有承认和维护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发扬民主精神,注重实施激励机制,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观点,教师对课堂所设计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对学生的回答,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肯定,如“这一点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等,使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的:“请记住成功是欢乐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其次还要悦纳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只有你走进了学生,学生才走进你;只有你付出了真心,学生才生发真情 。对于优等生,他们大胆、自信,课堂参与积极性高,要照顾、肯定、表扬;对后进生,由于他们缺乏自信,缩头缩尾,更要关心尊重他们,应尽可能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清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才能因材施教地运用激励手段,有效地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使他们主动地去接触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学习祖国语言的自豪感。

(三)利用幽默、创设氛围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幽默风趣是教学语言富有魅力的更高要求。老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成语、典故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如在解释成语“欲盖弥彰”时,可巧妙地用另一富有趣味的成语典故“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来说明其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笑声中很自然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歌德曾指出:“艺术家应当学会唱别人不会唱的音调,只有超群出众的东西才对世界有益。”雕塑家罗丹也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说: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美的语言。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除了要把握教学语言的魅力以外,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文体。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

三、用知识的迁移凸显语文课魅力

语文课要有魅力,从教学内容看还必须注重知识的迁移,而知识的迁移就是要求教师要通过类比、对比等思维途径去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它们的规律,然后教会学生用它去学习新知识,在迁移的过程中去感受语文的新天地,去丰富学习语文的美感享受,去饱满语文魅力形象。

首先在教学中尽可能发挥教材编排的优势,教材课文一般分为两种:精读和略读。平时我们以讲授教读课为主,教师要能注重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联系,新旧对比(如文章的体裁、主旨、写作手法、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等)使内容更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平时养成的学习习惯加以运用和实践,并从中获取新知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造语文课魅力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转变教学教育观,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进行“自我充电”,使自己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行列,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勇于创新,就能真正找到语文的活水,并变原来的“一桶水”为“长流水”,继而升华为适合学生需要的“甘甜水”;再将学生的“知识杯”与教师的“专业桶”都汇集到知识的大江大河中,变由师到生的知识单频振动为师生共振,变“教学”为“学教”, 这样教学不仅相长,而且互补,授者与受者同步欢悦,共同长进,于是语文课便会撒满魅力的光芒。

猜你喜欢

导语语文课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导语
可怕的语文课
阳光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东方欲晓》的魅力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