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段科普文如何体现语文味

2017-03-11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第六小学磨海棠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岩石课文

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第六小学 磨海棠

回顾当前语文教学,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进入课堂,为了让人看到课堂的精彩,让语文课成为了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德育、审美教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以及思维训练、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知识的传授,掩盖了语文本身的味道。这两天我听了邓培贞校长上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两节科普性的语文课,让我体会了真正的文化盛宴。这两节课,每一节都是那样的精彩,都呈现出一个字——实,内容实、方法实,可谓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两节课,是在我区阳光课堂的基础上,加上了我校的一些特色,步步步为营,一切为语言文字的学习服务。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课堂才算是姓“语”呀!纵观这两节课,我将个人收获总结如下。

一、在“读”中散发语文味

(一)读正确,读流利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二(1)班在读书上有一个不足,就是喜欢拖拉,特别是在齐读时更明显。邓校长在教学课文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读得通顺流利,她给学生提示:平时你什么说话就什么读。学生按这种方法尝试,的确收到一些效果。

(二)口颂心维,“口颂心维”简单来说就是边读边思考

为了让“口颂心维”成为学生的读书习惯,邓校长设计两种训练。

1.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反复颂读课文,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三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最大的“书”是什么?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同时,在课前,教师让学生看课题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阅读仔细,而且会思考,会质疑释疑,对课文的理解就深了,阅读不再是肤浅了。

2.在课堂上,带着任务读。在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岩石像书的特点时分三步

第一步:岩石哪儿像书呢?请你边读边思考,把它归纳出来。

第二步: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并说一说。

第三步: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教师再引导,作者是怎样写这个特点的,通过这样不离文本,紧抓读,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口诵心维,读出了语文味。

3.有感情读

这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心维,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教师让学生观察川川说的每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然后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这样学生通过读不仅体会到川川是个爱提问题的孩子,也读出符号的语气,读出语文味。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二、在“品”中释放语文味

1.对比品析

教师在教学“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这个句段中,用“你看,这是叫雨痕;这是波痕;还有这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这个句段进行对比,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第一句写得更具体、清楚。

2.拓宽中品析

例如在教学中出示课外知识“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在拓展中,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品词赏句,给品词赏句更宽广的天空。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在“写”中流淌语文味

教学中,教师进行模仿写的练习:

(1)岩石就是书呀!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吗?

(2)岩石就是书呀!

这“雨痕”“波痕”和“矿物”,不就像— — 吗?

(3)岩石就是书呀!

这— —,不就像— —- 吗?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仿写,学生内化了这些写作方法,用语言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四、激荡的情感使教师浑身充满语文味

激荡的情感也就是邓校长所说的兴奋点,她认为上课是展示自己的又一个机会,能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让别人从中得到认知和快乐,这让她感到很开心。那么这个激荡的情感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来自老师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邓校长文化底蕴深厚,语文素养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语言感染力强,评价、鼓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童真,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在教学这种科普性的文章时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师对教本掌握的熟悉程度。所谓有劳动就有收获。教师在教之前,通过大量阅读教材参考书,查阅相关知识,观看大量的教学实录,走进课文,在课文中领悟语文味。在备课文同时又备学生,想象在上课当中会出现的不同问题及解决方法,不断的修改反思,反思修改,这样,在上课中才能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溶于一体。

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体味浓浓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语文课岩石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海藻与岩石之间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