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物理教学策略浅析
2017-03-1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体育分校陈文景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体育分校 陈文景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相对于普校学生,体校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究其原因,与他们基础薄弱、对文化课学习重视不够,进而导致松懈、懒惰的学习认知有关。认识上以为只要体育成绩好就能考上好大学,而文化课无所谓。根据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运动训练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物理知识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物理知识懂得越多,接受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对运动原理、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就越清楚,训练就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结合生活实践,创设情境教学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体校学生更是如此。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结合教材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从而以强烈的好奇心、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机械效率》的教学中再现生活场景:从水井中提水,工人用口袋背水泥上楼,农民用滑轮组往屋顶吊粮食,起重机提升重物等,让学生明白,为达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任何机械在做功时都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这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就是额外功。接着讲解什么是总功,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的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目标隐含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学习起来既不枯燥又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好,而且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习热情化为持久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课堂授课做到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的领悟作为教学的核心,将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作为宗旨,将课本结合日常生活作为方法,是确保中学物理教学发展的最佳方式。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生活化融入课堂有多种方法:其一,提高学生记忆和接受知识效率的课堂环境的创建,此方法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其二,在解决相应问题的时候,要采纳实际有效的生活经历。只有更正确的生活环境的建立,才能让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东西,并纠正完善学生的理解方向。其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相关探讨,通过合作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对于体校来说,做到其一和其二就很好了。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动力。所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是改革中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多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物理知识枯燥乏味,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而把物理知识生活化,让原本枯燥的内容贴近于生活,学生们能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也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找到自信的同时也找到了快乐。
(三)综合考虑体校学生现状,适当较低教学难度
体校需要先补习最基础的课本知识、加强记忆,再提高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落实以中等和中等偏下的习题的训练,我经过反复斟酌,决定改变传统的复习思路和原有的授课模式。物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实践,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检验物理知识。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提高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物理就是为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而向生活化改革可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真正的满足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
三、推进师德修养与学生物理学习融合深度,寓情感与课堂,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
(一)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我国的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问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体校学生的情感较普通学生更敏感,更脆弱,甚至有些过激,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成绩不一定好,因为他们每天既要上好文化课,又要参加体育训练,相对普通学生而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对待学生,要与之为善,宽容他们的不足,理解他们的个性。应对学生每周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了解落后同学退步的原因,然后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
总之,在体校物理教与学过程中,主体“教”要与客体“学”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体校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动不喜静的特点,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其体育项目的训练深度融合,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潜力,综合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