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诗词教学中的学生审美性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7-03-11山东单县第二中学赵桂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联语言表达诗词

山东单县第二中学 赵桂丽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虽看似美好轻松,但实践教学中却因学生对诗词文本语感的疏离,师生课堂交流的困难等因素而变得乏力而枯燥。另外,2017年的山东高考大纲强调了考生对“文学类文本”的学习,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些举措也有意强调一线教学中应扭转以往教学存在的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也指导教师们在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古典优秀诗词文化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学生的审美性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与写、品与赏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性阅读鉴赏能力!

一、强化工具书在诗词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

古典诗文中常常会出现疑难生僻字,多多少少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判断。学生们却往往基于翻阅厚重字典的麻烦以及对教师、百度浏览器的依赖性,习惯于无字典或将字典束之高阁的学习状态,长期发展,学生对诗词学习是片段式的、跳跃式的;更会对优美深厚的古典文学失去探究的兴趣。

这样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勤翻阅工具书的习惯。比较肯定的是,新版本现代汉语字典和古汉语字典的权威性比网络浏览器更高,精准性更强。另外,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要比网上“嗟来”现成的答案更具备自主能动性,也在精神层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诗词教学中强化学生品读、赏析与写作融合的审美认知训练

古典诗词中普遍存在景物描写的片段,而画面内容的描绘,意境特点的概括,又常是学生应考时的痛点。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教师在初始阶段往往会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范式。比如在一首作品的景物描写赏析教学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按照意象、形容词为主的画面描述加四字短语为要点的意境特点概述模式,来组织自己的审美性语言。诗词中的景有诗画结合的特点,形态、色彩、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特征。所以,教师规范学生的表述语言,只不过是让基础特差的学生在形容词词性为主的词语遣词组词方面多下功夫。审美性词语组织训练的积累是审美性品悟语段写作训练的前提。

审美性语段的写作训练与学生对诗词的美读、情境体验、赏析描摹等环节是分不开的。其实这样的审美教学环节可以适用于诸多古文教学篇目,但它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更集中在诗词教学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美读,将自身身心融入到美的诗词文本情境中,可以思接千载,在“景色的描摹”和“情感的抒发”上与千百年来的作者做精神上的美学交流。如果说,诗词文本本身是高度浓缩的美的精品,学生们的读赏活动,就是在个体语感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幅度美学情景还原的过程。学生们用散文式的表述语言,在揣摩意象意境画面的方面力求扩展作者的表达意图,本身就是在审美体验中的又一次美学创作活动。

比如在赏析王维《山居秋暝》颔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品味场景中的动态事物、画面的色彩,以及人物的美学设定等环节,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来扩写关于词句的不少于50字的片段描写。结果课堂上呈现的先苦恼又活跃甚至争执的文字表述情景非常可喜。针对“浣女”,有同学想到也曾是此身份的越女西施,于是把她们想象成像西施一样的美貌俊俏又轻盈的妙龄少女;有同学则想到了乡野山间,浣衣女子则应是爱家有暖心的开朗少妇,和下文打渔归来的渔舟上渔夫刚好谱成和睦自得的山间溪畔恩爱恋曲;有同学则善于联想和旁征博引,于是把浣衣少女和朱自清笔下的《采莲曲》中少女形象融为一体,甚至化用了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来形容浣衣女的青春活泼形象。所以,笔者发现,教师注重学生进行读、赏、写训练,能很好地融合学生的个性审美体验与美学凝思,这是很好地呈现学生对诗词文本的审美性品读描摹、借鉴的学习效果!有肆意尽情地诵读、品读、赏读,让学生身心融入文本情境;有沉心凝思的描摹提升训练,教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写出个性化的审美性的诗词品鉴语言。

三、诗词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口头描述和句子仿写训练

学生审美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固然与其自身的阅读积累有关系,但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更能有助于学生把散落的珠玉式的语言串起来,在忐忑崎岖的追随诗词诗化色彩的审美性语言道路上勇敢实践,才能将他者的美好语言变成属于自己的长久的富有美感的语言。

因此,在日常的诗词教学环节开始5分钟至8分钟前,我都会让学生尝试着用美好的形容词、叠词、四字短语,简单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人物或场景,若有契合的表达对象,我还会让学生比较分析口头表述的语言与古诗词语言表述的语言魅力差别,从而在比较鉴赏中以字词句为点线面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创作佳句佳段的灵感。

此外,基于高考大纲对于语言表达中对“对联、仿句”等题型的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诗词教学中,也注重将趣味性的对联创作、对联排列组合,作为引发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审美性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对联对词性的匹配、上下联动宾短语、并列短语的位置及对仗都要求严格。毕竟,对联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其资源丰富完全可供教师将其作为训练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竞赛中关注对联、喜欢对联,并积极创作对联的过程中,努力强化学生的审美性表述语言就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后进生,仿句的训练可以提升其对富有美感的动词形容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在考试当中,仿句题都强调格式和修辞,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此训练后进生,不仅会引导其有意识积累并运用有美感的语言,强化其语言联想运用能力,而且有助于规范其语言表达能力。在诗词教学中,教师把古典诗文文本作为训练的素材,可以大大地缩短学生对考试中仿句题型的情感距离。有了亲近感,全身心投入语言的组织训练中,学生就会感觉审美性语言表达相对容易了许多。

总之,教师应该重视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性语言表述能力的影响力。但是,教师又不能完全拘囿与诗词文本,可以把它们当做情感审美体验的蓝本、素材。教师应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审美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古典美学式的诗化语言,增强学生语言表述的文学性。

猜你喜欢

对联语言表达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诗词之页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