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众创”时代
—— 一次“点名”之后的思考
2017-03-11云南省玉溪第八中学
云南省玉溪第八中学 周 洁
学校接受省里的一个教育专项检查,检查人员到班里点名时,学生答应的时候有答“到”的,有答“有”的,还有学生答“来喽”的,当怪声音出现的时候都会引起哄堂大笑,整个点名秩序显得一点都不严肃和规范。结果等检查人员走后,我恨恨地批评了学生近十分钟,给他们讲懂规矩、守规矩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以后凡是点名必须统一答“到”。然而当我还在为学生被自己教育得规范整齐而沾沾自喜时,却看见一本杂志上的一篇报道,说澳大利亚一所小学每天学生点名像做游戏一样,老师不仅让大家随意答“到”,更有一个“苛刻”的要求,每个人不能和前面人的回答一样,于是,哼嗨呵叭哒、鸟鸣猫叫犬吠充满了教室,新的一天就这样被笑声抬起。
看完这篇报道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多好啊!整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事实上,活泼自由的天性,羞与人同的搞怪,异想天开的捣乱,这些被我们齐刷刷剪掉的东西里藏着个叫“创造”的神啊!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不懈的追求,而这种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以及创新能力,挖掘人的潜能,培育人的思维独立性,实现个性的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目前这个虚实交错、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需要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则需要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创新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开拓创新。
传统教学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应充满活力和快乐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呆板的、机械的传授,课堂气氛严肃、沉闷,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人的发展,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孩子们整齐地走,整齐地坐,整齐地唱,整齐地举手……在最不适宜整齐的年龄,他们“被整齐了”。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比比皆是,主导变成了主宰,学生整天忙碌于上课、作业、考试,几乎没有时间同他人对话,同自己的心灵对话,思想逐渐丧失了个性,仅有的一点激情和灵性也被教育者遗忘和封存,结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的缺乏个性,缺乏创造力的所谓“人才”。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三千年前就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和赞赏学生的新奇观念、想象力和别出心裁的合理行为,要让学生拥有自己去创造的信心和勇气,并允许其大胆地进行尝试。
二、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思维
教育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变得更智慧而不是变傻。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给了我们太多的条条框框,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思考。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认为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则是用启发问答法来教育学生。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猜到考试会考哪种类型的题,哪种结构的作文能拿高分,于是就组织学生大量地去做这种类型的题,可这种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思维的权利,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生正是创造性思维大发展的时期,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设置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情境,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将讨论式、对话性、辩论式、演讲式等开放性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要鼓励学生探索新途径,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教师要像磁石般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鼓槌般重重地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像钥匙一样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奇思妙想,有如泉涌,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
三、丰富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丰富的课内课外实践活动,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丰富的养料。陈旧的,固定化的教学活动,容易引发学生的一种习惯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热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一个学校的课内课外活动应该富有特色、富有个性,既能体现出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也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和特长,例如政治学科中的小论文写作、时政评论、法律知识竞赛、法庭模拟;语文学科的手抄报、名篇欣赏、汉字听写大赛、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辩论赛、演讲会;理化学科中的创新大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可以尝到运用知识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另外还可以通过体育竞赛、大型专题报告、文艺演出、假期组织社会调查、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
无缘舒枝展叶的孩子,被修整成了低矮畸形的盆景。当孩子们长大,我们又恨铁不成钢地朝着他吼叫:“你怎么就长不成参天大树呢!”其实,答案就在你斫斩成性的手。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平等的精神、宽容的态度、民主的作风,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具有独立的个性,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能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敢干向落后的、不合时宜的观念挑战,充满自信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