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黑人主体建构的悖论性
——以《看不见的人》中的思想误区为例

2017-03-11王改霞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爱默生种族主义白人

王改霞

论黑人主体建构的悖论性
——以《看不见的人》中的思想误区为例

王改霞

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在非裔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看不见的人》的研究帙卷浩繁,包括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看不见的人》及艾里森其他创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也有从历时性的角度将《看不见的人》与其他黑人作家作品结合,开展叙事主题的比较研究,以洞晓黑人文学的发展脉络与延承关系。就《看不见的人》的研究成果而言,学界主要从创作手法(象征主义、反讽、互文性、杂糅风格)、叙事主题(黑人身份、黑人主体)、人物形象、黑人文化/美学(布鲁斯音乐、黑人民俗)、种族、阶级与性别主题等视角展开,其中主题研究是重中之重且以身份建构为核心。正如评论界所公认的,这部小说突破了黑人抗议小说的自然主义窠臼,首次展现了黑人作家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关注。因此,文化语境下对黑人身份问题进行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虽然学界对黑人文化语境下黑人身份追寻的方式、路径与图景做了详尽的论述,却忽视了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黑人身份建构的悖论性。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中明确指明身份建构中理应极力避免的两大误区:其一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 “就地取水”思维,另一个是白人社会极力推崇实践的爱默生思想。对它们冠以“误区”,是因为“就地取水”思维和爱默生思想贯穿黑人身份追寻的过程,却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所主导,无法解决主体建构的问题。因而,也可以从思想误区中窥见黑人主体建构的悖论性。

1 “就地取水”思维误区

美国黑人的苦难史可追溯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奴隶制在法律层面的废除并没有给黑人带来任何实质意义的福音:黑人大众在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处于劣势,种族歧视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制度性种族隔离仍然存在。黑人文学根植于社会实践与现实,社会领域的黑人民族问题进入艺术创作的考量范畴,成为黑人作家的重大关切。无论是教育水平的低下,经济上的极度贫困,还是思想上的愚昧落后,黑人在现实社会和艺术创作中对改变这一现状做出了实际的努力,这两个领域有所交集、对话与交流,鼓舞民族复兴征程的推进。这充分体现在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性特征上。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无名黑人小伙因缘巧合、喜出望外地获得了进入黑人学院的大学奖学金,并立志成为布克·T·华盛顿式的成功人士。19世纪末20世纪初,黑人教育家布克·T·华盛顿在亚克兰大演说中提出 “就地取水”的思维,主张黑人与白人培养友好关系,留在美国南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坚韧努力融入白人社会。华盛顿的教育思想与主张得到了白人社会的高度认可,华盛顿在政治上与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因此成为影响黑人民族命运、用实际行动铸造黑人美国梦的伟大人物。黑人小伙的身份建构——从默默无名的黑人小说转变为华盛顿式的成功人士——正是在这一历史文化语境下进行的。在《看不见的人》中,“就地取水”思维主导主人公的“黑人梦”,成为身份建构的首选路径。

除了华盛顿以外,小说中还可以发现布莱索博士等鲜活的成功实例。在主人公看来,“就地取水”思维并没有任何让黑人诟病的地方或值得黑人对其正当性进行怀疑的理由。这一教育思想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黑人的大众教育水平。然而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在着力解决教育问题之时,种族歧视问题却悬而未决。受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邀请,华盛顿前往白宫,成为第一位去白宫做客的美国黑人。但这也引起了许多美国白人的不满。随着种族关系的紧张,他的思想主张也面临黑人同胞的质疑。例如,黑人领袖杜波依斯提出了另一套解决黑人问题的方案,抵制了华盛顿放弃政治权利主张的思想倾向。美国的黑人问题源于两方面,其一是种族偏见,其二是经济、政治及教育上的劣势。“所以应该通过调查研究、舆论宣传,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与态度,同时消除黑人的自身问题,改善黑人的自身形象。”[1]70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融入白人社会的黑人,以牺牲黑人的主体性为代价,成为拥有黑色皮肤白人里子的边缘人,已丧失了黑人的民族特性。黑人学院校长布莱索博士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布莱索博士的真实面目——对白人董事的阿谀奉承,对黑人同胞的落井下石——直至主人公梦想破碎时刻才真正地揭开。由于主人公得罪白人董事涉及白人董事的声誉,布莱索博士急不可待地开除了他,并在给他的推荐信中玩弄主人公对黑人个体梦想的殷切期盼。哪怕是一个心智正常的黑人同胞,也应该对主人公无辜的遭遇深表同情,但没有什么比如此歹毒的用心更为性质恶劣的了。“我请求您,先生,让他继续不停地向那个诺言所指的方向去追求,那诺言就像地平线那样在那满怀希望的旅行者的前方总是明亮地、遥远地退去。”[2]170在后华盛顿时代,布莱索博士为了个人成功走上了异化自我、迷失自我的不归路,有悖华盛顿教育思想的旨归。从华盛顿及布莱索博士等人物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成功”的示范作用,却不同程度上顺应了白人至上为内核的意识形态,而“就地取水”思维能否成为实现黑人民族复兴的路径也值得商榷。因此,在“就地取水”思维主导下进行黑人身份建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悖论性。

2 爱默生主义思想误区

在黑人身份建构问题上,“就地取水”主张民族之间的融洽相处与民族基础教育的勃兴,与之相对应的是被称为爱默生主义的另一思想误区。在小说中,教育资助看似民族关切,实质是爱默生主义的延伸。诺顿先生,即白人慈善家兼资助学院的董事,便是践行爱默生主义的人物。他把对黑人命运关心置于爱默生主义思想框架下。他曾援引历史名人华尔多·爱默生,解释了他这样做的缘由。“你应该了解他,对你的民族来说,他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关心你的民族的命运,有过一定的影响。”[2]39从此可见,诺顿先生对爱默生主义的推崇与实践,所有的民族关切言说只不过是对爱默生主义的效仿。诺顿先生对黑人成功与否充满殷切期待,主人公未来也可以不妨写信告诉他这一结局,以知晓黑人的民族命运结局,正应了“一叶落而知秋”这句名言。爱默生的人生轨迹的确与黑人命运问题有过交集。爱默生曾在19世纪50年代期间热衷参与废奴运动,也在各种演讲与文集中反复宣扬废除奴隶制的主张。然而,爱默生的著述中不断出现对黑人异化和边缘化的表述。废除奴隶制的主张诚然可贵,但终究不能掩盖他隐蔽的种族歧视倾向。爱默生在种族问题上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他并没有超越同时代的大多数白人,对黑人和白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上的完全平等持保守意见,“在骨子里他仍然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3]193在另一方面,诺顿先生自诩为爱默生式的人物,他的民族关切在多大意义上具有效度值得我们深思。他对黑人命运并无实质上的关切。例如,在与主人公的交谈中,他甚至都不知晓黑人小伙的姓名,对主人公即将被开除学籍的命运也漠不关心。虽然诺顿先生将黑人命运视为自身命运的一面镜子,但黑人的命运对他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因此,爱默生主义并不是彰显黑人与白人平等的权利,即便对黑人的资助以爱默生主义为载体,也很难借此超越种族问题实现平等的社会地位。小说书写的社会现实也不乏例证。种族隔离制度剥夺黑人与白人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的权利,无法改变资助框架体系下黑人贫乏劣势的教育资源与白人优越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遑论享受平等的社会与政治地位。可以说,白人资助黑人教育事业,折射出的这种民族关切打上了种族主义文化的烙印。

种族主义文化在黑人小伙进入大学梯队之前就曾有过嚣张的进犯。黑人受邀参加的白人舞会成为种族主义文化滥觞的绝佳地点。舞会中,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游戏开始:黑人陷于被动地位——被迫观看脱衣秀,被迫参加搏斗,被迫与黑人同胞之间发生混战。所有的这一切,仅仅是舞会上白人娱乐消遣的手段,黑人也因此成为种族主义游戏中无足轻重的棋子。舞会上黑人扭曲的身体语言,从属于愚昧无知、野蛮、暴力的种族标签,实现了对黑人主体的异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主人公对种族主义进犯萌生反抗意识。暴力的“混战”是对主人公主体建构的障碍,逼迫他在演说中质疑种族平等神话。不过,主人公的质疑精神很快被一纸州立黑人学院的入学奖学金所征服——主人公对白人的资助喜不自胜,对种族主义的戕害抛诸脑后。因此,在爱默生主义主导下进行黑人身份建构上也具有悖论性。

3 白人种族主义内核

上述双重思想误区,尤其是爱默生主义,表征了白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隐蔽性,因此有必要对白人种族主义内核做一番阐述。爱默生主义中,白人对黑人命运的关切显示出白人种族主义的实质:它操纵黑人民族的命运,对黑人的主体进行戕害。诚如老兵所言,黑人学院将黑人的命运模式化地铸造为“自动机器”“成就记录卡上的一个标记”“一个无定形的东西”。[2]86这契合了华盛顿时代的教育理念。与其说白人权力话语成为主宰黑人命运的 “一种力量”,不如说这种力量的实质就是白人种族主义文化。白人种族主义文化中,白人的思想永远是正确的,黑人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在白人的支配与统治下进行言说,这种言说以戕害黑人的主体为代价,没有真正实现黑人话语与白人话语的平等对话。此外,种族平等成为黑人小伙的禁忌话语。在舞会的格斗场景中,“平等”二字的言说在演说刚刚开始就遭到破坏,“平等”不得不为“责任”所替代。“小子,把话说得慢点”“你刚才不是在耍小聪明吧,小伙子,对不对?”“我们是想对你公平对待,不过你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地位”[2]29。这些规训话语无不显示出白人社会对黑人话语的监视与控制,也揭露出了白人迫使黑人“禁其心、禁其言、禁其事”的企图。在这种环境下,倘若黑人在白人种族主义漩涡中缺乏足够的觉醒意识,就难以建构自身的主体性。在北方纽约,主人公忘却黑人习性与族裔文化传统,对他的南方出身极具自卑,甚至掩饰自己的饮食习惯,满足融入白人社会的虚荣心,跌进了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籓篱。因此,后奴隶制时代的黑人困境不是显性的种族压迫,而是隐蔽的种族主义陷阱。无论是“就地取水”思维,还是爱默生主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弥漫导致了黑人主体建构的异常艰难。

4 结语

小说《看不见的人》揭示了黑人身份建构中理应极力避免的两大思想误区——“就地取水”思维与爱默生主义。其一,华盛顿等黑人教育思想家倡导“就地取水”思维,虽以改变黑人民族命运为初衷,在解决民族教育落后等问题时并未清除种族主义痼疾;爱默生主义在经济援助上看似是对黑人民族的重大关切,却处处与所谓的种族平等主张相抵牾。因此,上述双重思想误区表征了白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隐蔽性,可管窥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黑人主体建构的悖论性。

[1] 张聚国. 杜波依斯与布克·华盛顿解决黑人问题方案比较[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67-74.

[2] 拉尔夫·艾里森. 看不见的人[M]. 任绍曾,张德中,黄云鹤,等译.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29, 170, 39, 86, 29.

[3] 叶英.是废奴主义者,也是白人至上者:探析爱默生种族观的双重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193-198.

责任编辑 陈桂梅

(内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看不见的人》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对黑人文化语境下黑人身份追寻的方式、路径与图景做了详尽的论述,却忽视了种族主义主导下黑人身份建构的悖论性。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中明确指明身份建构中理应极力避免的两大误区:其一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 “就地取水”思维,另一个是白人社会极力推崇实践的爱默生思想。“就地取水”思维由黑人教育家发起倡导,但解决民族教育落后等问题时并未清除种族主义痼疾;爱默生主义在经济援助上看似是对黑人民族的重大关切,却处处与所谓的种族平等主张相抵牾。因此,上述双重思想误区表征了白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隐蔽性,可管窥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黑人主体建构的悖论性。

拉尔夫·艾里森; 《看不见的人》; 主体建构; 白人种族主义; 悖论性

Brief Discussion on Black Paradox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Errors inInvisibleMan

WANGGaixia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100, China)

Amo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InvisibleMan, the scholars have made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lack identity under cultural context, but they still ignore the paradoxical concept of the racist ideology-dominated context. In the novel, the writer Ralph Ellison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wo errors should be avoid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One of them is the thought "Cast down your bucket where you are" tha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history. Another one is called Emersonism, which is been highly recommended and practiced in the white community. The "Cast down your bucket where you are" is initiated and advocated by the black educator to address black peoples’ educational backwardness issues. It does not eradicate racism. The Emersonsim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aid, which is been applied in the inequality racism. Thus, the double erroneous concepts characterize the hidden ideology of white racism, which can help get a glimpse at the paradox of constructing black subje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racist-dominated ideology.

Ralph Ellison;InvisibleMan;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White Racism; Paradox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1.023

2016-09-18

王改霞(1985— ),女,甘肃天水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英语教育。

I 206

A

1671-7880(2017)01-0084-04

猜你喜欢

爱默生种族主义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与种族主义作战的艺术家
微言大义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正视美国种族主义历史需正视“种族”这一概念的起源 精读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3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