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园林的缺失

2017-03-11余根景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意境诗词园林

余根景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中国古典园林又称“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园林自古便与诗、书、画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文征明、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无不是集诗、书、画、园林等诸方面艺术修养于一身,为园林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元代画家倪云林就参加了狮子林的建造;明代诗、文、书、画“四绝”的文征明参与了拙政园的修复;明代能诗善画的计成建造了东帝园、寤园、影园。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与世界上其他类型的园林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园林中呈现出如诗词一般的境界,极具文化蕴味,令人回味无穷;二是园林中表现出如国画一般的画意,讲究布局章法,追求风景如画;三是园林中营造出含蓄隽永的意境,主张情景交融,能够耐人寻味;四是园林中要充满人文色彩,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卷气。

经过对福建及省外有代表性的现代园林景观、小区绿化、公共绿化、私家庭院、农业观光园等的走访、考察,呈现诗词的有17%,国画的有13%,书法的有5%,意境的有21%。有80%以上由于现代的园林设计师知识修养不全面等的因素,在诗词、国画、意境、书法等方面存在缺失,总结如下。

一、中国现代园林中诗词的缺失

在南北朝以后,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田园,因此有了许多山水田园诗词。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谢灵运的《山居赋》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被尊为中国古代论述园林的代表作;王维写有 《辋川集》,他用很多诗句描绘了辋川别业的园林景观,如《辋川集·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苏东坡对园林也情有独钟,游西湖题有最有名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提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2]一语道破,造园如作诗,从诗文中可悟造园之法,而在游园中又能兴起成诗。

中国画家在作画时,喜欢让画面呈现出诗词的意境,画好后再写上一个题跋,古时多是一首诗,抒发画者的感想,点明画中意蕴。因此,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国画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而这些擅长诗词的人参与造园,在园林中也呈现出如诗词一般的境界,富有文化蕴味,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文革后1977年恢复高考,历时近40年的文理分科,导致理科生的文学知识十分薄弱。即便是文科生,很多是为了高考而学,敲门砖而已,门敲开也就搁置一旁了。再加上教育体制不够重视传统、不重视诗词,许许多多的青年设计师诗词读的少,很多意思都不能理解,更不要说亲自作诗了。缺少“诗的思维”,做出来的作品肤浅、单调,变成只是一个没有深度、缺乏诗意的立体空间。

古诗词的文学修养,恐怕不仅是园林设计师的缺失,更是全社会的缺失,特别是在当今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外来诸多文化的影响之下,许多人静不下心来,不看诗词,看不懂诗词,因此要做出如苏州园林般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引发观者回味无穷的园林作品难上加难。要做到很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园林理念、园林技艺,多了解传统文化、熟悉诗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许精通诗词不见得就一定可以成为设计大师,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一定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与艺术体验。

二、中国现代园林中国画的缺失

中国园林就像立体的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宛如纸上的中国园林。中国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说过:“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二者之间有许多的共通之处:一是都要求情景交融,中国园林讲究“寄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中国山水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真实描绘自然景物,又要妙想偶得,抒发真实情感。[3]可见,两者都讲求诗情画意、融入作者的思想 ;二是都追求自然之美,中国园林以自然为美,景观因地制宜,植物配置自然天成,一派天真,不受人工约束,而中国山水画表现花草树木讲究形体自由,颜色随类赋彩,整体自然、不做作;三是都崇尚含蓄之美,园林布局崇尚自由,适当迂回阻隔、娓娓道来,使游人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林全貌,游园体验更加含蓄深远。而中国山水画在表现上也注重“含蓄”,适当的留白,形成开阔的空间,或是云雾、或是水体,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除了二者之间有许多的共通之处,中国园林好似立体的“国画”,白墙好似国画中的“宣纸”,白墙前种植几株形态各异的松树,树下点缀大小不一的山石,便呈现出一幅松石图;白墙上再开几处漏窗,窗下种几棵或大或小的芭蕉,在多雨季节便勾勒出一幅蕉窗听雨的图画……等等,历史上中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中国画经常以园林为主题,表现园林的景观;园林中力图呈现中国画的山水意境等等,二者相互影响、互相借鉴。如果设计师缺乏中国画方面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融会贯通,在园林中表现出风景如画一般的效果。

而目前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95%以上没有开设中国画的课程,不重视,不提倡,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素养。很多院校沿袭西式的课程教学,重表现轻内涵,重形式轻内容,而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闻不问,导致学习园林的同学对中国传统、中国绘画的了解越来越少,那设计出来的都是西方的样子,或者是不中不洋的东西,而真正中国的园林又在哪呢?有句话说:“越民族的,越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此中国的园林就要有要有本民族的特色,要有如中国画一般的含蓄美、意境美、自然美、文学美、寓意美等,能够在造园过程中加以融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园林。

三、中国现代园林中意境的缺失

园林的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来反映情感,使游人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意境对内可以抒发情感,对外可以感动他人。园林意境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人,看园林的设计师能否利用好看似平常的园林植物、山石、水体等,营造出如诗词一般的意境,因此设计师格局要大,修养要高,设计拼到最后不是东西越多越好、材料越贵越好,而是要看是否具备文化、意境。

一个优秀的画家在作画前,讲究“意在笔先”,脑子中先有一个意境,然后再开始挥毫作画,让画面呈现出诗词的意境。而造园也是如此,设计师意境在先,自然就“胸有成竹”了。中国古典园林,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可供学习的案例。比如意境创造的代表人物,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孔稚圭、谢灵运到唐宋时期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等人,他们是文学家、艺术家,同时也是古典园林创作者。王维的辋川别业,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辋川别业的造建过程中,王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注重写意,寄情山水,创造了意境深远、朴素、简约而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使其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4]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呈现出寄情山水田园的恬淡意境,体现了作者田居的怡然之乐、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

园林意境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状态,虽然不像山、石、水、花、草那么一目了然,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园林创作意境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同时还要“情景交融”,这样创作的意境应该才能耐人寻味,引发兴趣和流连忘返。所以意境是中国历代园林设计名师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因。

而目前的现状是许多学习园林的同学对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知识不够全面,修养不足,设计出来的作品简单肤浅,以丑为美,甚至错误百出,令人贻笑大方。很多设计师画出来的设计图纸大多是意向图、效果图、分析图等图片,而且很多还是从网上下载园林元素图片,内容简单,缺乏意境,没有深度。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设计师要加强学习,丰富知识的储存;二是要提高审美,扩大格局,“胸中有丘壑”,提升设计作品的意境。

四、中国现代园林中书法的缺失

中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是充满人文色彩,我们在游览园林时,除了观赏山石水体、建筑花木等景物之外,也会被园林中随处可见的碑石、匾额、楹联所吸引,我们不仅能以此更好地理解园林的历史和现状,而且还能体会到浓郁的书卷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园林中的书法意趣首先体现在园门上的匾额,真草隶篆,名家题写,大有讲究。比如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的匾额是康熙皇帝御笔,字体浑厚有力,康熙皇帝还特意加了一笔,意思是“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是康熙三十八年,皇帝游西湖时题写,并刻石建碑于鱼池畔。碑上的繁体“魚”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传说是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有意错”的,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如何活命?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这样鱼在花港才能快乐、自由地游水。[5]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了解书写的含义,文字背后的故事,十分有趣。可见,运用书法装点园林,不仅是名园的画龙点睛之笔,更能突显园林艺术之美,使游人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体会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无尽的美学享受。

其次在皇家园林、寺庙风景园林、私家园林中还汇集了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历代精美的刻石法帖嵌砌在园林中,这里还成为是中国帖类书法的宝库。圆明园三园之一的长春园中有一座淳化轩,两廊嵌砌着宋代淳化阁帖;北海的阅古楼,著名的《三希堂法帖》镶嵌于壁间,有刻石495块;苏州留园有法帖书条石200余块,总长130余米,从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苏东坡、米芾以及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等皆有,其中就有二王《宫奴帖》《十七帖》《地黄汤帖》等90余种法帖,计56块书条石,而赵孟烦32块书条石法帖最具盛名……等等[6]。这些园林中的书法刻石,是国家的宝藏,成为古代园林中珍贵的风景,对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书法艺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进入信息时代,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同时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会书法,写好字的人越来越少,对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淡薄,很多人的不懂得欣赏书法,甚至字都不认识了。现代园林设计师也是如此,中国书法艺术的缺失,直接导致现在出现的许多园林景观如快餐文化一样,看似更新很快,花样层出不群,其实空洞肤浅、缺少文化内涵。要改变这种情况,要多从基础抓起,书法是其中很好的一个突破口,认识书法,学习书法,提高书法艺术审美,将书法融合到园林创作中去。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希望在园林中呈现诗词的人数占90%,国画的人数占85%,意境的人数占89%,书法的人数占86%,如此看来,设计师要好好学习诗词文化,在园林中呈现出诗词境界;多了解中国绘画,在园林中表现出如画风景;要领悟深刻隽永意境,在园林中情景交融;多练习书法艺术,在园林中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等。这样,我们现代园林就不会存在种种的缺失,作品趋于简单、雷同和肤浅了,中国现代园林才有本民族、本区域的特色。

[1]迁想妙得.透过古典诗词赏园林美景 [EB/OL].(2009-06-16)[2016-09-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fa27e0100 dgo3.htm l.

[2]钱泳.履园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1997:78.

[3]耿刘同.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07-112.

[4]牛晓梅.浅论王维《辋川集》[J].山西师大学报,2014(3):40-41.

[5]国摄天香.历史著名错字汇总[EB/OL].(2016-09-22)[2016-09-27].http://sanwen.net/a/dztedoo.html.

[6]徐自强,吴梦麟.中国的石刻与石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6-100.

猜你喜欢

意境诗词园林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