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化旅游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2017-03-11叶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遗产地世界遗产商业化

叶芳

(武夷山职业学院 现代服务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旅游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市场经济扩张的背景下,旅游业又是以商业模式运作起来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的地方又成为旅游目的地的热点,于是许多景区一方面千方百计进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另一方面又借此大兴土木,为这些遗产加上了许多与其本身并没多大关系的设施。这无非是出于经济的目的,并导致了对遗产的破坏。因此,在处理旅游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关系的问题上,就要超越单纯的功利性目的,实现对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它以保存那些对世界性人类文明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在几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释道文化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审美境界,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种风格和不同建筑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遗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绵延万里的长城、五岳独尊的泰山、儒家之宗曲阜的“三孔”、千年古刹少林寺、丹山云影中的武夷山、大漠圣地莫高窟等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共有5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5项,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中国既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与澳大利亚并列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大多与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相统一,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首先,它记录着人类文明走过的历程,可以使人们在不断回顾历史中传承传统的精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面向未来的精神。其次,它是人类文化史上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精神和艺术特色的外在表达和见证,文化遗产既是现实的存在,又表达着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诉求,因而它又体现着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审美情趣、精神信仰和创造能力。它可以使人们在面对现实时反思过去,创造未来提供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再次,它可以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流中形成多样性文明和谐共生,在发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的不同使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在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和相互借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原因就在于:在紧张且快节奏的工作之余,人们要通过回归自然和了解传统实现精神放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人们寻求更高的情神境界;对西方文化的再认识和不断升温的国学热,促使人们通过研究中华文化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更重要的是日新月异的交通设施现代化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期望开阔自己的眼界,实现观念的变化,文化遗产地就成为首先的选择目标。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世界文化遗产地。研究发现,世界遗产地接待的游客数量占了总数量的80%以上。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吸引着绝大多数旅游者探索其艺术、科学、历史文化价值。这样,文化遗产所独有的文化记忆就在被解读中引起世界的共鸣,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也显示出了它的意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独特记忆,彰显着城市品牌,推动着城市复兴。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历史阶段,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精神,文化遗产城市的创意营造对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凝聚市民共识,取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积极意义。”[1]

(二)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在当今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在多样性中寻求自己的民族身份。全球化趋势将成为世界各民族密切联系的一个有利因素,然而人们又是在对多种文化的比较中通过个性认识共性,寻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因而通过形下的民族性的形式显彰形上的共同性内涵,可以在文化遗址中寻求人们对利益关系的批判超越,为人类展现美好的未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也可以体现出在阐释传统中所形成的面向未来的精神。

二、市场化运作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利弊分析

(一)市场化运作对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的弊处

在近年来兴起的旅游热中,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并吸引了人数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但是,这又是以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的。这种模式对景区进行运作又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这就至少带来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在文化遗产地周围建起了与主体并不和谐的附加建筑物

这一方面使文化遗产变成失去整体美学意义的“孤岛”式建筑,也失去遗产特有的古朴和历经沧桑的风彩,另一方面又建起一些没有什么文化含量的“景点”,实行与其价值不相称的高收费。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独特文化价值的遗址和建筑群,是历史一定时期的象征,但在这一运作模式下,往往是“以假充真”或“以假乱真”,使游客不能深切体会遗产的文化价值。

2.以赚钱为目的的娱乐性低俗文化表演和游戏活动冲淡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近年来,在市场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有些地方借助世界遗产的“灵气”,建设了一些与之不协调的娱乐场所,或者是大型游戏设施。其目的无非是“借鸡下蛋”,实现创收的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价值不在于经济上的创收而是文化上的传承,不是感官上的满足或刺激而是精神上的诉求和形成审美的境界。但正是这种以创收为目的的活动,在满足人们感官刺激的过程中却亵渎了文化的神圣。

作为市场原则下的商业价值与作为人类文明标志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在逻辑上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要求的是经济利益,市场需要什么,它就要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满足这种需要,它在思维上是线性的和工具理性的;后者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要通过不同时代的人们通过对现实的反思阐释传统的意义,并且从文化遗产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它在思维上是发散的和感性的。如果非要把市场经济中通行的工具理性原则运用到对文化遗址的开发上,就必然使之“异化”而失去它本来应有的意义。

有的学者所指出:近年来旅游商业开发已经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不合理的商业化行为使世界文化遗产打上了浓重的商业印记,使之不同程度地失去本真的面目。一些被利益原则绑架的佛教寺院卖高香、拍卖敲钟等行为抹去了佛教与高僧头顶上的光环,使宗教失去了本有的神圣性和神秘性,不断地堕入尘世的污泥浊水之中。近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仍然作为幕后者导演着一出又一出闹剧,有些地方部门对宗教的管理意识发生扭曲,造成了利益集团、商业资本对寺院的控制。[2]

(二)市场化运作对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的利处

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运作可以弥补政府在对遗产保护的资金不足。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之相关的交通、食宿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宣传广告和旅游纪念品也应当体现出与之相一致风格。这些无疑是要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运作的。但是,如果把商业化的利益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就必然造成对遗产本身应有价值的颠覆。

商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因而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使人们漫游于天人合一的环境中,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品味和诠释获得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世界文化遗产地,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万达公司董事长王健林认为:“现在中国已经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后期,虽然还不能说是没有了可投资的地方,但是总而言之,能获得高收益的、好的投资产业和地区越来少,相当一部分投资其实还投在传统产业中。那么,这种情况下投资究竟该往哪儿走?无论是从财政收入,还是从富民角度来看,旅游投资都是非常好的资源选择。因此,旅游是最好的投资方向之一,它符合国家的产业方向。”[3]

商业化对遗址景区的运营和景点建没提供足够资金,可以使景点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即使如此,也不能忽视世界遗产运作商业化所导致的问题。正如陈玉荣所说:“我国现有的几十处遗产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倾向,某些遗产项目的保护状态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少遗产地的核心景区被大量的宾馆、商店、别墅、饭店、人造景点、索道所占据,虽然这些城市化设施占景区面积的比重不大,但又使景区优美的自然美学价值降低,完全破坏遗产资源高品质、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功能和社会公益性质。如泰山的一个索道站占地19000平方米,山顶被劈掉三分之一,地表植被完全破坏,对游客的观景赏美也造成了视觉污染。曾经以‘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水乡风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也由于过于浓厚的商业化气息而影响了古城的风貌,导致古城遗韵流失和旅游氛围的破坏。”[4]

三、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人们在敬仰这些文明的辉煌硕果时,都不由自主为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而叹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而且也记录着许多尚未破解的密码。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负面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担忧。长城被人为破坏、莫高窟壁画脱落、平遥古城部分坍塌、曲阜“三孔”被水淹、黄山泰山建索道以及在全国名山大川建玻璃索道破坏整体和谐的新闻不断传出,都表明不少人类文化遗产正处在危机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除了自然灾害以外,还有人为因素——发展带来的压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已经给文化遗产以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压力;发展中国家由于战争和冲突不断或执法能力缺失导致执法真空。在世界遗产名册上的遗产文化古迹没有任何管理规划。其结果就是导致世界文化遗产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因此,现阶段必须把保护文化遗产放在第一位。

不论是从本质上讲还是从运作方式上讲,市场原则和文化遗产保护都是两个问题。前者强调的是投入产出关系,或者说是经济效益问题;而后者坚持的是对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或者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精神财富的问题;前者主要是把握人们精神需求的走向,注重的是一种中长期收益,后者主要是注重的人类历史未来发展中遗产的人文价值问题;前者强调的市场效应,而后者强调要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智慧,形成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追求。尽管在当前市场化与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还存在着一时难以扯清的关系,但是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由市场工具理性主义对文化遗产的绑架,至少在二者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把遗产保护放在首位。

(一)健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法规

目前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虽然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有所涉及,但不能涵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项内容。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是第一部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文件,是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政策法规性依据,对全面提高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但要让这些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单项法规互相衔接并协调运用,还必须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把它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二)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表达的典型性。其中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我们应当维护遗产地历史风貌,防止过度开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物进行修缮。《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因而必须坚决制止在文化遗产地“损害真文物,建造假古董”的行为,切实保护和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本来历史风貌。

(三)切实加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支持

文化遗产和市场本来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把这两个领域捆绑在一起,必然造成不应有的短期行为,或者是把经济收益置于遗址保护之上。从根本上讲,文化遗址保护是政府行为,因此各级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不能把世界遗产界定为“旅游资源”,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与眼前利益的矛盾。

随着世界潮流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旅游已然是家常便饭,走马观花式的初级旅游形式已经不再满足现代人追求的方向,更多的是希望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与旅游结合,让我们旅游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延展。以世界遗产作为旅游目的地,可以充分体现旅游文化的深邃性与多元性,符合现代游客的多样性需求。面对商业化的浪潮,城市化建设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下最严峻的考验。我们在接受城镇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要做好遗产地的保护。我们对文化遗产要严格做好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1]卜希霆.文化遗产城市的创意营造[J].旅游新报,2016(6):12-15.

[2]周南.被“商业化”绑架的寺院与被误解的僧团[EB/OL].(2017-01-27)[2017-05-12].http://fo.ifeng.com.

[3]王健林.旅游是最好的投资[J].旅游新报,2016(7):19-22.

[4]陈玉荣.关于对中国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的冷静思考[J].旅游新报,2016(7):43-47.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世界遗产商业化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