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材料在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应用

2017-03-11山东省齐河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区角本土化小朋友

山东省齐河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杨 明

我园处于农村,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伍,与虫鸟嬉戏,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将乡土材料巧投于区角活动中,为区角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使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走本土化之路。

一、区角活动环境本土化

为了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参与活动,我们根据园舍特点利用本土材料在环境创设中坚持四个追求:一求科学。在布置活动区时,把活动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每个场地,就地取材,用高梁杆、稻草、草绳、竹竿等将区与区之间进行分隔。如用麦杆围成美工区;竹竿、篱笆围成科学区等,创设出简洁、科学合理的环境。 二求开放。开放就是让幼儿有充分“选择”活动材料、方法、合作伙伴的机会等。幼儿可以按意愿选择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等,还允许幼儿跨区选择活动方法。如小班“玩穿竹子”“娃娃家”“插管”“剥豆”四个活动区,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剥豆的幼儿一会儿跑到娃娃家,插管的小朋友一会儿跑到穿竹珠那儿,原来他们把剥好的豆送给娃娃,用管子来穿竹珠子,把竹项链戴到娃娃脖子上,他们在交叉游戏中尽享乐趣。三求自由。只有在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才能迸发出更多创造性。我们不随意批评和指责幼儿,坚持少说“不是”“错了”,而多说“试试看”“别害怕”“你真行”等鼓励的话。四求变化。活动内容、材料和环境的变化对激发幼儿兴趣和自主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变化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计算棋”是大班小朋友喜欢的区角之一,玩棋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巩固加减运算,今天老师特意把骰子藏起来,小朋友都嚷着找不到骰子,那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十分钟后只见玩棋的人越来越多,一对对玩得可激烈了,原来他们自创了几种新的活动规则:一是两人“石头、剪子、布”定输赢,赢者向前进5步,碰到有加减运算的关卡,则规则不变。二是用雪花片代替,轮到者闭眼抓一把,然后大家数一数抓到的红雪花有几枚,就进几格。三是把一副军旗垒高(十个),轮到的就用一个象棋敲掉几个就进几格。骰子丢了,促使幼儿创编替代法。由此可见,其实我们在原先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就又是一种新的活动,能让幼儿更快地投入探索、领会成功。

二、区角活动主题本土化

区角活动主题设定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由教学内容产生的。如四月份是春季,幼儿春游后会讨论春天的美丽景色,由此就引发了“美丽春天”的主题。二是教师预设引发的。如参观花园村后,引发“美丽家园”的主题。三是师生共构的。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活动,使他们主动地去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自主地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发展。四是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情况设计主题。如活动室自然角中放着一些麦杆,晨间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用麦杆来数数,有几个小朋友用麦杆来吹画,还有几个小朋友用麦杆拼搭各种房子……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有关区角活动的教育目标,把“我的家”变成了“奇妙的麦杆”,小朋友与父母共同收集各种大小长短不同的麦杆,查询资料,展开构想。区角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生成区角活动的目标。

三、区角活动材料本土化

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地方资源,让活动材料源于幼儿生活,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教育经费,更突出了我们的生态教育理念。

(一)活动材料取自本土

在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区角活动材料的问题时,我们观察了解到多数幼儿喜爱新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特别是一些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低结构材料,幼儿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材料。我们收集活动材料的第一条途径是发动每个孩子和家长,收集各种废弃且还可利用的物品,如饭桌上的贝壳形状各异,小朋友已经习惯吃完了就清洗干净,晾晒干了带到幼儿园。第二途径是到野外采集。根据活动的主题需要,带领幼儿一起到田头、野外、溪边从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原材料、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材料室,供全园幼儿、家长、教师收藏材料。

(二)材料投放层次清晰

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以区域活动目标及材料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为依据,投放材料由易到难,层次清晰,不断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乐此不疲。例如,中班数学区有个“感知10以内数量”的内容,我们在“可乐”瓶上端剪个大嘴巴,内贴各种人物、动物并写有数字,幼儿可按数投物。同时根据活动的层次性,材料的投放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如第二次活动时,我们既延续上次活动材料,又对上次部分材料进行改变,使其增加难度。如将“按数投物”改为“接数投物”,瓶里已有一定数量的小珠,幼儿接着投物,使总量与数字相一致。

四、区角活动开展本土化

(一)探索创新,一物多用

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我们尽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使本土材料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创新出丰富的玩法。如小朋友与父母收集了大小长短不同的毛竹,数学区中有毛竹数数器;表演区中有竹筒打击乐、抬花轿娶新娘;科学区中有竹筒电话、开竹船;美工区中是用竹筒来画画等等。还注意了各种材料相互组合使用,避免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如小朋友按意愿选择野花、野草、树枝等本土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各种漂亮的像框;麦杆和牙签做出的各种桥、树、船等,小豆豆放到撕成五瓣的麦杆上,嘴巴在下端使劲吹,小豆豆就跳起舞来了……

(二)教师介入,促进活动

教学理论及经验告诉我们,当幼儿在遭遇矛盾时不知所措,错误反复出现时沮丧失望……此时教师如能及时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捕捉幼儿准备向学习跨出一步时的“微妙”,就会帮助幼儿超越问题的制高点,应用某个策略,使问题解决,获得成功。区角活动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区角本土化小朋友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找茬儿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海边玩一夏
区角活动真有趣
Let’s DIY Poster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