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原训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017-03-11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立昌小学王玉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习服低氧训练方法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立昌小学 王玉坤

一、前言

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低氧训练发展至今,先后出现多种高原低氧训练方法。低氧训练能够提高运动能力以及提高运动成绩,同时发现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国际上越来越重视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昆明海埂高原训练基地召开了“备战2008奥运会高原训练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是我国体育史上由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原训练工作会议,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概念

(一)高原训练

医学上高原是指3000m以上海拔地区,国际上已基本认同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2000m—2500m。高原训练的概念,传统高原训练(Altitude Training,AT)始于20世纪50年代,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训练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机体的机能潜力,从而加速提高人体机能,即出现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习服能力。

(二)低氧训练

传统高原训练和模拟高原训练都应该属于低氧训练范畴。低氧训练是在运动训练周期中持续或间断采用低氧条件刺激,利用高原自然低氧环境或人工模拟对人体所产生的特殊生物学效应,配合运动训练来增加机体的缺氧程度,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及适应,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三)高原习服和适应

“习服”和“适应”间存在着过渡,如低氧条件下的组织毛细血管增生就是一种习服和适应的双跨形式。目前对高原习服和适应的认识尚不尽一致,但有一点可以认同,即二者是不同的生理学概念。

三、高原训练方法与分类

从广义上看,利用自然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方法均可称为低氧训练。低氧训练应包括高原训练、高住高训(HiHi)、高住低训( HiLo)、高住高练低训(HiHiLo)、低住高练(LoHi)、间歇性低氧训练( IHT)等多种方法。而根据200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低氧训练研讨会与会专家的讨论,将低氧训练的概念定义为,利用人工低氧环境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方法,范畴仅限于HiHi、HiLo、HiHiLo、LoHi和IHT。

综上,笔者认为高原训练可以分为传统高原训练,又称高原训练和模拟高原训练,模拟高原训练也可称为狭义上的低氧训练,包括HiHi、HiLo、HiHiLo、LoHi和IHT。狭义上的低氧训练是在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可以通过低氧暴露提高机体氧运输和利用能力,又可以通过低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的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是高原训练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四、传统高原训练方法与模拟高原训练方法的利弊

(一)模拟高原训练方法的利弊

模拟高原训练方法包括HiHi、HiLo、HiHiLo、LoHi和IHT,其中IHT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最为推崇的一种高原训练方法。同样可以达到高原训练给运动员带来的效果,而且与其他几种模拟高原训练相比,其应用更为广泛,更具有优势。避免了慢性长期缺氧给机体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减少了运动员从高原地区返回到平原产生的一些不适应的综合症及适应平原的时间;间歇性低氧训练相对于高原训练来讲,更易控制;可以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防止专项力量的损失。

INHE、HiLo、HiHiLo、LoHi虽能对氧浓度进行调控,但高原地区的温度、湿度、风向、气压等因素却无法模拟,且器材(低氧仓、低氧面罩)昂贵和不方便携带。因此,高原训练不是简单的模拟低氧训练所能代替的,训练本身是十分枯燥的,而美丽的高原风光,训练条件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很好的调整。

(二)传统高原训练方法的利弊

大量研究表明,传统高原训练的双重缺氧刺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生理适应,如使机体的最大摄氧量、肺通气量、乳酸阈、血清EPO水平、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以及肌肉的毛细血管密度、肌红蛋白含量、线粒体数量和氧化酶活性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血液运氧及肌肉利用氧的能力,促使运动能力或运动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传统的高原训练运动员在上高原初期都有一个“习服”过程。“习服”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各种症状;适应期内,训练时很容易达到平原强度,但持续时间比平原短,同等速度训练时生理强度明显高于平原,工作能力低于平原;缺氧条件造成肌肉血流量及蛋白质合成低下,血液粘性上升,应激激素分泌增多不利于运动能提高;下山参赛时间难以准确把握;在自然环境下训练,测试条件受到一定限制,测试中所得出的结论较多,有些甚至相互矛盾,如果控制不好,可能适得其反。

综上,人工模拟低氧训练作为传统高原训练的新发展,日益受到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重视。其中,HiHiLo是最被推崇的一种模拟低氧的训练方法,但是它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训练方法。因此,笔者设想,能否像模拟训练方法一样,在传统高原训练中利用常氧仓或是常氧面罩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体能,避免慢性长期缺氧给机体带来的压力和影响,预防“习服”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的各种症状,尽快适应训练,提高工作能力,减少运动员从高原地区返回到平原产生的一些不适应的综合症及适应平原的时间,以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利用高原自然低氧环境或人工模拟低氧环境对具有良好的低氧适应能力的世居高原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周期中持续或间断采用低氧条件刺激可能就毫无意义。

第二,高原训练可以分为传统高原训练,又称高原训练和模拟高原训练,模拟高原训练也可称为狭义上的低氧训练,包括HiHi、HiLo、HiHiLo、LoHi和IHT。

第三,传统高原训练与模拟高原训练各有利弊,目前不能完全相互替代,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为最佳,还应该需要漫长的实验与研究来证明。

(二)建议

第一,对“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等相关概念进行定义时应该明确运动员是否世居高原。

第二,目前要找到一种最佳的高原训练方法还需要漫长的实验与研究,那么能否在传统高原训练中利用常氧仓或是常氧面罩帮助运动员加快恢复体能,弥补传统高原训练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以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习服低氧训练方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模拟条件下热习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评估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耳鸣习服疗法对耳鸣的治疗作用研究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小G蛋白RhoB在低氧激活巨噬细胞及功能调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