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朗读教学

2017-03-11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城东小学雷素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伟人课文教学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城东小学 雷素玉

当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诵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对朗读的安排并不够到位,比较随意化、简单化。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在读前没有提出要求,读中没有进行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有时候甚至就点几名尖子生读一读走过场。这样重读轻思的朗读不仅没有达到训练学生的语感的目的,反而会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坏习惯,课堂朗读的效果几乎为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得失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的成败。基于以上现象,结合自己一线教学的做法和想法浅谈一二。

一、深入研究文本,注意备朗读

备课的时候,按照朗读的要求,首先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朗读的目的也就各异。比如,“看图学文”课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认识句子和段落。“课文”部分的朗读教学目的则是加深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备课时目的明确,教学中才有针对性。其次是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考虑好是由教师范读,还是由学生试读;是以读代讲,还是讲读结合;哪里先讲后读,哪里先读后议,再讲;哪里领读,哪里齐读,哪里分角色读等。比如在备《有的人》这课时,我先确定课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教学,然后根据课文属于对比段落的特点,计划初读课文时采用男女朗读方式,细读课文时采用分组分段问答式朗读,教学后效果很好。备朗读让我们胸有成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节奏,熟练朗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音清晰。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不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这时要加大读的量。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字的理解。同时,我会通过范读让学生自己掌握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

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本文是一首词,我通过范读让学生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们先分组试读,再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学生自然能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但只要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思维活跃,慢慢悟其真义

三、丰富朗读形式,调动学习兴趣

朗读的表面看起来单一,但是形式却层出不穷。实际教学中要求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尽可能的形式多样。

(一)换词或换句型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

我们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绿”字的巧妙之处,我们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用“度”“吹”“拂”等词替换“绿”朗读,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的精炼及活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可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如《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如此美丽而丰富的书法瑰宝?”可以先请同学们换个说法,把句子变成陈述句读一读,再读一读原句,感觉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这样既能使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又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

(二)反复读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难忘的一课》中的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的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读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 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三)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结合恰当的导语,渲染合适的气氛,使学生耳语目染,自然入境。如用表演或多媒体等形式,对一些情节曲折生动,形象鲜明的课文可编制表演或制成课件,以借助手势、表情、动作、道具等,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以诱发学生读出真情实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朗读指导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这样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必将因朗读而精彩!

猜你喜欢

伟人课文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背课文的小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卑微的伟人
背课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习伟人周恩来 培育淮安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