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教学,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

2017-03-11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化育小学侯劲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品德多媒体情感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化育小学 侯劲达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我们的教材内容丰富,涉足的面非常广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多媒体引进课堂,使课堂变成了有色彩、图片、动画、声音等的“电影院”。不仅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了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情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信息技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刺激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最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一)激“情”内化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积极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声音等等处处都在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到一个新的层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如教学《和爸爸妈妈交朋友》一课时,教师想要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学习了前面课文之后,老师播放了班上一位同学妈妈对孩子成长回忆的录像,母亲慈爱的脸庞以及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个学生、每位老师,让看者流下了眼泪。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看到手中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大大增进和提升了孝敬父母的情感,自然地内化成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而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说教。

(二)以“境”激情

以充分的、丰富的情境做铺垫,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上《我们的母亲河》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地球上都哪里有水,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讲了水的重要性之后,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我们的地球将会这个样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干枯的地球在转动。学生看到干枯的地球,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设想了各种结果。“人们没法生活。”“地球上的水都没有了,动物植物都死掉了。”学生之所以能答得这样好,我想和多媒体的使用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它以情景化学习材料作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媒介,直观形象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结合课堂所学方法,学生便可迅速地理解。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

(一)实践能力

在教学制作校园文明小报的时候,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联系背景画所写的寄语,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从中悟出写寄语的要点。学生在电脑上独立选择画面,撰写小文,将作品在电脑中进行展示,实现语文课和电脑课的“综合”。在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腾飞的祖国》中,我要求学生寻找大量资料,在班级内举行小型辩论会对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规划。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像这样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学习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好朋友》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还是好朋友》为辅助教学,其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先吵架了,后来和好了,看完后小组讨论,说说两个小朋友为什么吵架?,朋友之间又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通过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调的多媒体联系实际,想像其中的原因,这一方面是在帮助两个小朋友找原因。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明白朋友之间应该快乐相处。

(四)创新能力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扩大视野,坚持启发式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电教手段将一些文字、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既能启发学生去主动观察、思考,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例如,教学《节约水和电》时,可首先向学生提出:同学们知道我们梅州市一天需要多少生活用水吗?一天又浪费了多少水吗?待学生议论后,多媒体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缺水情况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从近到远,由浅入深,使学生对水资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懂得了节约用水的道理,从而启发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五、愉悦环境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信息技术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运用,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使课本知识得到记忆巩固,同时又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样就将过去那种把知识记忆留待课后的旧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把学生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实效性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是被禁锢在小小的课本与教室空间里,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更好地使学生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也能让任课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轻松地达到了寓教于乐,出色地完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

猜你喜欢

品德多媒体情感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