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民族院校学生志愿组织研究
——以延边大学为例

2017-03-11孟令龙

文化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延边社团志愿

孟令龙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文化与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民族院校学生志愿组织研究
——以延边大学为例

孟令龙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志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作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也日渐彰显。本文基于延边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通过对延边大学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活动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趋势,继续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组织;民族院校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在逐渐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在国家和政府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性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余,社会大众也自发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性活动,即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背景的志愿服务。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并逐渐成为了志愿服务组织不可或缺的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与日俱增,其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延边大学作为州内高等教育院校中的佼佼者,为延边州的发展输送了诸多人才。近年来,延边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涉及领域广泛,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助推了州内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但其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笔者通过对延边大学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组织成员、校社联部成员等相关学生进行非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并对其发展进行讨论。

一、延边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概况

延边大学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的最高学府,在州内有巨大影响力。学校共有学生社团168个,其中志愿服务类社团共有22个。*因受访者提供资料有限,暂未能获取2017年学生社团官方数据资料,现使用资料均为2016年官方提供。此外,还有许多学生社团组织也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但并非社团主要发展的方向,暂不列述。其中,朝鲜族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朝鲜族学生为参与主体,其他社团或以汉族为主体参与、或民族比例相当。

在志愿服务类社团中,以人文青年志愿者协会规模最大,各方面成绩突出,发展趋势较好。该社团成立于2007年,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在校青年组成的学生团体。历任会长多为学习社会学专业出身,掌握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凭借其自身优势,带领社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用平凡的行动倡导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全方面推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人文青年志愿者协会在2009年获得“吉林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在2012年获得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环保小额资助项目“优秀社团”称号,全国仅三十五个社团获此殊荣。

延边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的发展主要倾向于社区志愿服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残障社会工作服务、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及其他公益性志愿服务。

诸多社团针对各自的侧重点,长期与社会各领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社团与州、市的政府相关部门有一定联系,定期开展互动;与延吉市公园街道、延吉市园校社区、延吉市依兰镇、龙井市明东村、和龙井市光东村等等延边州内街道社区村镇联系开展公益性活动;与银河养老院、光荣院、爱心院、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组织建立帮扶关系;与延吉市中心血站、延边州红十字会、延边医院等协调志愿服务。此外,在一系列的支教活动、公益宣传活动中也都可以看到诸多社团的身影。

作为民族地区的高等学府,对州内各民族开展的社会志愿服务也有其独有的特色。州内诸多的朝鲜族学校、朝鲜族养老院等,是以朝鲜族学生为主要成员的社团的服务重点。以汉族为主的学生社团中,通常设有朝鲜族志愿服务小组,或在同一部门内编制多个队伍,以方便民族地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生社团坚守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重视民族间关系,照顾少数民族,这也是诸多社团能够在延边地区得到认可的主要原因。

二、延边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存在问题及困境

(一)组织重复性高,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目前,延边大学志愿服务类社团数目较多,学校近30%的大学生参与相关社团,并注册成为了会员。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十分冗杂,繁琐,出现了低层次化的叠加重合现象,前文曾对人文青年志愿者协会做了说明,然而,在延边大学学生社团中取名“某某青年志愿者协会”或“某某青协”的,与此有关的社团还有六个,此类社团不仅名字雷同,其服务目标、宗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都呈现出极高的相似度。

这些组织的成员在人数上大相径庭,最少的只有十余人,最多的甚至超过百人。社团规模较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自我的发展,得不到更多的关注,许多组织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无法更好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作,共同进步。社团规模较大,则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发展的空间也会无限扩大,但许多组织内部却呈现出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结构分化不合理等现象,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所以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组织内部无从合理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引发各种矛盾,导致志愿服务组织影响力较弱、服务收效甚微。

(二)部分组织涉及领域狭窄,资源浪费明显

社团组织是一种载体,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其活动领域多分布在校园附近,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只停留在其“学生”的身份,而不关注其社会身份。[1]

学生社团在对外宣传过程中,因受群体身份的影响,社会大多对其有极高的兴趣,却又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缺乏一定的信任,使得学生社团在社会上开展活动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学生社团是由学生担任负责人,自己决策、执行的组织,他们大多以校园作为主要的组织活动场所,因自身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喜好固守校园的环境,所以活动很少扩展到校外,在校外开展活动也只是一些特定领域,涉及领域面狭窄,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极少,也没能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一些服务资源,发挥志愿组织活动的服务效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志愿服务活动过于局限,志愿者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多局限于关爱老人、开展支教、关心留守儿童等内容,其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同时一些志愿者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也有待提高,出现了一些服务意识淡薄,应付服务活动,缺少专业知识无法继续开展服务活动的现象。部分志愿者缺乏责任感,对所承担的志愿服务工作不能责有所归,任劳任怨。还有部分志愿者对志愿者的宗旨概念认识不清,理解浅薄,表现出散漫随性、消极怠工。所以,有必要对志愿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是保障高层次、高素质、高质量志愿者队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也是志愿服务顺利开展的实际保障。专业的岗前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能从思想上更加深入地认识志愿服务的目的和意义,使志愿者获得参与志愿服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如没有参与岗前培训,不利于志愿者对服务宗旨和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会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的效果,或不利于提高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使这些负面情绪或认识在集体中蔓延,带来负面的影响后果。

(四)欠缺良好的社团经营与发展模式

团队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人物的决策和方向的引导。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团体,由学生担任负责人,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难免会存在社团经营不善、管理存在问题、发展模式不合理的现象。而且,随着学生毕业或离团,高年级有经验的负责人的离开往往会对社团组织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不断注入的新人力量使得社团的管理难度加大,且缺乏经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积累经验,没有系统的培训、管理等经营机制,对采取何种发展模式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打造一个适合自身的社团发展模式,不断从内而外地完善社团经营机制,以期能整体优化社团的发展。只有良好的管理和发展模式,才可以带动整个团队的进步,更好地传播和践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五)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宣传不到位

一个相对稳定且专业的志愿组织,一定是拥有明确的目标,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明确地认知自我,领导者也会对志愿者服务给予高度的认同与肯定。但在实际的服务中,一些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志愿组织决策者和相关责任人,尤其是服务接受方的工作人员思想意识浅薄,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以及他们的影响,只是单纯的将其作为廉价的劳动力,随心所欲地安排一份岗位,没有从根本上分析整理志愿们的专业技能,性格特点,以及个人服务意向和个人特长等因素,更没有较好的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致使人员非合理化利用,没有最大程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在伤害志愿者参与热情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影响了后续活动的开展。

志愿组织需要融入新的力量,通过有效的宣传扩大影响,以此来招募更多的志愿者。从实际走访调查中得知,许多大学生都拥有强烈的参与意向,但因为不了解志愿服务的服务体系,信息交流闭塞,没有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致使错过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所以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延边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建议

由于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整合学生社团自身、学校相关部门、相关专业人士,以及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社团组织的发展。

(一)整合各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共同发展

鉴于各社团现存的分散性、重复性,应由学校出面,鼓励社团联合或整合。类似的、共同性较强的社团应整合为一个联合体,壮大人员队伍,共享各社团资源,集中力量,共同发展。对于有一定关联性,但差异较大的,可以加强交流,共同开展活动,互利互惠。

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也避免了资金的浪费和组织活动的重复性开展。在壮大人员队伍的同时,团体的资金、资源也都得到了扩充,为规模化、大型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规避了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得以集中力量共同为社会公益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得以在共同目标下,汇聚各方资源,协同促进社会发展。

(二)搞好组织内部建设,优化发展模式

组织或团体良好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团队经营和发展模式,学生团体也是如此。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朝鲜族传统文化,团队的决策作用不言而喻,极需要团队的核心层进行合理的规划。

搞好组织的内部建设,除了要求社团成员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认识外,学校和教师也要发挥一定作用。社团的指导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的策划、开展中,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一些不合理的设置和规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不断拨正社团发展的方向,使其不脱离服务社会、志愿公益的根本,更好地传承志愿者精神。

(三)健全志愿服务管理,完善条例规范

要继续传播志愿者精神、帮助志愿服务事业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社团、学校都需要尽快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规范,加强组织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条例。明确学生志愿者的身份,明确志愿组织、志愿者和被服务对象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志愿组织内部管理的制度流程。[2]

(四)完善志愿服务岗前培训机制,培育优秀的人力资源

延边朝鲜族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地缘、人缘优势,将成为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要素。[3]志愿者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及专业服务技能对开展志愿服务至关重要,因此,学生志愿组织对志愿者开展专业性培训十分必要,必须在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中树立起服务培训意识。

对培训内容而言,要将阐释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传授相关服务规范的基本培训和针对不同志愿活动开展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结合起来,在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志愿服务理念和责任。[4]

对培训方式而言,学校层面可以发挥资源优势,邀请或安排社会学、民族学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长期或短期的专业知识教育。学校也可以尝试开设相关的选修课,邀请专业的志愿服务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等。

[1]倪卓.学生社团对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延边大学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141-142.

[2]蔡佩珍.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6,(18):42-44.

[3]许明哲.论当代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1-45.

[4]罗爱武.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以贵州民族地区高校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2-76.

【责任编辑:王 崇】

G641

A

1673-7725(2017)04-0139-04

2017-02-15

本文系延边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暨第九届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以延边大学为例”(项目编号:ydbksky20175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孟令龙(1990-),男,吉林长春人,主要从事区域社会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延边社团志愿
缤纷社团
我志愿……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