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正确坚持四个结合

2017-03-11计龙龙

文化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工作

高 明 计龙龙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文化与教育】

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正确坚持四个结合

高 明 计龙龙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需紧抓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本文从影响立德树人工作的五个要素出发,结合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五结合模式以提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即把握方向性与教育教学、以人为本与自我教育、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技术、教师主导与多方力量参与。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这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十三五”期间启动“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做出的方向性指导,并对回答高等教育怎样践行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把“立德”与“树人”二者有机结合,从高校自身来说,高校需结合自身校情,研究立德树人有效途径。但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必须研究立德树人工作运行的内部机理,以内部要素为切入点开展路径分析。故必须注重以下五个要素:一是实施主体,即谁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校管理层到普通一线教师,哪一方起主导作用。二是受教主体,即立德树人的都须围绕这一要素服务。三是实施内容,即高校实施立德树人着重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的人的问题,这对立德树人起着方向性作用。四是实施介体,即要达到效果需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五是环境,即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从宏观到微观需要怎样的硬件和软件。以上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立德树人的完整工作机制。高校需根据自身情况,着重处理好以上五要素及相互关系,以切实提高实效。

一、把握方向性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做好教育者自我提升工作

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主体,包括高校的教师、教育行政服务人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对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相对作用更直接。所谓正人需先正己,立德树人对高校教师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在当下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追求,高等教育扩张下高校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教师群体表现参差不齐。例如,部分教师言行失犯、价值观念出现偏差、不文明现象百出,对国家有关政策贯彻落实带有负面情绪;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利用手中的学术权力让学生为自己谋求私利,对学校的教学任务敷衍了事。部分教师教学功利化,只为完成学校教学考核任务,把大量精力投身科研,教学质量不佳。

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对于教师群体来说,要履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必须与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相结合,需做好三点:(1)更新育人观念,在品格塑造与探寻人才发展规律上下功夫。更新教师观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主动学习,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外在的力量加以辅助。如高校在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做足功课,对教师从引进查考、职称晋升、教学考核、评奖评优等环节建立监督机制,对师德不端者实行一票否决制。(2)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把自身职业定位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联系。教师的职业定位与其他职业定位不同,教师应把教书育人这一任务放在首位,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教研结合,履行高等教育使命。(3)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这种力量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从自身做起,教师要自尊自爱,加强本身的道德学识修养;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通过自身经历,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面引导。

二、把以人为本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方向,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是能动的主体,特别是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思想、年龄、心理逐渐成熟,但受到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利益化、社会信息的全球化、社会转型的多元化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自我道德认知上出现偏差,如考试作弊、不讲诚信、缺乏信仰。在道德感情和意志上也呈现薄弱状态,对很多事情漠不关心,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同学关系紧张、自我控制力减弱等。高等教育如何做到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做好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课值得深思。

高等教育应遵循学生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高校教师应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需把以人为本与自我教育充分结合起来。[2]一方面,高校应充分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本,正确认识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四种突出的需求,一是学习需求。大学生进入大学知识面更专更广,希望通过自身专业的学习打好人生的基石。二是生活的需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压力较大,需要生活和学业同时兼顾。三是受尊重的需求。这表现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友关系等。四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愿景,追求成功的愿望强烈。高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的需求,通过合理采取奖惩、榜样激励、政策保障等手段,开展有针对性需求的引导方案。另一方面,以自我教育为努力方向,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关注学生需求,正确引导学生需求是通过外在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学生本身通过自我意识、自我发现、自觉醒悟,才能提高育人效果。因此,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探寻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

三、把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提高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基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内容,凭借多样的教育手段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环境中人们有限的活动范围导致所接触的外部信息很少来自亲身体验,因此人们心里存在的客观现实并非真实,而仅仅是一种基于网络传播媒体而形成的“拟态环境”。[3]但网络等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正能量,也可以传递负能量,一则谣言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学生的群体性行为。高校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学校教育如何善于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这是各高校遇到的新问题,也是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高校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学生日常管理、活动文化宣传等方面都必须紧密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贯穿到育人的各个方面。要把网络伦理道德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相结合,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二是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做到各级各类媒体全覆盖。高校应坚持把已经普及的网站、校报等宣传工作进一步延伸,改革网站、报纸宣传方式,探索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国情、校情重点突出主题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变学生被动吸收到主动学习。同时,要充分结合微信平台、APP应用软件等新媒体,增强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与交流,做到各级各类媒体全覆盖。

四、把教师主导与多方力量参与相结合,做好各种力量整合工作

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部分误区:一是把立德树人主体限定于某一主体,如教师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承担立德树人工作中应该从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乃至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教师承担的责任范围广,从实际层面上缺乏其他主体要素的配合,也缺乏可操作性。如果把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仅从高校自身来分析立德树人工作机制,脱离一定的环境要素,无法全面考察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如果把外在环境的营造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主渠道,会脱离于教育教学本身,造成立德树人工作发生偏差。

体系构建上突显发展性。如果仅仅停留在现有状态,“不会带来新的发展过程,自己只会在发展的尾巴后面趴行”。[4]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充分发挥以教育教学为主导,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既要从宏观上,整合社会力量、家庭力量和学校力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家庭文化氛围。从微观上,要深入高校内部,除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外,要在校园环境、管理体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考察。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要大力推行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工作。

[1]吴晶,胡浩.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17-02-26].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073.htm.

[2]张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指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N].中国教育报,2013-10-09.

[3]Walter Lippmann.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45.

[4]于友成.基于最近发展区视域的立德树人实现机制研究[J].齐齐哈尔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52-154.

【责任编辑:周 丹】

I565.074

A

1673-7725(2017)04-0111-03

2017-02-10

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内涵与实现机制探析”(项目编号:2015JYDJ-ZD020)的阶段性成果。

高明(1957-),男,江苏江阴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工作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不工作,爽飞了?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