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达斡尔族的物质生产民俗
——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登科村为例

2017-03-11

文化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达斡尔登科达斡尔族

杨 梅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文化视点】

浅析达斡尔族的物质生产民俗
——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登科村为例

杨 梅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达斡尔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物质生产活动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民族性格烙印。俗话说“百里不同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达斡尔族人受到居住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本文以生活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登科村的达斡尔族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物质生产民俗。

达斡尔族;物质生产民俗;登科村;嫩江流域

一、登科村的概貌及特点

富裕县登科村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集聚的主要村屯之一。登科村位于县城的西南方向,依傍嫩江,周边有开阔的平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给达斡尔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渔业和畜牧业优势,这也是达斡尔族人选址定居的重要原因。登科村现有大登科、小登科、林富三个自然屯。达斡尔族人为村内主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同时还混居着汉族、蒙古族等少部分的其他民族。达斡尔族人在传承古老的物质生产民俗时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也同其他民族进行了交融和贯通。

二、达斡尔族的物质生产民俗

“人类依赖物质生产得以生存,物质生产依靠人类的劳动得以实现。”[1]“物质生活民俗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是该民族传统观念的外化,它不仅造成民族成员之间的共识性,产生彼此身份的认同感,而且还可以强化其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和政治观念,增强其内聚倾向。”[2]所以物质生产民俗在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到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达斡尔族传承着农业、渔业、畜牧业多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俗特色。

(一)农业

达斡尔族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登科村达斡尔族人居住在北疆,在土质肥沃、土地辽阔的嫩江流域进行农业活动,他们懂得探索自然的规律,顺应天时,经营农事。

登科村达斡尔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稷子、糜子、苞米、黄米、谷子等。稷子又分红稷子和黑稷子,稷子米饭是达斡尔族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在达斡尔族人掌握了五谷的收播规律后,他们选择在五谷不得收的时间段种植稷子。这种作物无霜期短,产量高。达斡尔人很少种植蔬菜,一般只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些少量蔬菜供自己家庭食用。种植烟叶,是达斡尔族人的特长。达斡尔族人喜烟酒,种植的黄烟,烟叶金黄,味道香醇,有“琥珐香”之誉。种植烟草需要在清明节气前就培育烟苗,端午节气前后进行栽秧活动。然后经过除草、培土、埋根、掐尖、去枝、扣报等种植管理,烟叶才能茂盛生长。

达斡尔族人种植农作物,特别讲究选种,他们在成熟的农作物中选择优良的品种保留下来,进行传播。选种活动每年都要进行,如苞米,每年都要到田地里进行选种,挑选穗子大的,品相好的作物,找来家庭妇女用手搓籽,保留苞米杆;而稷子则用剪刀把品相好的庄稼剪下来,保存好以便为来年播种做准备。

(二)渔业

达斡尔族长期以来都是依傍江河而居,有着悠久、发达的渔业传统。登科村紧傍嫩江,所以渔业也是登科达斡尔人传统物质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嫩江流域鱼类繁多,如:鲫鱼、鲇鱼、草根鱼、黑鱼、狗鱼等。达斡尔人对鱼类的习性和生活规律非常熟悉,而且对鱼类的称谓也区分的很详细,这些都反映了达斡尔族悠久的渔业文明历史。“达斡尔人有着丰富的捕鱼经验,四季均可捕鱼,因季节、鱼的种类、水面条件的不同,他们都有相应的捕鱼方法和工具。”[3]传统的捕鱼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盖网捕鱼

冬季,待江上的冰冻实之后,由领队的人按照经验选取地方,并以一定间隔打冰眼,打冰眼要选择水深江稳的地方,因为这些区域较易窝鱼。然后下走竿把水线先走上,最后把网下上,四面成墙。走线在固定的距离下好,然后缝合这叫盖网。顺着江走,用盖网把鱼从上游撵下来,先从大的冰眼把盖网拽出来,还要有坐网配合,在浅滩的地方下坐网。堵住坐网,把两个网并上,用针线缝上。最后封网,就可以出网了。

2.打梁子

涨完大水后,在撤水的时候用土墙把江水堵上。以往没有帐子,只能用草皮子硬垒出来,留一道,用柳条插上,不让鱼往下遛走,这也是达斡尔人发明的独特的捕鱼方法。到了冬季,达斡尔人把梁子口打开,在里面下个柳条编的墩子。墩子留有口,等鱼进到墩子里面,一捞便捞上来了。这种捕鱼方式需要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是一项大工程。

3.插青棚叉鱼

插青棚叉鱼也是一种古老的打渔方式,在农历正月后,渔翁把柳杆和草拿到山上搭个棚子,然后在棚内冰面上打个冰眼,日夜守在那等待拿渔叉叉鱼。因为人在棚里面,棚子能挡住阳光的射线,河面可清澈见底。在冰眼两侧各凿一些冰眼,插上柳条以挡住鱼的去路。这里是鱼的必经之路,鱼游过来时通常脑袋先过去,眼睛往上看,这时候一插便能把鱼插上来了。此外,渔翁为了防止有些大鱼会把人带下水,还会钉个橛子,把鱼叉拴上绳子,插住鱼后待鱼挣扎的没劲了,再用绳子拽上来。

4.扔花篮

达斡尔族人用柳条子编成花篮的形状,在冬季凿完冰眼后,将花篮扔进去,在上面系上绳子。为了不让花篮沉底,还在里面装上石子儿,然后再扔到江里来捉鱼。因为他们了解鱼的习性,知道鱼会找背风的地方停留,只需等待几日,鱼儿自然便会往花篮里钻。几日后,把花篮拉上来,便能捉来不少鱼。夏季会扔多个花篮,用绳编在一起,抛到水里,隔几日去查看一下,等鱼足够多了再一起拉上来。

5.鱼罩罩鱼

达斡尔人把鱼罩称作“达如勒”,是用几十根细柳条编织而成的上细下粗的圆锥筒形。用鱼罩抓鱼通常需要多人一起去,在水流不急的江河小岔或天然的池塘里,有人赶,有人堵,这样鱼儿受到惊吓四处乱游,人们便可用鱼罩扣住鱼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舍弃了鱼罩捕鱼这种形式,现在的达斡尔人也把鱼罩罩鱼当做一种放松娱乐的休闲活动了。

除了上述捕鱼方法,达斡尔族还有多种其他捕鱼方法,足以可见渔业对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但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渔业资源受到破坏,传统的渔业生产活动也逐渐消失了。

(三)畜牧业

畜牧业也是达斡尔族生产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达斡尔人有饲养马、牛、羊、猪等牲畜的民族传统。达族人饲养马匹主要用来乘骑、狩猎和驾车,养牛是为了农耕和乳食,羊和猪主要用以食用。“几乎每家每户,不论是哪类家畜都有一些,以此来调节和弥补自己的经济生活和生产所需。”[4]

达斡尔人喜食乳制品,牛奶在达斡尔人饮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登科村的发展就是由确立奶牛产业开始的。发展奶牛产业符合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族习惯,同时登科村又有较好的草原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不仅解决了登科的产业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激发了达斡尔族村民的生活激情,调动了达斡尔族农民生产生活内在的动力,从而解决了民族村发展的前景问题。

三、登科村达斡尔族人物质生产的问题和启示

在登科村,达斡尔族主要依靠农业、渔业和畜牧业进行物质生产。在农业方面,登科村拥有大片的平原土地,但除了粮食作物外,达斡尔族人少有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我们要提高民族的商品经济意识,种植多种经济作物来发展种植业,这对于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和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渔业方面,达斡尔族人有着优良的传统,每年四月是达斡尔人的禁渔期,足见他们已经懂得可持续地发展渔业,并合理地利用资源。但随着人口的增多,渔业生产链条受到了创伤。因此,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渔业政策,划分区域管理,珍惜保护可贵的自然资源。

在畜牧业方面,登科村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但是依靠草原发展畜牧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首先,当下的草原已经出现了沙化、碱化、退化的趋势,我们要对草原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以促进达斡尔族人畜牧业的发展。其次,对于非法开垦现象,要严厉制止,同时还要将退耕还草政策切实有效地落实到位。再者,要进一步的研发创新乳制品,避免乳制品单一带来的风险,以提高牛奶带来的商业利润,进一步地激励养殖户的干劲。

四、结语

“人类是一种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与环境维持适应的关系才能生存。虽然人类是以文化为媒介而达到的这种适应的,但其过程仍然和生物性适应一样受自然选择法则的支配。”[5]生活在嫩江流域登科村的达斡尔族人,既传承了自己本民族的物质生产活动习俗,又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创造了新的物质生产民俗和达族文化。达斡尔人凭借本民族超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进取心,在嫩江流域勤劳努力地生活着。研究嫩江流域登科村达斡尔族人的物质生产民俗,对于我们研究嫩江流域的历史地理文化,以及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的民族风俗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1][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40.73.

[3]丁石庆.达斡尔语渔业词汇与渔业文化历史变迁[J].满语研究,2002,(2):76-85.

[4]苏晓艳.达斡尔族生产民俗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42.

[5]基新.文化·社会·个人[M].甘华鸣,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51.

【责任编辑:周 丹】

K892.2

A

1673-7725(2017)04-0014-03

2017-02-15

杨梅(1992-),女,河南信阳人,主要从事民俗学研究。

猜你喜欢

达斡尔登科达斡尔族
曹陆军摄影作品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达斡尔语研究概述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达斡尔族民歌进入当地高校课堂的形式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