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东文人之冠”的治学途径与方法
——以此纪念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

2017-03-11初国卿

文化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治学东北研究

初国卿

(沈阳文史研究馆,辽宁 沈阳 110002)

【学林人物】

“辽东文人之冠”的治学途径与方法
——以此纪念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

初国卿

(沈阳文史研究馆,辽宁 沈阳 110002)

今年是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金先生是东北历史上最知名的学者,他一生于史学、文学、小学、金石、文献、考古、历史地理等诸门学科都有着精深的造诣,尤其在东北史的研究中,鲜有企及。他留给后人总计1400余万字的著述,可谓体大思精,包罗宏富,堪称一座硕大的学术丰碑。由此,他成为东北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可与关内和南方著名学者比肩的学术大师。金先生在治学途径上与方法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在途径上,他始治理学,再治文学,更喜求经训小学,以治经之法治史。同时倾全力治东北地方史,于此不是为治史而治史,而是为现实服务,充满了赤诚的爱国之心。在治学方法上,他崇实致用,实事求是;重视史料,严谨缜密;刻苦勤奋,随手笔记;实地考察,跋涉访古,终成一代大师。

金毓黻;东北史;治学途径;治学方法;学以致用

清宣统二年(1910),清末遗老郑孝胥来沈阳(当时称为奉天)小河沿消遣游玩,兴之所至,作七言古诗《八月二十六日游万泉河》,其中两句说:“北俗虽豪缺风雅,麕集屠沽作都会。”[1]此诗以尖刻甚至污辱性的语言嘲讽沈阳人没有文化,当时的沈阳人尤其是沈阳的文化人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也深受刺激。其中,最受刺激也最愤懑的就是正在奉天省立中学堂读书的23岁青年金毓黻。他认为郑氏诗作“鄙视辽人之意溢于词表”,是“拘于方隅之见”,故步自封,孤陋寡闻。从此他立志效法汉末三贤,“适彼乐土,爰得我所”,开发研究东北文化。[2]26年之后,到1936年,金毓黻就出版了他平生研究东北史最重要的四部书籍:《东北文献征略》《奉天通志》《辽海丛书》和《渤海国志长编》。此时的郑孝胥已从伪满洲国总理任上下台,成为人见人弃的汉奸人物。34年之后,即1944年,金毓黻又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专著:《东北通史》《宋辽金史》和《中国史学史》。并以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文献学家、考古学家和东北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一生留给后人总计1400余万字的著述,可谓体大思精,包罗宏富,堪称一座硕大的学术丰碑。由此,他成为东北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可与关内和南方著名学者比肩的国学大师。诚如时人吴廷燮所评:“中夏言东北故实者莫之或先。”又如于右任所誉:“辽东文人之冠。”在那样一个波折和动乱的时代,金先生创获如此学术成就,实属非凡。今天,在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总结和研究金先生的治学途径与方法,对我们当下的文化振兴,自然也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一、金毓黻的治学途径

金毓黻学有渊源,功底坚实。他在其自撰的《千华山馆书目序》中记术读书购书过程时说“大抵自壬寅(1902年)讫丁未(1907),喜购宋明理学之书。自戊申(1908年)讫壬子(1912年),则喜购古文家专集。自癸丑(1913年)讫壬戌(1922年),又喜求经训小学之书。追癸亥(1923年)讫今,则致力乙部(史学)。”从这个购书读书过程可见出他的治学经历。诚如他在1944年于四川三台东北大学近代史研究学社讲学时说道:“余之治学途径,大约谓始于理学,继以文学,又继以小学,又继以史学。”这是成名后的金毓黻对其前三十年治学道路的总结。接着又道:“吾国学术应不出理、文、小、史四学。”以理学、文学、小学为根基,再去治史,便会“有交济其美之效”。显然,金毓黻为学所遵循的正是中国传统的史学家和治国学所走过的道路。

(一)始治理学

金毓黻6岁入本乡私塾,16岁时因家计所累,辍学习商,然“一日未尝废书”,尤其喜欢宋明理学。经商时,他读了许多理学书籍,如清人陆陇其的《三鱼堂集》《三鱼堂日记》,还有《正谊堂全书》《四书大全订本》《困勉录》《松阳讲义》《剩言》等。金毓黻自号“静庵”,以“静晤”名室,总是在强调一个“静”字。正所谓静中有所悟,静中求乐,以静制动。他平生恪守理学家的信条,不仅指导做学问,而且指导立身行事。

(二)有志于文学

金毓黻对文学素有修养,读过诸多古文家专集。他的文章写得颇为严谨而有章法,其旧体诗创作更是有唐宋之风。他曾在日记中自述道,“撰述史学文章的文字有三要:一曰雅而能健;二曰举重若轻;三曰无格格不吐之病。余向以此自负。近年撰《宋辽金史》及《中国史学史》亦本此旨为之。”又说:“就写文章的技术来论,第一要整洁无疵,第二要生动有力,二者缺一不可。所谓整洁,即是应讲的要讲,不应讲的不讲,多一分则太长,少一分则太短,必须恰到好处,才算整洁。所谓生动,即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所讲都是活泼泼的东西,跃之如在纸上,使人寻味不尽,如此才算生动。”

他早年曾收集《史记》和“苏诗”的妙语佳言,并分别辑起,积累以备写作之用。其史学著作在文字上颇得力于文学的功力,既富文采,又简洁生动。所以他在这方面的自负也是颇有道理的。

金毓黻曾在73岁时曾钞补《千华类稿》,将自己毕生所创作的旧体诗结集,以其家乡辽阳千山而命名。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这部诗集却散失了,诗集如今是否还在世间,已成谜案,但可补救的是在他的《静晤室日记》中存有他的诗作1800余首,联语800多副。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诗作不可能分成两类,一类入日记,一类入诗集。金毓黻当年他整理《千华类稿》大约也是从《静晤室日记》中抄录出来的,现《静晤室日记》已经完整出版,仍可以从其中逐一辑出诗作,重新编辑《千华类稿》。

(三)喜求经训小学

金毓黻在《千华山馆书目序》中说:“自癸丑(1913年)迄壬戌(1922年),又喜求经训小学之书”。即他在27岁至36岁时,读大学期间和回东北的头五、六年,则注重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金毓黻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亲承黄侃指授,同时受到了朴学大师章太炎的影响。1920年他在《日记》中总结这一时期的治学心得曰:“与其读宋儒经注,不如读清儒经注,与其读清儒经注,不如读汉唐诸儒注疏,与其读注疏,不如读《十三经》白文。盖以注解经,不若以经解经,以汉唐宋清人之见解经,不若以周礼之见解经。”当然,这种“以经解经”“解经读史”的见解不独源于章氏,更早应源于清代经、史学诸大家。

与此同时,金毓黻还从章氏那里汲取了古文经学派的治学方法。章太炎精于文字音韵,又特将语言文字与地下考古文物视为历史的两大资料来源。金毓献对此十分信服,倍加称许。评论说,章氏平生所致力者以“辨书籍真伪,通小学,明地理”三事为最精。金毓黻还发挥说,文字学是“读古籍之门径,不得其门则无以晓其理、知其事”。

所以,同治文学一样,治小学也是治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惟其如此,金毓黻十分重视对小学这门学问的研究与总结,曾先后撰写《〈说文叙〉小笺》《〈说文〉纲要》《〈说文〉疑文举例》《音韵略论》和《〈广韵〉释例》诸文。我们现在读金毓黻的著作,深觉他的小学功夫极为深厚和扎实,这是做为一个国学大师首要的条件,也是金毓黻成为大师的根基。

(四)以治经之法治史

金毓黻曾在1932年作的《千华山馆书目序》中称:“迨癸亥(1923年)迄今,则致力于乙部。”即他在37岁以后,开始研究史学。关于金毓黻开始研究史学的年代,其记载先后略有出入。在《东北文献零拾·小引》中曾载:“余治乡邦文献,始于民国壬戌(1922年)。”查对《静晤室日记》,1922年奉天拟设通志馆,张之汉曾于年底致函金毓黻,请他从吉林回沈阳任通志局征讨科长,参加修纂《奉天通志》。他思之再三,以“于修志体例了无所知”,“力难胜任”,婉言推卸。所以治史起始时间当以1923年为是。

1923年10月26日,金毓黻考金上京宝胜寺碑;11月11日考辽阳沿革;11月22日拟辑录《辽阳文献》;12月1日辑《辽阳乡土志校补》;12月28日撰《吉林省属县得名考》,这些文章当是金毓黻从事东北地方史研究的第一批成果。

金毓黻涉史之始,即遵循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治学道路,用治经之方法以治史。其治史之方法又一从清代乾嘉学派。关于这一点,金毓黻尝引以为荣。他在后来的日记中说道:“余之研史,实由清儒。清代惠、戴诸贤,树考证校雠之风,以实事求是为归,实为学域辟一新机。用其法以治经治史,无不顺如流水。且以考正学治经,即等于治史。古之经籍,悉为史裁,如欲究明古史,舍群经其莫由。”[3]

通过以上四点,不难看出金毓黻治学所走的基本上是一条古文经学家的道路,其治学观点和方法虽然未曾越出旧史学的范围,但却继承了我国旧史学的许多优良传统,如其博学多识,通贯经史,兼及文学、文字学、历史地理诸门学问;刻苦钻研,勤奋耕耘,潜心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广稽博采,悉心考索以及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做为一个国学大师所必须的。

二、突出东北地方史

金毓黻治学刻苦勤奋,著述等身。就其全部著述观之,其治学中心在史学,重点在东北地方史,由东北地方史扩展到宋辽金史,延及于明清史和近代史。

(一)治东北史之原因

金毓黻为什么要重点研究东北地方史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他的人格和他的爱国之情。

当年,郑孝胥一首鄙视辽人的诗作引发金毓黻研究东北文化之志,到了1927年,他就辑成了《辽东文献征略》一书。他的同乡黄式叙在《辽东文献征略跋》中曾描述他为了此项研究,“凡所谓地理之递变,乡耆之遗遗,必一一载之于简。搜一碑,访一地,则必辨其物,穷其广轮,且复体范群书,归于至当”。如果说这还只是一种朴素的地方乡里之情,那么后来他编《辽海丛书》《渤海国志长编》《奉天通志》,尤其撰《东北通史》则已完全超越了乡里之情,而升华为民族之情,爱国之志了。

早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就开始了侵略中国东北的野心。他们一方面派遣特务深入我国东北各地进行侦察窥探,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我东北历史进行全面研究。这期间有一个设在大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他们有一个历史调查室,在明治四十年(1907)的时候就开始叫嚣经营满洲必须建立在学术基础上。于是他们网罗了东京帝国大学的白鸟库吉、稻叶岩吉、箭内亘、松井等御用学人,对中国东北历史进行全面研究,编写了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出版的《满洲历史地理》,为入侵制造文化上的依据。他们在书中牵强附会地故意歪曲和伪造历史,提出所谓的“满洲人非中国人”“满蒙特殊”等谬论,欺骗世界和东北人民,以实现其永远侵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金毓黻敏锐地洞悉了这一点,早在1927年,他就与老师黄侃探讨“满洲”一词的来源,认为其词不是中国古来之名,并力驳“南满”“北满”之称呼的错误,同时立志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书写中国人自己的东北史。为此,他曾这样说:“今日有一奇异之现象,即研究东北史之重心,不在吾国,而在日本,是也。姑无论其用意若何,所述有无牵强附会,而其搜材之富,立说之繁,著书之多,亦足令人惊叹,试检其国谈东洋史之专籍,十册之中,必有一册属于东北,论东方学术之杂志,十篇之中,必有一篇属于东北,总其部居,校其篇目,林林总总,几于更仆难数。世界各国学者,凡欲研究东洋史、东方学术,或进而研究吾国东北史,必取日本之著作为基本材料,断然无疑。以乙国人,叙甲国事,其观察之不密,判断之不公,本不待论。重以牵强附会,别有用意,入主出奴,积非成是,世界学者读之,应作如何感想。是其影响之钜,贻患之深,岂待今日而后见。此由吾国向无此类精详之专书,可供世界学者之考览,而国人忽略史事,研究不早,亦其一端也。譬之居家,室中之藏,土田之籍,牛马蕃息之数,戚(尚+阝音dang)隆杀之等,主人概不之知。而其邻人或素昧平生之士,登其庭入其室,开其箧缄,一一而探索之,细大不捐,如数家珍,吾知其家之败可立待,且将辇其所藏以入于他人也。今日之情,何以异是。为主人者,亟应自计其室中之藏,土田之籍,马牛蕃息之数,戚(尚+阝音dang)隆杀之等,失之东隅,犹可收之桑榆。然则研究东北史,其可缓乎?”[4]这番论述,喻之恰切,语之殷切,情之急切,热爱乡邦,究心民族国家的热忱之心昭然而见。所以说,他在那种战争动乱,流离失所的状态中急迫的著述《东北通史》,实在是赤诚的爱国之心所驱使,有着强烈的经世致用之目的。

与此同时,他又于抗战爆发之后连续发表了《东北榷名》《中华民族与东北》《从史实上证明东北为中国领土》《纪念“九一八”与收复东北》《论东北四省为中国之重心》等文章,阐明了东北的历史地位及收复东北的决心。他在《中华民族与东北》一文中说:“自日本人蓄意侵略我东北四省以来,尝有满洲人非中国人的谬论。又谓中国人之至东北,为时颇晚,而其先有满洲人为之土著。在不考校其原委是非的他国人士,往往为其说所迷惑,信以为真,影响甚大。又如日本侵占东北之后,制造傀儡组织,另编《满洲国史》,硬说东北四省之地,为满洲、蒙古二族人所原有;伪组织的建立,是为满洲民族自决。此犹以为未足,又为之编制《满洲历史挂图》,颁发各学校,使其与中国本土脱离关系。其图的内容,多属牵强可笑,若不为之辩明,不仅不熟悉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士,为其所误,就是不留心东北历史之本国人士,亦多茫然不知其所以。”这已经将他研究东北史的目的说得极为明白了。

研究东北史的目的是为收复东北和建设东北,这是金毓黻的进一步主张。1941年,他到位于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创设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并任主任,以研究东北四省及其他相关区域之文物资源、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问题为宗旨。为此他特制定了古代东北民族研究、近代东北史之编纂、东北沿革地理之研究、东北社会经济研究、日本侵略东北之研究等12项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最终未能全部实现,但说明他对东北的研究有细致而长久的考虑,其目的就在于收复东北和建设东北,诚如他在《东北集刊》第一期中所言:“研究东北,直接固为收复东北、建设东北之准备;间接亦即为将来与吾中华民族之活动扩展有关之百年大计。”这些都说明,金毓黻之所以倾全力治东北史,不是为治史而治史,而是为现实服务的,其间充满了赤诚的爱国之心。

(二)治东北史的过程

从1924年7月开始,金毓黻就提出纂写《辽东文献征略》计划,年内完成两卷,1925年至1926年增补为8卷,1927年正式出版。这是金毓献第一部研究东北地方史的著作。全书分郡邑、山川、金石、人物、典籍、杂录等目,对于东北地区的城镇、山川地理作了较为详尽的汇辑和精审的考证,对于东北古代人物掌故、金石典籍等有关史料作了广泛的收集整理。黄侃阅后评论说:此书“翔实严谨,非区区方志相比。体虽札记,实已条贯秩然”,是研究东北史的颇有价值的文献参考书。

自此以后,金毓献即着力于对东北地方史资料的搜集、考释、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迄至1936年就出版了《奉天通志》《辽海丛书》和《渤海国志长编》三部研究东北史最重要的史料。

关于《奉天通志》,早在民国初年,奉天省人士即已有筹划。1922年又拟设局筹备纂修。由张之汉担任总理,请金毓黻任纂修之职,金毓黻考量再三未敢接受。1928年,通志馆正式成立,由张学良任总裁,翟文选、臧式毅任副总裁,白永贞任馆长,袁金恺任副馆长,王树楠、吴廷燮、金梁任总纂,金毓黻及陈思、于省吾等14人延聘为纂修,并着手进行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编纂人员大部分避往内地。于是,金毓黻在白永贞、袁金恺的推荐下,担任通志专职总纂。他移住通志馆,全力经营,对已成之稿做了大量的贯通、整理、增删和修订工作,并且采取编印兼行、随编随印的办法,终于在1937年之前印刷出齐。《奉天通志》共260卷,600余万字。金毓黻除负责总纂外,还承担撰写了《艺文志》《山川志》和《礼俗志》的典礼、丧葬等篇。

再如《辽海丛书》亦酝酿有年。民国七、八年间(1918—1919),辽宁省教育厅长谢荫昌曾动议编辑《东北丛书》,但未经写出例目即告中辍。1925年底,金毓黻提出刊刻乡邦先正遗著计划,打算在《辽东文献征略》杀青之后,踵辑《辽东文征》一书。1927年,拟扩充一下内容,改名《东北丛书》,并决定“近拟屏绝百事,期以三年”完成。然因限于个人精力和经济条件,未能立即着手工作。1929年调沈后不久,特向辽宁省政府提出编印此书建议。1931年4月,金毓黻就任辽宁省教育厅长后,决心把编印《东北丛书》一事付诸实现。遂多方筹款,并延请同人组成编辑部,拟定体例,即行开展工作。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编书工作搁置。事变后,金毓黻重搭班子。印书经费困难,又邀“同人集资刻书”。1934年,丛书编成,定名《辽海丛书》,陆续刊刻印刷,1936年印竣出齐。原来计划分地方掌故和辽海先正遗著两大类。工作进行中,接日人内藤虎次郎请与《满蒙丛书》有所分工的致函,为避重复,只为割舍地方掌故一类,专收辽海先正遗著及《满蒙丛书》未收诸书。例分四类:一日专著,包括流寓东北诸贤所撰之《柳边纪略》《松漠纪闻》诸作;二曰杂志;三曰文征;四曰存目。全书共10集,收书87种,约300余万字。搜罗既丰且精,其中颇多“家藏稿本及传抄本而向未付刊者”和“虽已付刊而久经绝版者”,是研究东北古史的重要的资料丛书。在成书过程中,金毓黻事必躬亲,从资料的搜集,版本的选定、校勘,到印刷发行,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取得珍贵资料,四出考察,足迹远及朝鲜和日本。

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通过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科学、全面、准确反映了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有利于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范财政风险,适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渤海国志长编》是九一八事变后金毓黻身遭日寇软禁时成篇的。他初以读书消时度日,后发愤著书,竟用一个多月时间将主要篇目写就。获释后,又以一年时间补充、修改,至1932年底定稿。全书共20卷,40余万字,体例略仿旧制:曰纪、曰表、曰传、曰考。引书130余种,渤海史料搜罗殆尽。条理整饰,厘然有序,考辨弥精,立论允当,是不可多得的资料论著,至今仍为研究渤海国史所必备之参考著作。

此外,这期间,还版了《长春县志》6卷,撰写天度、疆域、城镇等篇;协助编修《辽阳县志》;编辑出版了《辽陵石刻集录》6卷、《宣统政纪》43卷、《文溯阁四库全书原本提要》114卷等。这些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出版,为此后从事东北地方史以及宋辽金史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他才能最终写出《东北通史》。

(三)治东北史的方式

金毓黻治东北史的方法主要是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在资料完备后撰写一部通史。以充分的史料说话,从而写出一部信史。另外,金毓黻还充分利用他的职务和影响力,发动辽海学人共同参与东北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

三、金毓黻的治学方法

(一)崇实致用,实事求是

金毓黻研究东北地方史,主要是受爱国心之驱使,出于对日寇侵略我国东北之愤慨。“意在整理史料”,恢复历史原来面貌屯“藉以就正当世”,力矫乙国人别有用心,积非成是之弊,开启了中国东北史研究的求实之风。他研究古史,然并不泥古,不以古史自囿。他认为:“古史固宜知,而今史尤宜知也。今史之宜知者,吾人所生之时代与吾人一身关系极切,一举一措无不受其束缚,一言一行亦无不被其影响。……又于研古史时,亦当以研究现世史为本位,以现世思想为凭依,然后不致误入歧途而远于事实也”。从其著述中可以看出,1945年以后,他即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东北近代史、民国史研究。同时他始终以不能完成《东北通史》下编为抱憾。1944年他曾提出编写一“略于古代而详于近世”的《东北通史要略》计划,亦因史料不足,未能实现。

(二)重视史料,严谨缜密

在金毓黻一生的著述当中,对于史料搜集、整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有人说金毓黻是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文献学家,这是很有道理的。他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的史料,因而凡他所撰写的专著或文章,言必有据,不尚空谈。他自己就曾说:“非全局底定,聚书稍多,亦不敢轻于下笔”。凡是所论断之史实,皆取“同一时代之多证”,以“求得真是”。“取材愈多,论证愈明”。其代表作《东北通史》,其中不少史事、地理之论证,虽仍未能振脱乾嘉考据之法,但是书中广征博引,勾稽排比,订伪正谬,比比皆是。其许多结论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承认,为后世学人所引用。类此都反映了金毓黻注重积累资料,善于使用资料,读书有识,治学严谨的学风。

(三)刻苦勤奋,随手笔记

明清两代曾兴起以札记治学之风,代表人物如顾炎武、阎若璩、王鸣盛、赵翼等。代表作品有《日知录》《潜邱札记》《蛾术编》《廿二史札记》等。这种治学方式对后世影响很大。金毓黻也演出深受影响,他曾盛赞顾炎武《日知录》说:“顾亭林先生学间精卓为清儒之冠。”“其毕生著作极富,而人之称之者,乃在日知一录。此录即由平日札记铢积寸累而成。”他还说,清代一些学者名著“皆由平日札记,积成钜帙”。

他将写札记作为自课之一法,深有体会地说:“读书有得则随手札记,盖心思触机偶开,稍纵即逝,随手撮录,则不致旋得旋失,此诚读书之良法也”。“不然时过则心思复塞,欲记不得矣。盖随笔札记之文,无谋篇布局之苦,无起伏照应之法,顺势书去,自成节奏,而奇思奥义名论精语往往出乎其中,妙语天成,有意为之,反不工矣。”又说:“吾辈设中夜伏枕偶有所得,即应披衣而起,记之于简,否则睡醒再思,常患茅塞,运思之巧,亦逝而不留,何可轻轻放过。”

写日记即作札记的一种形式。金毓黻1920年至1960年四十年间共写日记169卷,约500余万字。这部《静晤室日记》与清末李慈铭《越漫堂日记》颇为相类,其中虽不无应酬之琐事,但大多为治学之札记。他的许多著述来自于这些札记,比如《辽东文献征略》《渤海国志长编》《辽东文献零拾》等著作,皆为有关札记整理编辑而成。而日记中的民国时人传略,为今天了解那段历史都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四)实地考察,跋涉访古

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金毓黻勇于实践,尤为注重实地调查研究。他在1938年总结治学经验时说:“治史之士,宜备三勤”,一曰眼勤,二曰手勤,三曰脚勤。“设非乙部名著悉入吾眼,则执笔撰述之时,何由奔赴腕下,供我驱使。”然只重视典籍,“坐诵一室,冥与古会,难言治史”。所以,他在诵读先贤著述、勤于作札记的同时,更注重搜集文物古迹,勤于游历,以此取得第一手资料。

为此,他不畏艰险,不避困难,表现出惊人的勇气、毅力和献身精神。考察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时值地方不靖,“避难者络绎于途”,金毓黻冒险前往,家人交旧多不同意他去,但他执意前往。考察渤海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东京城),开发渤海王故宫等处,“每日曝烈日中,踔行数十里,或督视工作,或巡行城垣,或搜访遗物,或缒入古墓,几于日日如是。所居之烧锅,室至隘,人至多,一榻六、七人共宿;一餐十数人围坐,卧必侧身,坐必并膝。又因言语不明,情愫难通,艰困曲折,殊难名状。然走终不以此自馁者,所赏在牝牡骊黄之外,原不必人人之共喻也。”这种实地考察,跋涉访古之举诚如他在1941年写的《编印<东北通史>缘起》中所说的:“余治东北史地文献之学,垂二十年,于文字记载外兼及金石、明器、图象,凡足迹所能至,不惮跋涉山川,押犯霜露以赴之”。[5]

他除了考察渤海上京龙泉府、辽中京大定府遗址外,还赴黑龙江白城(今阿城)考察金上京会宁府、赴吉林辑安考察高句丽丸都城故地,诣医巫间山踏勘东丹王陵及望海堂、诣兴京(今辽宁新宾)寻清初建都及陵寝之遗迹,往访义县调查北魏所建万佛堂等古刹,作兴城觉华岛一日游,考辽、明之古迹,至承德往观避暑山庄及附近11庙,以及赴辽阳考察清耿仲明怀王寺、赴海城考察尚可喜墓及其宗祀等等,凡关涉东北、内蒙古之前朝史迹几乎都留下了这位东北史专家的足迹。同时,他一边搞学术考察,一边搜集墓志碑刻、古泉货币、金石印章等文物,写了大量的调查访问札记,编著了《辽陵石刻集录》《东北古印钩沉》等著作,发表了《东丹王陵考察记》《熊岳出土古泉考释》《略论近期出土的辽国历史文物》等文章,从而保存了许多不见载记、鲜为人知的宝贵史料。

[1]郑孝胥.海藏楼诗集(第七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金毓黻.辽东文献征略[M].1937年排印本.

[3]金毓黻.静晤室日记[M].沈阳:辽沈书社,1993.5404.

[4][5]金毓黻.东北通史[M].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1950.

【责任编辑:王 崇】

K825.89

A

1673-7725(2017)04-0017-07

2017-02-25

初国卿(1957-),男,辽宁北票人,编审,主要从事文史、辽海地方文化等研究。

猜你喜欢

治学东北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大东北的春节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分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