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曹操的用人之道

2017-03-11聂晓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用人曹操人才

聂晓雨

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 河南洛阳 471000

试论曹操的用人之道

聂晓雨

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 河南洛阳 471000

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尽管曹操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多面性人物,但其军事、政治用人之道及杰出才华,为世人所叹服。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曹操是一位从一兵一卒、一官一吏而起的政治家。本文主要针对曹操用人哲学中的“善处四种关系、十二字精髓”等独特的用人之道展开论述。论述过程中,通过列举诸多典型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从不同侧面阐述曹操一生19载的奋斗历史,对不同阶段曹操的用人之道进行研究,希望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借鉴或启示。

曹操;用人之道;十二字精髓;四种关系

一直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曹操都被贴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标签。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在执政过程中,通过颁布《求贤令》,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态度向社会选拔优秀人才。因此,其在位时将原来的察举制和举荐制彻底改变,由此体现了曹操“举能”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谋士毛玠提出的政治策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被曹操采用。因此,其果敢的特点,将其“奸”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透过曹操的生平史事不难发现,其由最初被全国通缉的逃犯,逐渐被魏王所认可与重用,这一身份的重大变化,与其得当、睿智的用人之道密切相关。

1 曹操的用人之道——善处四对关系

1.1 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为前提

在处理用人关系时,曹操非常重视名利与实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用人方面,前提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名与实之间的关系,由此其提出了著名的“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的用人理论。人才在他心中之所以有如此重的份量,在于其深刻认识到自己宦官养子的地位与身份。窥视中国古典历史,袁绍是四世三公,名门望族;刘备是刘景帝之后,帝室之胄;孙权其父是汉朝大将军,它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之后。所以,曹操奉天子之命抵河南许昌后,大量举贤荐才。在此过程中,曹操用谋略与才智,英勇讨伐孔子之后——孔融以后,将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纳入自己旗下,且将大将军之位让于袁绍,从而印证了其言“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上述种种做法都体现了曹操能够在用人方面正确处理好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另外,曹操的处事务实原则,从他对家庭婚姻的态度中也可略知一二。曹操第二位妻子卞氏出生“娼家”,但其为人处事极其低调,曹丕封为太子后,其依然为人谦逊、面对曹操每次缴获的财务,卞夫总是挑选中等物品,其认为贪婪和虚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禁忌,由此深受曹操赞赏与认可。

1.2 德才兼备 ,唯才是举——“德”与“才”为核心

在面对人才时,曹操的态度是德才兼备,德重于才,才、德不可分离。从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的做法中不难看出,其对待人才已经到了求贤若渴的境地。为了求得贤才,曹操扬言只要一个人德才兼备,其具有高超的治国之才,即使被侮其名,也愿纳入旗下。尽管曹操面对贤才提出“不仁不孝”也尽可能重用的决断,但并非其面对贤才不注重道德层面的考察;相反,曹操除了欣赏有才华的能臣外,更钦佩德高望重之人。如历史上一向廉洁奉公的毛玠、儒雅正派的崔琰等人,都是曹操所敬重之人。在官吏选拔过程中,曹操通过将人事选拔权交于崔琰、毛玠等德才兼备之人,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由此体现了曹操面对贤才一视同仁、公正不阿的处事原则。

面对选拔的人才,曹操还会对其进行分类。一是德高才低者,在曹看来,这类人才品行端正,但一事无成;二是才高德低,这类人才才能出众,但品行极其低劣,在曹看来,面对此类贤才,因其道德存在瑕疵,得不到重用是一国之损失;三是喜欢通过道德标榜与才能作秀,渴望得到赏识与重用之人,这类人才善政治秀,曹操认为这类人不但误国,更会伤民,永不得重用。因此,曹操认为只有处理好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才能求得贤才。

1.3 投降纳叛,尽释前嫌——“降”与“叛”是重点

面对投降与叛变的关系,曹操认为投降纳叛,冰释前嫌。刘备有五员大将,曹操同样有张郃、张辽、于禁、乐进与徐晃五员大将。在曹操看来,五员大将各有其能,英勇、武力、才华、计谋个个在行。尤其是面对强大的进攻对手,其无坚不摧。而五将之中,三将是从敌营降服而来。其中,张郃、张辽及徐晃三员大将原本都是部将袁绍、吕布、杨奉的随从和手下;而另两员大将于禁和乐进,则从行阵中选拔而来。因此可以看出,曹操用人选材的另外一大特点,是善于在战争中发现人才,善于从敌方阵营中俘获德才兼备的部将为我所用。曾经曹操甚至一心想重用被俘获的吕布,只因刘备“公不见丁董卓、建阳之事乎”的善意点拨,最终将其杀亡。

另外,从诸多历史事件中都看出曹操在用人方面善于处理降与叛变之间的关系。如刘琮、蒯越来降,曹操窃喜并非得荆州,而是获贤才——蒯越;许攸弃袁绍而投曹,曹操亲自接风纳迎;陈琳被俘非但没有被贬杀,而是任其为随军参谋;王修作为袁谭谋士,在曹操独特的用人谋略引诱下,最终成为自己部下谋士;除此之外,在宛城之战,尽管张绣反乱杀曹安民、曹昂与典韦,但曹操不计前嫌,通过正确处理降与叛的关系,其深谙用人之道,最终委以重任,辅佐天下以令诸侯。

1.4 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大”与“小”是基础

在处理大与小之间的关系时,曹操的态度是顾全大局、不拘小节。从这八字箴言中可以看出,曹操在用人方面具有博大的胸怀。其之所以具有匹夫之勇、将士之才,就在于其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谋略天下的气魄。正是凭借如此气魄,曹操方可从一个刺客,最终成为一个部下拥有一百多位谋士的大将;曹操能够管理一个上千人的庞大利益集团,除了其得当的用人之道外,更离不开多位将士鼎力辅佐。比如,曹操部下文聘,在降曹前,曾使曹怅然,但最终曹委其重任,令其驻守江夏,才稳定了文聘之位。在其位谋政数十载,战关羽、御孙权,威震四方,敌国终不敢来犯,最终帮曹操守住了江夏这块兵家必争之地。

由此可见,曹操在对待人才方面,注重才,更看中德。在其看来,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才有能力征服天下,而德是指一个人要具有忠、义精神,不得为区区小事大动干戈,更不能为一己私利错失良才。尽管曾经曹操核心谋士被另一谋士陈群指责不沾行检,曹依然顾全大局,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对其信任如初。因此,从上述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曹操在对待人才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略,能够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也正是这种用人的中庸之道与其知己知彼的大将风范才能招贤纳士。

2 曹操的用人之道——把握“十二字箴言”

2.1 真、实

除了能够正确处理好上述几对关系外,曹操在用人方面还能够准确把握十二字用人箴言。首先是真心实意对人、以情感人。比如,在官渡之战中,二将高览与张郃被郭图所陷害,当其投奔降曹时,曹的谋士提醒曹操慎之诈降,然曹徒步出营,摔跤后依然继续上前相迎。高览与张郃也曾一度怀疑曹操是否在真心实意纳降,但由于曹操待人接物一向真心实意、以情感人,最终二人消除心中顾虑,被曹操所重用,从此成为曹操手下名将。

2.2 宽、容

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弱势而袁绍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在曹操的部下曾有人暗中与袁绍书信往来。在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后,查出暗中与袁绍进行往来的书信一封。曹操的谋士荐其曰“可一一查实,遂灭之”,曹操却认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何况他人。于是,命随从将全部暗中往来书信烧毁,并命令随从日后不得再提此事。由此可见,曹操在对待政治问题时,能够立足于全局,从大处考虑问题,具有远大的抱复和谋略。正是其宽阔的胸怀与精明的处事能力,才使大众所折服,最终被其所利用。

2.3 理、公

曹操在征服孙权之时,曾打算采用官渡之战时的战略,使淮南大众百姓全部撤离,但其部下蒋济认为此一时彼一时,战争形势已发生变化,其认为曹操已处于战争有利条件。因此,没有必要撤离百姓,而曹操没有听取蒋济谏言,最终淮南百姓全部投奔孙权一方。随后,当曹操接见蒋济时,其特意呵呵大笑上前迎接,并开诚谈孙权时淮南百姓迁移之事。曹自讽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原本迁移淮南百姓是为其躲避战乱,反之却使全部百姓赶跑投奔孙权”。作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将,曹操能够为自己的失策行为开诚公布,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品质难能可贵,最终曹操将蒋济重任为丹阳太守,从而令世人刮目相看。

2.4 信、行

张绣第一次投降反叛令曹操措手不及,全军失去军心,只有于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令曹大为赞赏,并称其有古之民将风度,可见曹操不仅尊重人才更能爱惜各类人才,言行一致,其求贤若渴的表现,莫过于对待古之名将关羽。当关羽被困在山时,曹操事先嘱托张辽劝降关公,当其得知关公须三事相约才肯归山降服时,曹操一一应答并将三顾关羽将其纳入自己旗下。降服关公后,曹操更是以礼相迎,并赐之宝马战袍,盛宴款待。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待关羽犹如刘备三顾茅庐,尽管尔后关羽并未终身成为曹操侍从,但最终其在解白马之围、诛文丑及斩颜良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因此,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曹操的伟大不只在于其于中国北方建立了稳固的军事政权,而且他培养了像邓艾、司马懿及曹丕一样的可靠接续人才,从而为统一天下,灭吴蜀奠定了重要的军事基础。

2.5 责、则

曹操之所以能够在百万大军中树立威严,就在于其具有以身作责的精神,而且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在公元203年五月某日,曹操颁布军令,扬言败军失利者免其官爵。在此过程中,不仅战争失利者要遭受军纪严惩,而且违反军令的将士也要受到严重惩罚,主与将一视同仁,曹操也不例外,违法乱纪与将士同罪。某日,曹操行军,颁令行军者不得践踏路旁麦田,违者将以死论处。因此,全部将士为了不违反曹操的铁血军令,均下马步行前进,并用武器扶路旁麦苗行军。但是,在此行军过程中,由于曹操战马受到惊吓,麦田被战马践踏,所以曹操为了以身作责,践行自己颁布的铁血军令,欲拔剑自刎。但是,在随从荀彧和郭嘉劝言下,以军法不加以尊的说辞被婉拒。于是,曹操以剑割发,示意与将士同法。由此而出现了“以发代首”的历史典故。可见曹操作为一军之主,其在制定和执行军令时,不仅能使部下人员言听计从,更能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由此为纳贤奠定了重要的人格基础。

2.6 赏、惩

据《三国志》记载,与刘备作战过程中,徐晃保全襄樊而溃败关羽,于是曹操十里出迎,庆功纳宴,以酒慰风尘。曹操对徐晃曰,吾自幼习读兵书,代军迎战三十余载,但从未见徐将军如此长驱直入冲敌大获全胜之才,孙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迎接庆功举酒劳军场面异常壮观,曹操见各路大军云集,唯有徐晃部队驻阵不动,军营整齐,曹遂言,徐晃将军素有大将之才、匹敌之勇,当徐晃将军归顺曹军后,一直出生入死,忠心不二,这除了与曹操刚正不阿的亚夫风范相关外,更离不开其奖惩分明的办事原则。于是荀彧评价曹操,至诚待人、行已谨俭,有功者无所吝惜。借用易中天教授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可谓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3 结语

综上所述,曹操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枭雄,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而毛泽东主席也曾多次在古诗中对曹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进行过评述。三国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前人而言,这只是一段穿越千年的历史,而对于后人而言,曹操19载叱咤风云,其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博大胸襟,招揽和赏识天下各路英才、豪杰,最终天下归心,用毕生的心血和将士风范识得天下人,将长江以北大半个中国统一、平定。因此,曹操的为人处事哲学和用人之道,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1]崔元元.试析曹操的用人方法论与人才经济学[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88-91.

[2]论曹操: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代明亮.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曹操人才观的历史文化读解[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38-39.

[4]赵伟.从曹操“求贤令”看其用人心理[J].兰台世界,2014,15(30):138-139.

[5]陈寿.三国志[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

[6]乔凤岐.荀彧“失语”与赤壁之败及曹操用人之变[J].河北学刊,2016,36(5):192-197.

[7]易中天.品三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On Cao Cao's way of employing people

Nie Xiaoyu
Luoyang white horse temple in han wei city heritage preservation place,Luoyang Henan,471000,China

Cao Cao is a famous politician,strategist and poet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lthough Cao Cao is a controversial multi-faceted character,but it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personnel and the outstanding talent,for the world admired. Tracing back to history,Cao Cao can be found as a politician from a soldier,a soldier,an official and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his paper,Cao Cao's philosophy of "for the four relations,twelve words the essence of" the unique way for people to discuss. In this course,by listing many typical historical events and historical figures,Cao Cao described life 19 years history of struggle from different angles,different stages of Cao Cao's way of study,we hope to draw some useful lessons and Enlightenment from it.

Cao Cao ; The way of employing ; The essence of twelve characters; Four kinds of relations

K236

A

2096-4110(2017)01(c)-0113-03

猜你喜欢

用人曹操人才
人才云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用人还需讲原则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