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沟通机制研究
2017-03-11易沙
易沙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7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沟通机制研究
易沙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7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教师的参加与配合,但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重担放在思政理论课和学工队伍人员身上,专业课教师出现专业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开展相分离的现象。因此,建立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的沟通机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实现教育目的、遵循沟通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目标导向原则、信息交互原则、常态长效原则等有效沟通活动的指导原则,并主要从沟通文化建设和沟通平台建设两个方面着手,促进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这两支大学生教育力量朝着共同育人的目标更好地交汇、交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学工队伍、沟通机制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全面扩招之后,在培养模式上又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加之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不断涌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这些迫切要求高校,尤其是走在培养人才一线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能够把握学生的新特点、探索培养的新模式、满足社会的新要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与学生管理工作者之间能够形成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促进相互间的配合、融合,形成育人合力。
1 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沟通的老问题与新挑战
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与大学生接触机会最多,关系最密切,教育效果最明显,是高等教育中两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专业能力培养和德育工作“两张皮”的消极影响,加之部分高校出现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教育评价重成果轻育人的不良导向,使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之间的沟通存在诸多老问题,也面临着不少新挑战。
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沟通频率低,双方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部分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之间几乎没有沟通,他们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传授知识,学生的管理方面都应该由学工队伍承担;第二、,沟通层次低,多数是事务性和应急性沟通,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如何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则鲜有涉及;第三,沟通效率低,普遍存在沟通缺乏共识,沟通渠道不畅,沟通方式单一的问题。
随着对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问题的重视和认识的深化,我们发现老的问题尚未圆满解决,新的挑战已经涌现出来。第一,沟通领域扩大带来的挑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现实领域向虚拟领域拓展,教育的场域从校园向社会延伸,这些对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沟通维度增多带来的挑战。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包括了思想教育、专业学习、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等多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不仅相当丰富,而且是非线性的,任何小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大结果,反之亦然。近年来,因为学习、就业、情感等小问题而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呈增长趋势,这对沟通机制构建的系统性提出更高要求。第三,沟通层次深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企业、学生对教育实效性要求的提高,也必然要求提升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沟通层次,从事务性沟通向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拓展,而这些层次的沟通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2 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的指导原则
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的指导原则是:以实现大学生教育的目的为宗旨,遵循沟通过程的特点、规律而制定出来的用以指导沟通活动的基本要求,因而对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有效沟通具有指导意义。主要包括目标导向原则、信息交互原则、常态长效原则。
2.1 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就是指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过程中要坚持以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这对促进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有效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统一目标和方向,才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必须明确这一目标任务,并以此指导自身工作的开展,唯有如此,专业教师才能自觉将育人融入到教学中,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塑造良好的人格与个性;学工队伍才能更好地将思想教育工作跟专业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德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
2.2 信息交互原则
信息交互原则是指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互为支撑的过程,这是实现研究生高等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因为学生的成长包含了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是相互作用的,而且是非线性的,信息的及时传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有各自获取信息的途径,专业教师由于跟学生之间接触时间较多,能够更直接地掌握学生的动态,而学工队伍通过学生干部、班级Q群、博客、微博等途径间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动态,而且这两条途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笔者处理过多起学生问题都是通过以上途径发现的,然后通过与专业老师的沟通协调而得到妥善处理;也有几起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关注、介入是通过专业老师发现并及时告知的。通过信息交互能够更有效发现、解决存在问题,更好实现大学生培养的目标。
2.3 常态长效原则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常态长效原则是指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沟通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建立常态、长效的沟通机制,将学生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目前高校大学生都有着缺少社会阅历,抗压能力缺乏等问题,而当前我国社会已经步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心理、情感等方面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使学生问题的出现更具常态化、多样化,种种客观事实决定了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之间的沟通需要常态长效,因为大学生的教育既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经常性的沟通。
3 加强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的对策
加强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主要从文化建设和平台建设两个方面着手,这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保证,前者是后者的灵魂和核心。只有两方面同时着力,才能使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这两支教育力量朝着共同育人的目标更好地交汇、交融。
3.1 沟通文化建设
文化本身蕴含着某种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因此,只有建立在良好沟通文化基础上的沟通机制才能发挥制度本身的保障作用,否则,沟通制度仅仅是制度,并不能承载起信息交互、共同育人的使命。同时,沟通文化具有内生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沟通文化不能直接移植或简单复制,只能靠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借鉴其他的沟通文化有利于充实和丰富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沟通文化的建设,但是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教育的特征,并融合到本学校的沟通文化中,否则就无法长期地发挥作用。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
第一,提炼沟通文化的内容,形成共同价值观。由于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沟通文化是内在于学生教育过程中,所以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才能提炼概括出来,而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沟通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促进专业教师强化育人意识,尤其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也有助于促进学工队伍积极主动介入学生的培养环节,通过双方的共同推动,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层次不断深入,沟通领域不断拓宽,并形成育人的共同价值观。
第二,把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文化渗透到沟通机制建设和教育具体工作中。沟通文化只有广泛地渗透到机制建设中,融入到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果学生教育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沟通机制建设和各项沟通活动没有沟通文化的暗含与指导,沟通、教育的价值取向就会偏离教育的总体目标。因此,沟通文化向沟通机制建设和教育具体工作的渗透是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效果得以实现的基础。
第三,把不断开发富有特色的沟通文化环境与提升教育者沟通的主体意识相结合。沟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环境的建设,而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教育者的参与。可以说沟通文化环境的开发和教育者沟通主体意识的提升是相互依存的,是沟通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由于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环境的积极因素作用往往被环境的消极因素所消解,所以必须不断开发富有特色的沟通文化环境,为教育者的沟通创设积极推动条件;文化是属人的,人是文化建设中最具主体性、创造性的因素,沟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样需要以教育者沟通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前提。
3.2 沟通平台建设
为了应对学生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沟通领域扩大、维度增多、层次深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沟通意识,拓宽沟通途径,加强沟通平台的建设,这是沟通能得以有效执行并取得育人成效的根本保障。在沟通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 )
第一,注重学生思想教育沟通平台的建设。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是否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学生自我价值能否实现,更关系到国家发展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需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沟通,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价值选择的主导,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注重学生网络动态沟通平台的建设。网络由于其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和全球化、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和平等性而备受青年群体青睐,随着虚拟社区、QQ、博客、微博、微信等工具的普及,青年群体更愿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需要注重学生网络动态方面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2]保罗·西利亚斯.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M].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5.
[3]高金华.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的服务意识[J].学理论,2009(21):133-134.
G641
A
2096-4110(2017)01(c)-0012-03
易沙(1984—),女,湖南人,学士 ,职称,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