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2017-03-11王学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目标探究

王学兵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贵州六盘水 553000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王学兵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贵州六盘水 553000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之上,这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不足。本文在遵循探究式教学法相关理论的同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一的相关教学内容,对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准备策略、展开策略、评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探究式教学法;思想政治课;运用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实践过程去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范围既包括课堂也包括课外。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师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实现。探究式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按照准备、展开、评价的程式开展,遵循每个环节中的具体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本文在遵循探究式教学法相关理论的同时选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为实例,对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准备策略、展开策略、评价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1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准备策略

对于探究式教学法而言,其逻辑起点应该是能够引领整个课堂教学的问题,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出发点与归宿应该是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而不是验证某些已有的结论。但是问题的设置是否能够兼顾课堂教学的全局,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主线,关键点就在于教师在课前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准备策略。

1.1 确定探究目标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探究目标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能够总领整个课堂教学。科学明确的探究目标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一个导向,在探究目标的指引下探究式教学法才能够有的放矢。在确定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探究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具体课程知识点与前后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1.1 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1]具体课程的教学是为实现有效教学而开展的,在确定具体课程的探究目标时要紧扣新课程标准,保证具体课程探究目标的设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提出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分析货币的本质以及在商品交换中的基本职能”。教师要紧扣此要求,在探究式教学中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1.2 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特点

在确定探究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考虑高中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但是对问题的思考往往缺乏全面性的身心特点,要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定探究目标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教材,把握具体教学内容在知识逻辑结构、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特点,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构成有全局性把握。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的逻辑结构是:由商品引出货币—货币的起源、本质到货币的职能—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踏入高中生活,虽然在初中阶段接触了一些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但是对商品、货币的概念却是生疏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也是激活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切入点之一。

1.1.3 依据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

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需要借助具体知识点进行引入,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目标的顺利实现。选取的知识切入点应该避免孤立性,选取那些具有承前启后的链接式特点的知识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又能够通过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当然,这样的切入点也应该有利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是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必要引导,这种探究将会陷入无序,最终对探究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时可以发现:以学生探讨商品的含义作为切入点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顺利的开展。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商品的接触非常广泛,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对商品的抽象概念却是陌生的,以探讨商品的含义为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商品含义的探讨解答了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交换中的物物交换使货币产生具备必然性、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知识点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

基于以上几点,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探究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 :

掌握商品含义以及基本属性,货币的含义、本质以及两种基本职能。

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形成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1.2 设计课外探究方案

课外探究方案是围绕具体教学内容的探究目标而制定的教学方案设计,适用于教师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科学合理的课外探究方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对探究的路径和框架有明确的了解,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积累、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外探究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划分学习小组、布置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探究。

1.2.1 划分学习小组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探究式教学法运用过程中的小组学习和讨论做好准备。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坚持核心性原则、自愿性原则、互补性原则,使组内成员既有核心骨干,同时相互之间又可以取长补短,形成融洽的小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或者学号进行小组的编排,比如连号的四位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或者以座位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作为一个学习小组,再挑选一个学生作为小组长。在小组这个氛围中,以及小组长的号召、带领下,进行知识的探讨以及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的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主要运用在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环节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时以教材第2页第2个案例为背景,每个小组需要5名学生。因此,在划分小组时将小组成员的名额确定为5名,其中组长1名、组员4名,组长由组员推选产生。分别扮演有牛奶的人、有盐的人、有矛头的人、有咖啡的人、有珍珠的人,学习小组的名单由班委在课前根据教师的指导结合学生自愿的原则确定。

1.2.2 布置小组任务

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体,这一主体地位在课外探究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有所为,即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之上有明确的探究任务,在探究式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能够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来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探究目标在课前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相应的小组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例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预习教材,并且对疑问进行讨论和记录,部分问题可以在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或者在课前开展角色扮演的探究活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深入生活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与父母、亲友的交谈从而了解货币的基本用途、如何识别真假币、货币产生等有关货币的知识。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第4页的案例围绕如果拥有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各自都要获得需要的物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能否有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成交?开展探究活动。

1.2.3 指导小组探究

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主导者,在课外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一定的引导,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探究方法、沿着正确的探究方向顺利的完成小组任务。在小组进行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游走在每一个小组,并且对其讨论的内容以及思维的方向进行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板书将本课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详细准确的展示。教师也可以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探究目标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问题的转化,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有效引导。如果发现有的小组所讨论的内容与探究目标的要求出现差距,那么教师应当秉持着对其进行良性指引的原则,向其简单指明方向,或者是以一个讨论者的身份,将其讨论的方向以及内容逐渐的向探究目标要求的方向引导。在此时的引导过程中,可以通过说话的技巧促使小组成员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讨,既不会导致小组最终的探讨结果受到太大的干扰也不妨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教学时,学生根据分组和教材第4页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此时教师应该做如下引导:如果拥有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各自都要获得需要的物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能否有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成交?小组成员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教师游走在各小组,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问题讨论的程度。当发现有讨论不积极的小组时,教师要认真了解情况并鼓励其开展探究式学习,必要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开展活动。

2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展开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展开策略,是继教学准备策略即探究目标明确之后的关键一步,也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点,只有把握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实施策略主要包括: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教师总结。

2.1 小组讨论

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顺序展开。第一种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第二种顺序:论点→论据→进行论证→总结。对于课程知识点逻辑较强的课程一般采取第一种顺序,对于知识点较为零散,需要借助丰富的材料进行论证的课程多采用第二种顺序。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将重点放在“三点”上,即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的关键点(讨论为什么?),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引导突破难点;理论与实际的交叉点,让学生感受到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小组讨论的焦点是由情境创设而引发的问题、教师针对课堂探究目标设计的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内部成员在课外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围绕焦点开展小组讨论可以采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再通过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将最终的答案探讨得出,也可以采取辩论或者答辩的方式在小组之间进行问题的探究,或者是小组成员根据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进行角色扮演。

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的第二个案例在课前开展了探究活动。组织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时主要在小组之间开展,应该将焦点放在各小组如何解决如果拥有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各自都要获得需要的物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能否有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成交?这几个问题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由小组长对本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发言,在讨论的过程中各个小组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当某个小组在阐述自己的讨论结果时,其他小组应该认真倾听,对正在发言的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进行思考,当本小组发言时可以提出相应的看法,而不能对其他小组的发言无动于衷。在讨论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或者黑板做相应的记录,要注意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讨论,这些观点是学生讨论的争辩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2 全班交流

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小组会对讨论之前的观点进行完善,此时可以采取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由小组长或者组员将该小组经过讨论之后完善的观点进行阐述。学生交流的讨论结果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经过讨论之后小组完善形成的共同看法或者结论;另一方面,在经过讨论之后仍然未能解决或者在谈论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全班的交流必须围绕探究目标开展,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交流在学生之间实现了不同观点的辩论,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迫切从而为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做铺垫。

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教学时,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提示学生活动结束进入到全班交流环节,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发言的内容应该围绕这三个问题,如果拥有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各自都要获得需要的物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能否有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成交?教师可以利用黑板将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罗列以便于之后进行点评和总结,也为其他小组发言提供参照,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除了阐述活动过程中的成果之外也可以提出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2.3 教师点评

此环节的教师点评是继全班交流之后开展的,要做到既有“点”同时也要有“评”。点就是教师要对全班交流过程中各小组的主要观点和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要点式的阐述,对表现突出的地方或者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亮点,如学生新颖创新的学习方法、某个学生超强的自我探究能力、某个小组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明确的提点,使学生能够厘清全班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各自的主要思路和观点,让探究学习的个体成果得到共享。而评应该建立在既有利于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向他人学习的原则之上,评的重点应该是小组学习讨论,全班交流过程中各小组的表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别成员进行一定的褒奖,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对小组或个别成员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理,防止在下一次的教学工作中出现类似的情况。针对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教师不能忽视,而应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尤其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受阻,帮助其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这样一来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和解决的思维能力。

2.4 教师总结

课堂总结是指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师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梳理的活动。课堂总结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时必须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重视学生思想情感培养的学科教学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归纳式总结、练习式总结、延伸式总结、梳理式总结。每种总结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在运用时可以将几种方式进行综合。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对很多教学知识点容易混淆,教师在对《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教学进行总结时,可以借用多媒体将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呈现,知识点应该主要包括商品的定义、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定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3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效果的评价策略

这一阶段要充分反应探究式教学法的目标完成情况,以探究目标为准绳,教师和学生在评价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围绕课外探究以及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所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来说可以是对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进行评价(即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可以是对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所得出的结果和成果进行评价(即对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对教师评价主要围绕教师在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水平进行。具体操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建议,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的自我评价。

3.1 对学生能力形成进行过程性评价

对于探究式教学法而言,其根本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与学生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能否围绕探究目标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学生能力形成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应该做到:第一,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探究式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因此进行评价也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3]。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第二,教师评价应该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在对学生课堂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该摒弃教师是学生学习和行为惟一评判者的固有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考察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质量水平,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程度、在小组内的表现,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成员的评价对其形成综合性的评价。在教师应该对课堂探究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小组进行表扬以树立典范,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小组教师可以在课后找到组长了解具体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3.2 对探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每一次探究式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目标,进行评价时要围绕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目标体系开展终结性评价。对知识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师可以主要采取测试模式,例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难易结合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完成,然后有教师检查。对于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应该放在社会实践和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完成,让学生在解决社会生活的具体问题中认识到不足和长处,然后教师根据具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等。对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并不是要给学生一个定性的结果,在涉及具体课程时要结合课程情况和新课标要求采取适合的评价方式,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例如,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此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商品基本属性的掌握情况。

3.3 对教师在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双向互动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应该兼顾课堂教学的全局,对教师在整个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积累经验、认识不足,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自己的角色,将自己引导人的身份演绎的更加的精彩以及完美。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自己,也可以是授课班级的学生代表,抑或是参与听课的其他教师。对于评价的主体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如果为了节省时间只进行单一主体的评价将会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例如,在对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进行评价时,应该将听课教师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学生代表评价相结合。教学结束时授课班级的每个学习小组以打分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知识讲解清晰度、教态等方面进行评分。听课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之后对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例如,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后结合学生评价和同行教师评价进行自我反思。

4 结语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整个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便是促进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设计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探究方案。探究式教学法符合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本身的个性突出,优势明显,随着新课改精神的不断深入以及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逐渐的接受这种新颖、科学的教学方式,并且逐渐得到更多的教育学者的认可。本文在遵循探究式教学法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案例对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将其准备策略、展开策略、评价策略以及与高中政治课程的高契合度进行简单的介绍,对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将应对策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在我国教育学者的不断研究以及教育家的不断实践中,探究式教学法必定会更加完善,并且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

[1]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郑淑晖.浅析小组任务驱动学习模式中的优化控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54-55.

[3]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15-19.

[4]胡田庚.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

Strategies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a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Wang Xuebing
The eighth middle school of Liupanshui LiupanchuiCity,Guizhou,553000,china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stressed that teaching should aim at develop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which turns out to be a beneficial way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n emphasizing the subject positions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essons. Combining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with teaching materials in Politics textbook 1 (Economy),the autho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in these following aspects:preparation strategy,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valuation strategy.

Inquiry Teaching Methods; Politics teaching ; Aplication strategy

G633.2

A

2096-4110(2017)01(c)-0017-05

本文系六盘水市2016年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 “教学生活化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体系化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221。

王学兵(1988—),男,云南大理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

猜你喜欢

教学法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