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翻译中的翻译共性
——以Corpora in Translation:A Practical Guide的翻译为例

2017-03-11胡琴琴汪顺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性语料库译文

胡琴琴 汪顺玉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学术翻译中的翻译共性
——以Corpora in Translation:A Practical Guide的翻译为例

胡琴琴 汪顺玉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描述翻译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萌芽,20年后,语料库翻译学也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翻译共性”也成为语料库翻译学的重要分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者对翻译共性的研究都以文学翻译为基础,少有人将翻译共性与学术翻译联系起来。本文将以定向研究的方式,分析翻译共性在学术翻译中的体现,以证明在翻译时使用翻译共性理论可降低译文的阅读难度、增加其可读性。

翻译共性;简化;显化;范化

1993年,蒙娜·贝克在其所著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中:意义与研究》中正式提出了“翻译共性”这一概念,并于1996年明确提出了四种翻译共性:显化、简化、范化和齐化。翻译共性是指“在译文而非原文中展现的典型特征,这种特征不是特定语言系统相互影响的结果”(Mona Baker,1993:243)。这种特征为译文文本所特有,这些特征的产生既不受源语的影响,也不受译入语的影响。当前大多学者热衷于研究文学翻译体现出的翻译共性,少有人将翻译共性与学术翻译联系起来。笔者在对Corpora in Translation:A Practical Guide一书进行翻译时运用了翻译共性。本文将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实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翻译中的简化

根据贝克的解释,简化是指译者在目标语文本中对原语文本中的“语言/信息下意识地简单化”(Baker,1996:176)处理的倾向。也就是说,在不造成意义遗漏的情况下,译者应该用简单的语言、句式结构和语法进行翻译,以便读者理解。以下有两个例子:

(1)原文:…. He further states that this method of developing databases is very slow and it would take a long time for translators to see the benefits of using translation memories. (Tengku Mahadi,T.S.,Vaezian. H.,& Akbari.M.,2010,pp54)

译文一:他还认为,这种建数据库的方法非常慢,译者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到使用翻译存储的好处。

译文二:他还认为,这种方法耗时长,见效慢。

两个译文都表达了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明显可看出,译文二远比译文一简洁明了,相对而言更符合该译文的目标读者,即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2) 原 文 :…. provide solid criteria to evaluate and assess translations. (Tengku Mahadi,T.S.,Vaezian. H.,&Akbari. M.,2010,pp46)

译文一:可以提供可靠的标准来评价和估定翻译。

译文二:可以提供可靠的标准来评估翻译。

两个译文大同小异,但是对evaluate and assess的处理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译文一直接将evaluate和assess的原意翻译了出来,但是译文二将这两个单词简化成了一个单词。查询资料后可知,evaluate和assess算是同义词,可互相解释。因此,笔者在确定不影响读者理解、没有信息遗漏的情况下,最终将evaluate and assess翻译为“评估”,以实现译文的简化。

2 翻译中的显化

显化这一概念最早被作为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提出,指在目标语中将原语中的隐含信息加以明示的过程或结果,此类信息在原文本中可以根据语境或情境获得。Baker(1993:243)最初对于显化做了这样的论述:“相对于特定原语文本以及原创文本总体而言,翻译文本显化程度显著提高。”各种语言中含有大量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甚至指桑骂槐的语言,在对这些语言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要用到翻译显化。译者不仅要将原文的表面意思翻译出来,还应该将字里行间的隐藏信息挖掘出来,一是方便读者理解,二也是为了避免信息的遗漏。以下有两个例子:

(1)原文 :... "The explicitation hypothesis",which postulates an observed cohesive explicitness from SL to TL texts regardless of the increase traceable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inguistic and textual systems involved. (Tengku Mahadi,T.S.,Vaezian. H.,& Akbari. M.,2010,pp37)

译文一:......“显化假设”,假定将源语言译成目标语时,有可观察到的衔接性显化,不考虑由于语言文本系统的差异造成的增量。

译文二:......“显化假设”,假定将源语言译成目标语时,可以观察到衔接方式的显化,而这种显化并不是由语言文本系统差异造成的。

对两个译文进行比较后可发现,译文二的句式结构与译文一有所不同,但是译文二相对比译文一更容易理解,其原因在于译文二将两个分句连接了起来。而译文一只是将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了出来,并未说明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

除了上述显化,笔者认为纠错也应该归入到显化中来。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信息的传播,如果对于原文中的错误置之不理,那么就会让读者产生误解,不能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

(2)原文:Olohan's study on exploitation is also remarkable.(Tengku Mahadi,T.S.,Vaezian. H.,& Akbari. M.,2010,pp42)

译文:奥罗汉对显化(explicitation)的研究也很值得注意。

Corpora in Translation:A Practical Guide一书主要介绍的是语料库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并且奥罗汉(Olohan)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翻译,而该例子中的原文中出现了令人费解的exploitation一词。在综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后,笔者确定exploitation一词属于拼写错误,实际应该是explicitation(显化)。因此,笔者最终在译文中将该词翻译成显化,并以脚注的方式对此进行解释。

3 翻译中的范化

贝克(1996:180)指出,范化是指翻译文本“遵循甚至夸大目标语中典型模式和做法的倾向”(Baker,1996:176-177),这两种倾向都是参照目标语的。早在1991年,Shlesinger对法庭上希伯来语-英语的口译进行分析后也发现了很多范化现象,例如口译者补充完整说话人未完成句子、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代替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并且口译者会在翻译过程中删除说话者说错的以及重复的语言。图里于1995年提出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迎合译入语的惯常用法,会使源语中的特殊语言习惯符合目标语读者的习惯。

(1)原文 :Simplification Explicitation Normalization Levelling out

译文一: 简单化外显化 规范化 整齐化

译文二 : 简化 显化 范化 齐化

首先,两个版本的译文都是正确的,但是译文二的表达更加符合中文的双数词的表达,读起来更朗朗上口、看起来也更整齐简洁。

(2)原文:Laviosa's study shows that the translated articles have a relatively lower proportion of lexical versus grammatical words independently of the source language,as well 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frequent versus less frequent words (Tengku Mahadi,T. S. Vaezian. H.,& Akbari. M.,2010,pp40).

译文一:拉维欧萨的研究表明,与原创文本相比,翻译文本的实义词较少、功能词较多,低频词较少、高频词较多。

译文二:拉维欧萨的研究表明,相较而言,译文的实义词和功能词之比较低,高频词和低频词之比较高。

“实义词和功能词之比较低,高频词和低频词之比较高”这两个分句字数相等、句式结相同、意思对称,体现了中文的韵律美。相较于译文一,译文二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4 结语

使用翻译共性是为了提高译文的质量、增加其可读性,降低目标读者的阅读难度。虽然目前为止对学术翻译所体现出来的翻译研究较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翻译共性对各种类型的翻译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翻译中的案例,笔者认为可以将学术翻译与翻译共性相结合,做到以下几点:省略重复冗余的信息;文化替换,在译入语中找到对应的翻译;使用概括性的词句,减少译文长度但增加译文厚度;译出作者的潜台词;用下义词代替上义词;纠正原文中的错误,用脚注进行解释;译文语言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审美。

[1]Baker,M. In Other Word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2]Baker,M.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M. Baker,G. Francis & E.Tognini-Bonelli (eds.),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M]. Philadelphia and 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3 :233-250.

[3]Bake,M.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1996.

[4]Shlesinger,M.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s a Factor in Effecting Shifts in the Position of Texts on the Oral-Literate Continuum[M]. MA Thesis. Tel Aviv University,1998.

[5]Toury,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1995.

[6]Tengku Mahadi,T. S.,Vaezian. H.,& Akbari. M..Corpus in Translation:A Practical Guide[M]. Bern: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2010.

Generality Translation in academic translation——take A for example Corpora in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Translation

Hu Qinqin Wang Shunyu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The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y has raised and developed in the 1970s. As the most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y,translation universals have attracted many scholars. Most of them connected translation universals with literary translations,and few of them cared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ranslation universals in academic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universals;Simplification ;Explicitation,normalization

H059

A

2096-4110(2017)01(c)-0095-03

胡琴琴(1994—),重庆梁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笔译。 汪顺玉(1965—),重庆酉阳人,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测试。

猜你喜欢

共性语料库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译文摘要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I Like Thinking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