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引领方法探究
——以微信为例
2017-03-11杜丘
杜丘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引领方法探究
——以微信为例
杜丘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造成了冲击。微信具有传播速度快、超时空性强以及参与度高的特征。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调研高校学生微信使用现状以及其对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的冲击,探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新方法。
微信;高校学生;思想引领;方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4 年 7 月 23日在北京发布第 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 亿,半年增加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48.8% 。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使用率达 88.9% ,其中学生网民所占比例最高,为24.6%。而腾讯公司海外运营组在2015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布截止2015年9月,微信平均日活跃用户高达5.7亿,占中国网民人数百分之85.3%,注册微信人群主要集中在18~24岁之间,参与人数主体为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主体力量,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愈加重要。
1 微信平台基本功能
微信平台作为新媒体发展的代表性交流、宣传工具,主要涵括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交流等功能。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类型。服务号主要针对企业以服务和产品为主要内容向微信用户推送,主要用于企业产品宣传推广,属于面对面传播模式。订阅号可以每天发送一条信息,内容不限,属于点对面传播模式。微信平台主要是依托微信订阅号、消息交流、朋友圈功能,获取、观点发布和信息,并对某一观点和文体发表具有趋向性的观点、态度。
2 微信信息传播特征
其一:传播速度快。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媒介差异性占主导因素。传统媒体主要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由于信息传输以及编辑技术时间要求,具有参与度低、互动性差、时效性不强等特征,时效性明显滞后。相比而言,微信重在社交CRM(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等流程的软件系统),具有客户深入性强、客户满意度高、时效性强等特征。此外,大学生作为微信舆论的主要受众体,具有思想活跃、接受度高、辨识能力低的特征,因此加强以新媒体为主要媒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以及高度对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二:超时空性强。所谓超时空性,是指在人们的网络行动过程中,由于信息能够以光速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在极大地延伸了人们网络行动或网络互动的行动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在现实的人际互动过程中所必需的时间和场所被大大地压缩甚至被取消了[1]。即时信息传输对于通过以知识性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实现阅读学生与发布者价值导向上的统一,更能增强微信的可观、可感度以及时效性。而微信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多元价值观的输入、日渐膨胀化的网络信息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明辨是非的境界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三:参与度高。新媒体双向性交流特征明显。首先表现为发布信息人群阶层多样化。由于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建立门槛低,信息监控力度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新媒体内容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分为点对面、面对面为主要链接形式,留言、评论等功能的设置为阅读者与信息发布者搭建了有效沟通的平台,而发布者和参与者身份隐蔽为增加互动的可能性提供便利。此外,垂直化发展是微信公众号发展的趋势之一,为有针对性的参与性提升可能性。在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精准的功能定位是订阅者,特别是精英阅读者选择微信公众号的标准之一。微信公众号的分层化也是微信公众号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精准定位向精细化、个性化发展的体现。从用户角度出发,垂直化发展的微信公众号不仅满足个人的定制需求,为用户方便快捷精准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知识和平台支持,微信受众者依托微信平台参与问题的解答以及互动联系,实现时空共创。
3 高校学生微信使用现状
3.1 高校学生微信可接受度调研
从304名同学中随机抽取调查问卷调研,97.37%持观点认为微信的普及利大于弊,2.63%的同学持观点认为微信的普及弊大于利。微信普及在大学生中可接受程度高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基础上与学生的从众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导向或多数人从事的行为方式。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对于使用微信原因,71.05%学生选择周围人都在用,14.47%学生选择微信很潮,仅有9.21%学生选择省流量资费。由此可见从众心理在使用微信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当代大学生具有规模大、凝聚力强的特征,提升了从众可能性,在学生群体中微信的使用率随之不断提升。此外,微信使用率高受个人需求影响。手机互联网普及导致我国的媒介环境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虚拟化的交流逐步取代面对面交流模式,以文字、图片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取代语言类的传播,即时传播为虚拟化交流提供了速度上的支持。因此微信呈现使用频率高及受众粘度高的特点,在满足学生超时空交流需求,促进新事物的接受。对于偏向于使用微信原因,69.74%学生选择微信具有信息接受及传播广特征,59.21%学生因为其内容丰富特征,微信使用与大学生个人需求紧密联系。
3.2 高校学生校园信息最受欢迎度现状
媒介环境变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权威性优势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微信的内容时效性、方式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调研发现,高校学生以微信为平台对于不同类别的关注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在微信信息关注度中,校园信息关注比例占71.05%,生活信息关注比例占59.21%,趣闻杂谈关注比例占55.26%,而对于企业招聘信息关注率仅占17.11%。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校园热点以及生活信息关注度较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总体年级分布影响以及信息类型特征差异化。校园热点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塑性强特征,符合高校学生青春活力、好奇心强特征。而生活信息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紧密契合,反映高校学生对于生活水平提升的需求。此外,新媒体低门槛的设置为非专业大众加入新媒体建设队伍提供了平台,新媒体信息的自由化提高了公民的知情权。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审时度势,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认知度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研讨方向。
4 高校学生微信舆论思想引领方法
4.1 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主体为90后甚至为00后学生,他们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具有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辨识能力低、自主意识强的特征[2]。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难免受时空局限,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特别是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第二学习阵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迫切需求。而了解新媒体条件下青年学生接触媒体的心理特点,从而探析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成为以新媒体为抓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才能寻找引导的方向。马克思明确指出,主体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历史中行动的人”。(新媒体条件下的青年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方法研究——从媒介素养入手研究新媒体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决策)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首先第一要务在于搭建官方发布平台。目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众多,职能部门以发布官方信息,解决学生需求为主体,社团、班级以发布活动信息以及记录校园文化活动信息为主体,院系则融合两者内容,针对目标人群及时发布最新信息,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但是从微信内容探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垂直化发展之路上存在信息重复化以及定位不准确性。因此,需通过对订阅者基本资料、获取习惯、提取关键词等数据的挖掘为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更加了解目标学生订阅的偏好,向订阅者推送更精准的信息,明确定位微信公众号以满足不同群体现实需求成为高校微信平台得以继续生存,持久发展的源泉。此外以WCI指数为依据探究大学生对于微信内容的需求类别。大学课堂以单向传播知识为主要形式,听众鲜少对于内容以及形式具有选择性。相比而言,微信读者在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具有选择权,选择是否打开阅读、是否点赞或者留言。WCI指数主要受阅读指数和点赞指数影响,其中阅读指数占80%,点赞指数占20%,其中每个指标中日均量、篇均量和最高量分占40%、45%和15%。由此可见WCI指数能够全方位的反映该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篇均量较为准确的反映订阅者对于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量,最高量反映订阅者的共同兴趣。因此定期分析WCI指数对于公众号运营者审时度势,调整信息发布内容以及形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4.2 完善微信信息建设监控系统,加强网络信息员建设
微信传播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同时其传播内容具有公共服务性。完善微信信息建设监控系统,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物质投入以及人才引进是根本[3]。首先需完善新媒体信息监控系统,通过设置关键词为依托精准定位,了解民众对于重大事件的意见以及观点并审时度势及时进行引导。而人才引进的标准不仅依托强大的计算机通讯技术,更需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与时政敏感度,在微信监控时实现技术与内容的双统一。其次在于建设网络信息员队伍。根据《团章》规定,团支部是共青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共青团团结、教育青年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最前沿阵地。而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入校时团员比例占总人数的高于99.5%,毕业时团员人数占总人数的79%~88%,因此团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前高校网络信息员队伍主要由团支部宣传委员组成,具有队伍庞大、水平不一、职位认同感低的现状。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入党条件和程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高校中中共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以党建带团建为原则,以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全面辐射全体团员青年,让学生党员成为优秀的网络信息员,成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首先下班党员机制为党员成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提供制度支持。下班党员作为辅导员与负责班级的连接点,拥有深入了解同学思想特征、语言表达形式、话语权等优势。因此引导党员敢于发声、乐于发言是其成为网络信息员的前提。其次争做思想上的先进者,是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基本前提。学生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为学生党员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员提供了政治保障。学生党员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以及形式多样的党课以及党员活动,在政治素养以及理论水平方面具有优势且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的用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4]。网络信息员责任的赋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以及担当意识,更能提升凝聚群众力量的水平,不受时空限制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关注集中的事件进行引导。因此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与语言水平是其成为网络信息员的关键。
[1]冯鹏志. 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J].学术界,2001(2):96-97.
[2]宋新辉,黄贺美,林素真,等. 新媒体条件下的青年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方法研究— —从媒介素养入手研究新媒体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决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156-157.
[3]吕少蓬,王交来. 高校学生微信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89-90.
[4]钟起万,梁婷. 创先争优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问题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12):173-174.
G641
A
2096-4110(2017)01(c)-0077-03
杜丘(1989—)女,汉族,湖南浏阳人,硕士,辅导员,主要从事共青团建设、年级管理、主题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