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之实操能力训练刍议

2017-03-11孟庆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孟庆吉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之实操能力训练刍议

孟庆吉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固有特质和特征使得其存在一种必然的趋势,即抛弃经院哲学式样的培养范式,将实践教学作为核心命题予以特别的强调。而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在读本科生的实操能力,其无法形成一套统一的格式或者模式,其必须结合办学条件和办学定位予以综合考量。在了解并掌握客观条件,并熟知企业需要的前提下,设计适合自身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要强化具有实操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及梯队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还要和企业运营实际有机契合,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并为培养真正符合企业运营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做好基础,最后进行实践教学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能力;培养模式

管理的核心命门在于对人的管理,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权力位阶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为独有的性质,一定处于距离权力最近的一个位置。从汉字的角度言之,所谓“企”=“人”+“止”,失去人的要素,一切自然就会止步不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要害部门也就不难理解了。基于其职责的重要性,作为人力资源主管,其升职、加薪的几率是较高的。由此,意图以此为职业选择的人也就相对较多;并且,各类专业机构(例如猎头公司)更是对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趋之若鹜。如果以供求关系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无异于行业中的“宠儿”。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及其工作性质日益引起管理者乃至组织全员的重视。在当下,人才甚至于跨越了国界、种族和民族,抢夺人力资源成为决定国际竞争胜败输赢的关键。作为最为宝贵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人力资源正受到空前的重视。怎样实现对人才最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实现“人尽其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对于人才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开发及激励正成为各类组织倍加注意的要害。在中国,倡导“人本管理”成为各类管理工作的中心点和重中之重。

客观上存在市场需要,那么,现实发展又如何呢?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是否能够足以应对这一需要呢?竞争性和效益性可谓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正因如此,也决定了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或者技能结构必须是复合型的,单一性将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调查表明,我国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单一知识结构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学生实操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低方面。由于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很多刚刚就业的学生对专业丧失了信心,而企业也为此付出了不必要的成本。由单一型素质向复合型素质转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所以,我国提出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是有着战略考虑的。高等院校应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加以训练,在师资、经费、实验室等诸多方面予以适度倾斜,以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1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1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人才质量和提升职业能力

对于未来的HRD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成为高质量的人才,最便捷的路径便是在教学期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换言之,只有将知识内化为素质,才有机会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就仿佛交给学生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所对应的“锁”就是实际问题。限于教学的客观弱点,单独强调理论就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培养这三种能力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实践教学无疑是可以达成目的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同时,实践教学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众所周知,我国企业大幅度缺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但是否只要拿一纸文凭,就可以成为合格的HRD呢?如今的尴尬局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人才难,这两难之间所缺失的恰恰就是学生的实操能力,因此,无论是客观方面还是主要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中强化实践教学都在情理之中。通过实践教学,大学生可以以此为窗口和平台,了解市场的真正需要,及早感悟社会实际。而实践教学的潜移默化的加入,也会有效培养学生建立系统、权变、整体分析、综合考虑的思维方法,这无异于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通过专业的综合科学的培养,学生能学会从实践的视角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避免出现机械套用理论的教条主义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专业的就业难问题。

1.2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在校大学生视为教育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如何才能受到顾客的热捧呢?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点才是培养学生的重心,而打造这个需求点的有效方法便是实践教学的有效引入。另外,实践教学也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他人的能力。客观来讲,当代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亟待提高,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根本在于提升其创造力和适应力,经过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他们就有机会将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加以活学活用,不仅仅是就业,甚至于进行创业。从某种角度来说,实践教学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自主选择(就业或创业)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准备。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和工商管理其他学科一样,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和操作方法,未经实践检验的死记硬背只能应对理论考试或者理论假设。我们知道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会将就业作为第一选择,而选择的基础或者底气来源于对理论或方法的活学活用。客观实际要求我们在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两方面要做出同等培养。但应然和实然之间总是存在差距,虽然很多高校及一线教师也为实践教学付诸了努力,但是,一些不足和问题仍不容忽视。

2.1 思想僵化不前导致教学模式封闭保守甚至脱节

在很多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设计上,理论性和课堂性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所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是从‘书本’到‘书本’,忽视理论同实践的结合”[1],甚至于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所谓本科作风——所谓实践是高职院校专科的事情。但凡经历过实践历练者,都能切身感受到管理的技巧及其所带来的成就感。而僵化的教学模式,机械的记忆,反倒使得学生丧失了专业兴趣。实践性教学根本和日常教学仿佛是水和油的关系,并没有达到水乳交融。这是教学软肋直接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读学生普遍认为理论课程过多、知识结构过于拆分导致的重复教学偏多、实践课程的设置过少且流于形式,从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分析,如果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得不进行实务补课,重新总结,而在学期间所学理论应用有限,在读阶段并未接触到实际案例,更别提掌握操作性较强的职业技能技巧了。翻开若干高校的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极不协调。有的虽然安排了实践课程,但限于开设的时间和内容,往往最终流于形式。

2.2 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纵观我国本科院校目前情况,专业课教师的“书生气”尚未改变,甚至于在加强。很多专业课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没有实践经历,空有理论。多数院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没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师资培养机制,从而直接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真正专业教师的培养,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大幅降低。而由于职称体制,实验编制教师的各种评聘条件都与理论课教师差别甚大,从而年轻教师没有进入实操能力训练的动力。

2.3 实践性教学经费缺口严重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育投入,但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是客观存在,尤其在很多地方高校。这就导致高校一边在追求科研,一边在抓教学。缩减了实践教学环节几乎成了通病。划拨到实践教学所需要经费可谓是捉襟见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实验室成为奢侈品。某些高校虽然千方百计的建立了实验室,也是设备老化、结构单一、功能有限,想提高学生技能,综合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 高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及措施

3.1 转变观念,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HRoot与2015年4月发布了题为《2015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研究报告——现状、趋势与展望》的报告,报告表明,在中国,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人力资源部门自身都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较低,只有 28% 的高管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是有效的。这说明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时代发展出现的不同步甚至于拖后腿的现象,在企业总体战略安排上,管理层的期望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实际能力无法步调一致,落差巨大。甚至于出现了“拆分人力资源部”的声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个人能力的短板究竟在何处?这些已然成了智能时代企业迫在眉睫的症结。作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一站的大学,其应该反思自我,警醒自我,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十三五规划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要“推动高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在市场现实需要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是厘清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所谓的执着是对是错要看市场的检验,作为应用型学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重新认识实践教学,无异于自绝生路。只有实现了这个思想的革新,才能在主观上完整科学地理解素质教育,它不是需要琴棋书画,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培养——单一的理论传授充当的不过是复读机的功能,必须向多方面实战能力方向培养学生;才能在客观上增加师资投入和改革课时设置、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当然转变思想的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更要学生能够理解实践教学对其自身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

3.2 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同时增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多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水平都有待加强,师资水平和力量更是亟待提高。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依然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有必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师资的建设,“按照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实践教学教师的整体数量和改善人员结构,改革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在专业课程上加大有效实践课程的比重,并在系统内侧重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应用型教师是指熟悉技术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能够传授本科的基本知识,也需要熟悉岗位操作,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法培养合格的人才。”在培养时,还应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加以重视,平等以待,从而有效提高其教学积极性。在强化自身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方面的研讨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自我修正,为本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动力。

3.3 实验室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并建立多层次的课程模式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经过实验的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准确和具体,建立符合发展实际的现代化实验室不是可有可无。学生在模拟试验环节,通过亲身感受到系统的、全方位的管理活动,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实操能力。除了模拟教学,还应该同时开展案例教学,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培养方案之外,应特别设置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这个方案贯穿大学所有学期,每学期设置不同的层级性训练项目,与所学理论知识尽量做到一一对应。通过潜移默化的训练,让学生具备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同时,每学年应举办相关的职业技能比赛,这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力保障。”

3.4 建设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基地

在某些高校,纵观整体教学安排,相对于各种力量配置到位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短板特别明显,实践环节限于设备简陋、场地有限、经费短缺等等因素,与实践教学所要达成的应然目标可谓是差距甚远;在组织管理上,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错误百出,其评价体系更是模糊不清,难以量化。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与对理论教学的近乎苛求相比,实践教学有些敷衍了事。限于现有高校管理体制的弊病,教师对科研及理论教学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待实践教学的内容乃至时间的安排都显得非常随意,由此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实践课程徒有其表。此外,实践教学的主体是谁?笔者认为,应该是学生,教师要做的是辅助和裁判,但目前,学生并没有作为参与主体的角色出现,还是以完成任务修完学分为目的,这也就无法避免实践项目仅仅止步于“认识状态”,所谓“应用掌握”不过是体现在他们的实验报告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极强的实操性,客观上决定了单纯的实验室是不可能实现教学的预期设计目的的。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因此,需要在社会上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而在基地建设中,要秉承“双赢”的原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企业也有了稳定的人才资源库。”形成学校和企业间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

(( )

3.5 建立社会导师制

“社会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到了学校、政府 (社会组织) 和大学生的广泛好评。”和大学里的导师(研究生或博士生导师)不同,社会导师不会承担大学生的日常理论学习指导、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同学们心目中,校外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最擅长的是沟通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恰恰是在校学生比较欠缺的,也是最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的。”社会导师所从事的角色即助教、前锋和纽带。助教,也就是充当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短板;前锋,是指社会导师通过言传身教,解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纽带,则是指连接好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此纽带能够以点带线,连接更多社会资源。社会导师通过培养指引和社会资源嫁接帮扶,引导大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如何通过职业体验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方案、如何通过专业实践培训掌握就业与创业本领、如何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应该结合社会需要,开放办学,不能只是停留在象牙塔里想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各行各业都有能工巧匠、管理高手,高校可以以聘任专兼职社会导师的形式,将其吸纳到实践教师队伍,向学生传授实际的知识和经验,更直接、更直观的指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充分内涵式的提高,提早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从而尽快地适应职场,适应工作内容。

综上,为了真正做到培养合格的人力资源从业者,高校应与时俱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合理有效的布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加大师资及经费投入的同时,实行资源整合,有效调动一切积极要素,培养能够适应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从而最终提升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余柳仪.基于CDIO的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7(1):58-60.

[2]齐士博.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14(14):132-133.

[3]王娅莉.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9-160.

[4]王宇航.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1):129-131.

[5]罗帆,李昂,彭谦.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9(7):96-98.

[6]加庆波,杨新建,范励.“社会导师制”培养模式和活动机制初探[J]. 理论界,2010(6):105-106.

O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eng Qingji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Heilongjiang,150028,China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fession make it an inevitable trend,Abandon the cultivation paradigm of scholastic style,Emphasizing practical teaching. How to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Can not form a unified format or model,Must be combined with school conditions and school positioning all aspects of consideration. The premise i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the real needs of enterprises Designed to fit their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echel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work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organic fit,So that students can apply their knowledge,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to foster the real business need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to do the foundation,Finally,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al ability ; Training mode

G642

A

2096-4110(2017)01(c)-0043-04

本文为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年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一般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复合型人才协同递进式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SDJY2017024)的阶段性成果。

孟庆吉(1976,11—),男,吉林农安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劳动法学、劳动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