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云南壮剧《彩虹》的舞美设计
2017-03-11鲁大玖
鲁大玖
(文山州壮剧团,云南 富宁 663499)
谈云南壮剧《彩虹》的舞美设计
鲁大玖
(文山州壮剧团,云南 富宁 663499)
云南壮剧《彩虹》通过采取紧扣主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传承古今的舞美设计理念,运用独有的民族艺术特色,力求使该剧的舞美设计突出灵魂性、民族性、地域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彩虹》的艺术魅力。
云南壮剧《彩虹》;舞美设计;灵魂性;民族性;地域性;创造性
2013年8月13日,在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文山州壮剧团创作排演的五场壮剧《彩虹》,获得了综合演出银奖;同时,剧组将组织奖,优秀表演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奖、舞美优秀奖、舞蹈设计奖、服装设计奖、灯光设计奖等8个单项奖(共24人获奖)收入囊中,是单项奖个人获奖最多的演出队。笔者作为此次舞美设计中的一员,有幸获得“舞美优秀奖”,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工作,浅谈云南壮剧《彩虹》舞美设计的创作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共同促进舞美设计在戏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总览全局,突出《彩虹》的灵魂性
舞美设计是兼有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个人创作与集体合作的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再现功能、表现功能。在演出中它具有通过形象的创造帮助演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剧本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等功能。[1]
2013年7月,笔者接到云南壮剧《彩虹》舞美设计的创作任务后,认真研读剧本,充分领会剧本的灵魂精髓,全面分析剧本演员角色,努力构想如何做好《彩虹》的舞美设计工作。如何将舞美设计与导演、剧本、演员、道具、服妆、灯光、音响等有机结合?经导演、指导老师和舞美设计团队多次研究,此次舞美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云南壮剧《彩虹》剧本的灵魂精髓,在舞美设计创作中 “紧扣主题,突出特色,以完美的艺术创作”充分展示《彩虹》的艺术魅力。
五场壮剧《彩虹》是根据壮族民间叙事长诗《幽骚》改编而成,讲述壮族地区的土司统治时代,一对壮族青年男女为反抗土司的压迫,逃到远方成为夫妻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思亲返乡又惨遭土司迫害的故事。舞美设计团队按照紧扣主题的设计理念,以继承“云南壮剧”传统文化为舞美设计主元素,重点“以壮族文化壮锦作为彩虹的主色调、以富宁壮族稻作文化——梯田为舞台平台,以壮族图腾(虎头、蛙图腾等)象征封建土司对壮族子民的统治和压迫,以黑色象征壮族人民生活在土司的黑暗统治下”等主元素贯穿全剧始终,这样既能紧扣《彩虹》的主题和灵魂,贴近民族艺术文化特色,又能充分反映出当时祖国西南边陲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和谐生活的夙愿和土司统治时代强权压迫百姓残酷手段的真实写照,更能体现云南壮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如在《彩虹》剧中的第一场,用壮族干栏式的房子景片、木棉花和软景梯田组合,通过“动、静、虚、实”的器械变化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壮乡风景,展示出壮族人民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和谐幸福的美好画面;第二场用8条象征土司权势的“号符”在梯田平台后上方,采用底幕为“黑色”的星空幕,通过运用器械的功能作用使舞台场景瞬间变成一个像“牢笼”一样的场景,舞台场景突然从象征自由幸福生活的画面变幻为象征土司统治时代的黑暗,以舞台场景的巨大变化落差来激发观众心灵的激烈碰撞,这正是此次舞美设计的高明之处;第三场用软布景枯藤老树(挖空)在梯田平台前上方,同样采用底幕为“黑色”的星空幕,这样就呈现出一幅荒郊野外的凄凉场景,更能唤起观众对土司黑暗统治时代的憎恨和对受压迫壮族人民的同情;第四场的舞台设计继续沿用第一场的元素,主要体现的是壮族人民在土司黑暗的统治下威武不屈、奋力反抗、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决心;第五场采用“黑色”布景为底,手工绘制一条弯曲的小河与梯田平台组合,通过使用灯光的变化在舞台上呈现出一幅壮乡田园风光,体现出壮族人民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艰难坎坷之路,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心酸屈辱的氛围;第六场以背景为“黑色”采用图腾图案“虎头”、铁链、壮锦与梯田平台组合,通过舞台灯光和舞台器械的变化塑造出一个凄惨、恐惧、残酷、狰狞的土司刑台和象征幸福、自由生活的彩虹,与演出中土司对男女主角用刑时,男女主角消失后出现在有彩虹的地方相互对应,运用夸张的手法结束演出。采用这样的舞美设计效果紧扣主题,能同导演艺术构思协调,既有乡土民族特色,又能突显演出的审美追求,同时还能营造震慑心灵的艺术效果。
二、因地制宜,突出《彩虹》的民族性
作为一名舞美工作者,做好舞美设计就必须对剧本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有创意的思维、独到的审美,才能做到与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参加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云南壮剧《彩虹》,由设置在富宁县的文山州壮剧团负责排演。笔者长期在该团从事舞美设计工作,对富宁县境内居住着的壮、汉、苗、瑶、彝、仡佬六种民族文化较为熟悉,对壮族文化的民族性更为了解。特别是云南壮剧综合了壮族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曾给那个贫乏、封闭年代壮族群众无尽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娱乐。据土戏艺人说,历史上所公演过的传统剧目,多达上千出,在民族艺术文化中别具一格。而笔者认真研究了《彩虹》在80年代演出的舞美设计,当时只能采用幻灯写实投影、手绘软硬景片的创作手法,背景单一、舞台机械使用少,通俗平淡,没有突出民族特色。笔者通过对富宁土戏发展的了解,力图从《彩虹》剧本的角色性格、服饰化妆、背景取材、道具制作、灯光效果以及音响伴奏等方面着手,紧扣壮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融入壮族元素,彰显民族艺术魅力。
壮族村寨住所大多数在水边,世代都是以稻作农耕为主,在当地还逐渐形成稻田、梯田,耕种、收获等的“那文化”系列。在这次舞美设计中,笔者采取因地制宜的巧妙手法,在《彩虹》“序”中的舞台设计主要“以梯田为舞台平台和以写意梯田软景为底幕,在幕前悬挂长短不齐的门帘串珠为前幕帘。在《彩虹》剧中又把家乡的水稻梯田作为设计元素,在整个舞台上设计一个规格10米×6米的梯田平台固定在舞台平台上,运用“软景”与“硬景”采取动态变换的手法实现舞美设计不同场景的变化需求,同时选用梯田元素更能勾起观众对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勤劳耕作的想象力和共鸣。
门帘串珠元素是壮族家中婚嫁喜事用于装饰门窗的装饰品,代表着喜庆和幸福,采用壮家门帘“串珠”的舞美设计元素作为前幕帘,创作寓意是让观众通过前幕帘看到演出舞台上的效果就如坐在家里看到外面景色一样悠闲自然,同样在开幕时为观众营造一种幸福气息和创造一种故事情节的悬念。
壮锦是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代表幸福生活的吉祥物,其色彩丰富、琳琅满目,与大自然的彩虹颜色又更为接近,在壮剧《彩虹》中就采用“壮锦”作为剧中彩虹的主题元素,更能体现剧中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灵魂。
通过此次会演实践,应用“梯田、串珠、壮锦”作为此次舞美设计中的创意元素,其选材既单纯朴实又富有民族特色;其制作工艺既简单凝练又凸显舞台实用效果;其题材元素既简单精致又能创造舞台空间感,充分体现舞台设计的适用性、灵活性、独特性和民族性。
三、就地取材,突出《彩虹》的地域性
五场壮剧《彩虹》是根据流传在文山州的壮族叙事长诗《幽骚》改编而成的,原诗在富宁、广南、西畴等地广为流传,其原创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为在整个演出中更能展现我们壮族文化的真实性、地域性和代表性,更能体现我们地方上的壮剧元素,笔者在此次的舞美设计创意中融入我们文山本土的地方元素,在《彩虹》剧中运用“壮族干栏式建筑——木楼、木棉花、绣球、铜鼓等创作元素,创作寓意是:“壮族干栏式建筑——木楼”是在富宁地区比较平常的壮族民居,突出了地域民族生活特色,在舞台上采用硬景片写意的形式,其特点是空间感强、层次感突出、方便装置;“木棉花”是生长在富宁地区的一种俗称英雄树上开的鲜花,花色鲜红艳丽,给人一种高大伟岸、热烈红火、喜庆热闹的视觉冲击力,在木棉花盛开的时候正是富宁壮族地区赶“陇端街”的时节,木棉花在舞台上的应用是做成硬景片写意的形式点缀舞台,创作寓意是剧中陇端街壮族儿女交流感情、寻友觅偶的“情人节”的美好场景;“绣球”是壮族地区的手工艺品,代表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信物和吉祥物,戏中采用夸张的手法将2个30公分系有红绸带连在一起的绣球道具(寓意土话筒),让男女主角从舞台两侧向中心收拉,效果是突出舞台视角冲击力强,具有地方特色;“壮乡铜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充分体现了壮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壮族地区老百姓遇有盛大节庆时节都会敲锣打鼓,象征喜庆红火、欢快热烈,而剧中运用铜鼓作为表演道具,突出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
笔者在壮剧《彩虹》舞美设计中,充分采用了本土本地区的文化元素作为创意元素,通过在演出舞台上此起彼伏的变化运用,充分展示了《彩虹》的戏剧魅力,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洗礼,更能凸显《彩虹》戏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效果,这样的舞美设计更能体现艺术设计的真实性、独特性和地域性,又能让我们舞美设计更接地气、更有灵气。
四、传承古今,突出《彩虹》的创造性
纵观历史,云南壮剧是以富宁土戏为主,包含了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的少数民族剧种。富宁土戏壮语称为“赏降”或“降瑞”,有近300年历史,剧目内容多取材于壮族民间故事或中国历史传说,传统剧目有《尉迟恭》《侬智高》《螺蛳姑娘》《彩虹》等,丰富的传统剧目为我们舞美设计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因为深厚的艺术传统是维系其生存的命脉体系,是舞台美术生长发展的根基,这就给笔者在《彩虹》的舞美设计创作提供了借鉴学习的资源,笔者大胆的将传统舞美设计与现代舞美设计融入此次设计创意之中,即在意“形”也注重“意”,既做到传承传统艺术文化又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创作寓意就是用现实的题材元素衬托出超越现实的理想,以鲜明强烈的色彩、符号等手法来醒目地表达创作的意思,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感受到更广阔的生活,联想到更遥远的意境,这种古今结合的舞美设计更具文化艺术底蕴。如在第一场中出现的“号符”是黑暗势力和土司权势的象征,所以设计时大胆的用黑色为主,用银色绘制具有壮族“蛙饰”的图案,制作8条规格为1米×8米的号符;在第四场出现的“树皮面具”,代表土司的心像锅底一样黑;同时在设计制作规格10米×6米的梯田平台固定在舞台平台上时,还在梯田平台中间设计了一个机械转台,更好的服务剧中剧情场景的转换,本来静止的梯田平台却成了能动的平台,使朵比获救和河中洗澡的场景更为灵动和幻化。第五场出现的“虎头图案”象征土司权势,整个虎头图案以半浮雕来制作,规格为3米×3米的虎头图案,配上前台悬挂的不同长短的铁链,同时在设计虎头图案的时候还精心设计炸裂机关,根据剧情的需要,土司说:“来呀 把他们两个用大火烧死”——话音一落,突然霹雷闪电,狂风暴雨从天而降,这时虎头图案被炸开,加上现代科技灯光配合,舞台上象征土司权势的虎头图案就像被熊熊大火燃烧,破裂崩塌,寓意土司势力土崩瓦解。而与80年代演出的《彩虹》剧中只简单制作了虎头柱硬景片和方形的平台,号符也用简单的壮族刺绣腰带来使用相对比,这次舞美效果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场景震撼力。
云南壮剧的传承和发展,是壮剧各种艺术形态不断融合、吸收、借鉴其他剧种的艺术形态的结果,在不断的融合中丰富自己、在广泛的吸收中完善自己、在长期的借鉴中突出自己。云南壮剧《彩虹》的舞美设计也是向其他戏曲剧种的舞美设计不断的融合、吸收、借鉴而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
[1]栾冠桦.戏剧舞台美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5-18.
(责任编辑 杨爱民)
Dance Beauty Design of Yunnan Zhuang Drama Rainbow
LU Dajiu
(Wenshan Zhuang Drama Troupe, Funing Yunnan 663499, China)
Dance beauty of Yunnan Zhuang drama Rainbow pro fi les its spiritual, ethnic, regional and creative features and fully displays its artistic charm applying unique ethnic artistic features through focusing on the theme, considering local conditions, using local materials and inheriting past and modern design concepts of dance beauty.
Yunnan Zhuang drama Rainbow; dance beauty design; spirituality; ethnicity; regional features; creativity
J813
A
1674 - 9200(2017)02 - 0075 - 03
2016 - 02 -28
鲁大玖,男,云南富宁人,国家三级舞美设计师,主要从事壮剧舞台美术设计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