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前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启示
2017-03-11刘佳利
刘佳利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多元文化”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50、6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盛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文化理解的深入,多元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多元文化”不再仅仅指代殖民地与后殖民地的文化或者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而是认为每个国家内部都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或族群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单一民族或者单一文化的国家。多元文化即多元民族或族群的文化,指具有不同社会或文化来源的民族虽然共同生存着,但各民族之间以及各民族群体之内其文化特性有着较大的差异。[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新疆而言,就有47个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其中有13个民族是世居民族,地理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在历史交往中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社会,而使这种多元文化得以传承和共同发展的出路就在于推行双语教育。自2005年新疆双语教育重心下移至学前教育阶段以后,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新疆学前双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走出困境的对策,国外在多元文化这条路上要比我们走得更久,因此,学习、借鉴外国学前多元文化教育的优秀经验对发展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国外学前多元文化教育综述
1.1 目标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指出,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对儿童的父母。儿童自身的文化认同、语言和价值观、儿童所居住国家的民族价值观、其原籍国以及不同于其本国的文明的尊重;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以及原为土著居民的人之间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过有责任感的生活。”很多国家根据这一总目标,制定了符合其国情的具体目标。美国将其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表述为:儿童应了解并认同自己种族或族群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还能尊重其他种族或族群的传统文化;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嵌合”模式,1961年加拿大政府将法语和英语规定为国家的官方语言,因此儿童需从小接受英语和法语的训练,多元文化的课程在学校受到普遍重视,旨在派样儿童积极的多元文化意识;俄罗斯提出要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俄罗斯的文化传统;澳大利亚提出要引导儿童接受和评价每个人的独特性,帮助儿童理解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培养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其他文化的接纳和认同[2]。可以看出,对于学前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国外很多国家都强调对我文化的传承和对他文化的接纳。
1.2 课程
美国学前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以主题形式出现,传递的内容涉及到美国各种族的文化和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加拿大学前多元文化课程是以活动为本的课程,强调儿童在“做中学”,通过儿童对参与活动和游戏的直接经验的感知来达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英国学前多元文化课程同样强调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要求课程要以全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背景,使儿童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澳大利亚提出学前多元文化的课程要反映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特征,不带任何种族歧视、偏见。可见,学前多元文化教育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直接经验出发,课程内容不仅要有自身文化还要有其他文化。
1.3 教师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经过30年的探索,2001年,全国教师教认证委员会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简称 NCATE)制定了认可教师教育机构的6项标准,其中设计“多样性”的标准就占了4条,强调在设计、实施、评价课程和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多样性,使准教师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得到发展[3]。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在职前对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进行培养,使其在教学中能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相处,接纳和尊重儿童之间的文化差异。
2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概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标志着学前教育阶段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开展的起点,学前双语教育的帷幕正式拉开。十年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迅速发展,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地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2.1 目标定位不清晰,呈现小学化倾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幼儿汉语交流的能力,为汉语听、说打好基础,遵循少数民族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避免 “小学化倾向”,应把汉语口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然而,放眼实际的教学,不难发现一些学前双语教育工作者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现象,比如,要求儿童抄写拼音、书写汉字,甚至在班里搞月考和排名制度。在学前教育阶段过早地让儿童学习他不理解的内容,在成人的意愿下“揠苗助长”,本身就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势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
2.2 课程内容欠妥,双语教材需进一步规范
双语教材是进行双语教育的载体,是双语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的体现,对双语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2005年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新疆教育出版社组织全疆学前教育专家编订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教材》,这一套教材的问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材的缺失,但仍然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教材难度偏高,教材内容只是浅层的体现了地方特色等。
2.3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近年来,随着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迅速发展,学龄前儿童增多,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增多,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落后于学前双语教育迅速前进的步伐,导致学前双语教师紧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通常是临时招聘或调用中小学富余教师 “应急”,在对双语幼儿教师的选聘中,一些地区仅将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考试等级(MHK达到三级及以上或HSK达到6级及以上)作为入职条件,无法全面考察双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汉语实际运用水平。此外,部分汉族幼儿教师,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了解不够。这些一定程度上都成为影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向前发展的因素。
3 国外学前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启示
3.1 遵循多元文化教育目标,按照学前双语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儿童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4]。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应以培养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的兴趣为重,在其习得母语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求,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选择与少数民族幼儿文化背景相符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自然习得汉语。此外,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还应注重创设汉语交际情境,营造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的氛围,教师除了在活动中讲授汉语词汇、句子外,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儿歌表演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使用汉语的机会,使儿童了解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已经习得的汉语。当然,正如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在于我文化的传承和他文化的包容一样,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也是少数民族儿童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学习汉民族先进文化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推进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向儿童传递汉民族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对儿童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积极的自豪感。
3.2 以多元文化共生的理念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
新疆生活着47个民族,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其经过历史淘汰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每个民族都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态度去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疆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理优势,使多元民族的优秀文化共生共繁荣。因此,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不能认为个人代表的某一种文化才是需要传承的先进文化,不能搞保守主义。
3.3 以多元文化理念为指引提高学前双语师资综合素质
高水平的学前双语师资制约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多元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新疆学前双语教师不仅需要语言过关、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多元文化的素养,包括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认同。因此,在对学前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时,应该在原有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适当加入多元文化的元素,具体在新疆,可以加入少数民族语言、历史及文化类的相关课程,以提升双语教师尤其是汉族双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在职后培训中,应加强多元文化理论的学习,并对双语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依据少数民族儿童的文化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4 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更加强调兼容并包,新疆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就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虽然在推进的十年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正确借鉴国外学前多元文化教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一定会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越走越远。
[1]张梅.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双语教育关系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3):107.
[2]李生兰.学前儿童多元文化教育初探[J].早期教育,2003(6):4-5.
[3]靳淑梅.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发展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8(12):14.
[4]雒蕴平,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