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濡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及启示
2017-03-11贾莉莉
贾莉莉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理解文化繁荣兴盛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就要理解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高校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是坚持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文化育人的观念应大力深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来,应主动利用主旋律电影这个平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文艺濡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好高校思想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 主旋律电影是政治智慧与艺术智慧的融合
电影、电视剧艺术作为文艺的重要方面,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推动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作为中国三大电影形态之一的主旋律电影不仅具有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宣传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大学生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中应用能力最强、受影响最大的主体之一,正处于个性鲜明又不成熟,情感丰富又过于单纯的年龄阶段,对于事物的把握和判断还不够成熟和透彻,价值观还处于塑造期,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爱国主义教育自古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爱国精神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关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教育功能为核心功能的主旋律电影与爱国主义教育联系密切,主旋律电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爱国主义又是主旋律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较大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发挥社会主义文艺在高校的引领作用,发挥主旋律电影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2 主旋律电影濡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突出着其非同寻常的存在意义,主旋律电影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积累了宝贵经验。
2.1 点亮灵魂,强调思想价值
为了满足主旋律电影的教育功能,一般来说,国产主旋律电影相比其它类型电影较为重视精神方面的内容,重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乐于奉献的精神,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2 敬重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主旋律电影大多表现出的是注重爱国、和平、奉献等精神要素,无论是在革命战争题材还是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都充分地展示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思想。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历史悠久、历久弥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发展和不断的完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和智力支持。电影艺术作为新技术的产物自形成发展以来,一直肩负着宣传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主旋律电影在表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更为突出。
2.3 凝神聚力,传递党心民意
近年来,随着“拍蝇打虎”行动的一步步深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提出的“反腐倡廉”行动在社会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大力整顿和改善国家行政人员的作风问题成为大众普遍认可的社会风气。这样的环境下,一系列反映廉政清明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应运而生。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精神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对观众的潜移默化中不断传递着党的声音。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献礼影片《雨中的树》到2017年《战狼》、《湄公河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广受好评,目前主旋律电影已成为宣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传递党和国家的重要精神,同时也能表达人民群众自身想法和观念,成为沟通党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2.4 协和万邦,紧跟世界脚步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华民族区别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最大特征就是我们珍视和平,珍视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我们的基因里透着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的中华性格。因此,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对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展现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维护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3 对培育和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主旋律电影借助其独特方式成功的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普及给广大观众,对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对此,我们应借助主旋律,在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重要作用。
3.1 主旋律电影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文化是促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努力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同党中央的政策文件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挥社会主义文艺在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影响作用。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高校可依据目前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大好形势,突出主旋律电影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尤其是青年群体,不仅需要视听刺激和简单化娱乐,更要激发潜存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以及对正义、公平、崇高的深情呼唤,因此,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电影作为重要阵地,将不断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2 增强主旋律电影的吸引性
主旋律电影要想赢得观众和票房尤其是赢得大学生的热切关注,需要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旋律影视作品影响力的合理方法。例如应当将主旋律电影中音乐、画面、商业性、技术性相互融合。在以往普通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加入商业电影的模式和宣传效果,打造非同过往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主旋律影片。
第一,转型创新,融入商业性。以往革命历史战争题材类主旋律电影大多使得观众产生固定的观影思维,甚至在看到影片名字时就会先期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应在选材和设定主题时就将创新思维融入电影中,跳出固有的描述历史事实、描绘高大上的英雄人物的固定思维,在符合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大前提下,尽量发现新的视点和角度,转变关注点,在确保其教育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扩大电影的娱乐、审美等其它功能。以近年来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主旋律电影为例,尽量模糊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片、艺术片界限,将商业性和艺术性融入主旋律电影中,让观众真正想要走进影院,感受主旋律的融合创新,在娱乐中接受政治教育和精神洗礼。
第二,抓住特殊历史事件。在一些较为成熟的主旋律电影的成功案例中,不同时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经典再现,可以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例如《开国大典》是建国40周年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是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雨中的树》是党的十八大的献礼影片,《建军大业》是党的十九大献礼影片。它们广受好评的共同原因就是抓住了某些具有深刻纪念意义的点进行宣传和扩大,并且这些献礼片都是制作精良投入颇大的重头戏,质量上和演员阵容上都是经过反复锤炼,表现出国家对这些事件的重视感。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发生的特殊历史事件更能够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去感受。
第三,视点平民化。根据以往主旋律电影的一些成功经验,主人公可以不是高大全,反而能够融入百姓生活中发觉平民闪光点,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更受关注与好评。艺术往往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国产主旋律应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文艺创造。只有贴近群众生活的作品才能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人们更愿意去感受与自己日常生活相近故事,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生感人的故事,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细腻的刻画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使观众产生共鸣,因而获得观众喜爱。
第四,应用明星个人号召力。上百位明星零片酬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再到2017年上映的《建军大业》,取得了主旋律电影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的成就,主旋律电影史上取得辉煌成绩的《集结号》、《风声》、《云水谣》中也邀请了很多观众熟知的明星,并且这样的明星大多数在这些电影中进行了转型或颠覆式的表演。在《集结号》中,张涵予、廖凡、邓超硬汉形象深入人心,而《风声》中最有特色的当属苏有朋的颠覆性表演,《云水谣》中李冰冰摒弃过去“女神”的美丽形象,深刻刻画了一位为爱情奉献一生的泼辣又深情的“傻姑娘”。与以往演绎的角色性格行为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改变为电影增添了很大的吸引力,大大提升了主旋律电影对观众的吸引性。
第五,增强特效制作技术性。提升特效制作的技术手段,是国产主旋律电影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以美国主流电影《马达加斯加》、《环太平洋》为例,这类美国主流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敢于运用新技术将电影和新兴技术结合起来,用新鲜元素吸引观众注意力,应用炫酷的特效和动画,将意识形态在不知不觉中输入观众的脑海中。机甲战士在好莱坞影片中的应用无疑成为全世界电影界关注的焦点,这类经过酷炫的高科技渲染而表现出的新奇形象能够吸引观众,满足观众长期观看故事片等影片的视觉疲劳,很有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基于此,无论是体制的创新还是技术和手法的创新,都能或多或少的改变国产主旋律影片的现状,国产主旋律影片可以借鉴更新技术的这类方式,以满足观众观赏影片的刺激性和娱乐性要求。
3.3 高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重视各类平台
首先,社会主义文艺融入课堂主阵地。在高校教育中,课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平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强加的灌输学习,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加深大学生对其的反感程度,适得其反。因此,第一,高校应加强选修课的课程改革,增加爱国主义选修课程设置的数量,例如增加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选修课,在这些选修课中,集中放映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仅能使其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爱国精神,增加同学们对课程的兴趣,而且也能使理论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使学校具有更为浓厚的人文气息,润物无声,不断增强学生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二,思政课堂同时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尤其是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传播的途径和阵地,思政课不仅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知识的责任,同时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文化素养、品德素养等重任,转变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热爱国家、高素质高能力、底蕴深厚的当代青年。
其次,社会主义文艺融入第二课堂。在校园外,高校也可以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如参观抗战遗址,烈士陵园追悼革命烈士、参观历史博物馆等等,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往往会利用好主旋律影视作品,并全天不间断的播放,大学生不仅可以参观瞻仰英雄人物,还能亲身实地感受社会主义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等元素。这些活动能在帮助学生领略祖国秀美河山,感受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在良好的氛围中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同当代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又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3.4 高校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
首先,任课教师应丰富自身爱国主义理论,增强感染力。强调公共理论课的重要性,使其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两课”课堂和“两课”教材。教师对主旋律影视作品有充分学习和积极肯定,在授课中,可以增加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宣传和利用,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活跃性,提升课堂“抬头率”,充分发挥高校“两课”课堂主阵地教育的作用,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辅导员老师应更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提高实效性。辅导员作为在校大学生最直接最系统的管理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接触,无论是进宿舍进课堂还是周末点名的集中或与学生单独谈话,都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或实际交谈向广大同学推荐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也可以搜罗史实资料和国情现状制作集文字图片于一体的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演示幻灯片,同时可以自己学习基本的影视制作技艺,制作影视剧作品、短片等,利用年级集中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播放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方法通过有声有色的视听语言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使集中教育的氛围更为浓烈,感染性更强,教育效果也更为显著。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