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九年级历史核心素养渗透策略思考

2017-03-11郑恩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象山家国情怀

郑恩平

(象山县文峰学校,浙江宁波 315700)

1 九年级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内涵概述

九年级历史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对历史具有反思和解释的综合能力,在知识本身、情感价值和分析方法等方面都有能力去辨析,这包括对历史实证、理解、解释的能力和对时间空间的概念。而家国情怀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容之一,所谓家国情怀就是针对共同体的一种本质上的认可,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和集体的发展,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达出来的深沉而浓厚的情感,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深情的认可,是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便是家国情怀,而当下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涵盖了家国情怀的培养。

2 九年级历史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家国情怀培育方法

2.1 以课程大纲为目标,联系本土资源

在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中,教师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按照课程的纲要讲课,也就是首先应该完成最基本的历史教学内容,所有的校本都是以课程的纲要为主的,所以教师在讲授安排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历史课程中的教学任务。比如,笔者在综合复习阶段,关于儒家、墨家、道家等几大学派的发展,尤其是对儒家“尊师重道”文化进行阐释之时,将我省地区新闻(浙江宁波新闻)融入其中——《大力践行知行合一思想,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并设立相关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对儒家文化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同时,能知道自己所学的哪些知识点可以和相关的事件对应,做到心中有数。设置专题讲座不仅能让学生对于时事历史有更加正确的理解,还能引起学生对身边尊师重道问题的关注,拉近了学生和社会的距离,让学生觉得社会离自己只有一步之遥,这对学生把历史理论融入到校本课程中非常有用。这些都归为教师的教学任务,这样校本就以课程纲要为指导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直接按照校本上的内容安排就可以了,同时校本的设计是花了很多的功夫在满足学生的需求上的,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深化。

2.2 借助多种历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热爱本土文化

在教学中,想让学生拥有更加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更加准确的历史事件的理解,教师可以直接将课本涉及到的事件按时间顺序,以讲故事的形式串起来。例如,关于“近代思想文化”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宁波象山相关资料,比如被誉为“浙东十四子”的邵景尧、国学大师陈汉章、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等等,亲自挖掘这些历史不稳定因素背后的历史、经济、文化原因,以及民生问题,根据教学目的分成学生课前看书自习或者自习后撰写分析报告的形式,或者在教师梳理完全部历史故事后,再在课上统一帮学生总结和分析。另外,教师还应该提高课堂的多样性,比如“翻转课堂”:让学生分组轮流上台讲新课,这“推着”学生提高其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同时这也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公共演讲能力。还可以举行关于我们宁波象山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班级辩论会,在课堂上就一个历史问题分成两边进行辩论;还可以设置研究型开放性讨论和作业,增强他们对历史与当代时事以及对整个文化的联系、剖析和理解,同时也考验了他们对历史实证的能力,培育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加强其自豪之情,升华家国情怀。

2.3 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丰富历史教学

历史本土资源的利用,即校本课程——基于校内外资源进行延伸的历史教学,关于家国情怀精神的传承,就需要立足当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当地文化,培养家乡情怀,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课程中蕴含的内在精神。如,在讲解法西斯罪行时,我引领学生参观“象山茅洋”——抗日战争期间,为夺取冶炼军用特种钢材所使用的氟矿资源,日本侵略军侵占了象山茅洋,并在当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达四年之久。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茅洋百姓们挣扎在腥风血雨中。据史料记载,日军侵占茅洋氟矿期间,被抛入“万人坑”的受难矿工及民众达2700余人。在日本侵略军象山罪行陈列馆内,分6个部分展出了200余幅反映象山抗战时期的图片,全面地展现了象山抗日斗争的真实历史画卷,诉说着侵华日军在象山茅洋所犯下的历史罪行。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利用启发引导的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互动甚至是角色扮演中领会知识的内涵,发现问题的答案。因为学生参与教学,所以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历史课堂外延,融合本土元素

在校本中会有很大的地方差异性,教师直接按照校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学校的文化传播和地方的文化传承是有直接影响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如果教师只是讲解校本上的内容,而不进行一点课外知识的补充,那么对于校外的知识,学生的汲取就会不足,所以在基于校本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多补充一点课外的历史内容,积极拓展平台提供合作交流,传统课堂虽然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要素,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在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学习环境被大大放宽,从而可以更加自由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与学习。比如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现在创设的宁波象山官方贴吧、象山官方微博等平台,都可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与交流看法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组建班级内部的QQ群,随时与学生就课本知识进行讨论,而学生则可以有问题随时提问,达到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目的。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来说,是一种长效的辅助理解,大家在交流平台上保持问题的讨论,本来就是一种不断的学习。而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查询,可以得到很多网上对于历史问题的热议,通过讨论与交流,可以加速对于书本中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基于本土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3 结语

在基于校本的九年级历史课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以校本上的教学任务为纲要,适当的补充一些有关于课程的其他文化知识,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有关于历史的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合理的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可以带学生去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陶冶学生的历史素养,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在课堂上加入与所讲的内容有关的本土化特性的视频和图片,以此来扩宽九年级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1]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2):71-73.

[2]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5):186-187.

[3]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6):8-13.

[4]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111-115,128.

猜你喜欢

象山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象山
桂林象山景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