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2017-03-11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州镇第三中学李雪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罗布泊意识教材

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州镇第三中学 李雪霞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向地球的索取愈来愈多,然而,人们也慢慢地意识到,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可以”生存的家园。尽管如此,人们的环保意识仍相当淡薄。所以,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环保教育则成了新世纪教育的走向。教育学生从小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担负起环保的重任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而语文是工具,跟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与环保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所收获的点滴体会。

1.分析教材,挖掘环保素材

初中语文课文多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即使现在新增的科普类文章中,也确有直接或者间接可以用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综合现在教材,其选文与环保教育密切相关的课文有这样三类:一是具有显性特征的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及科学小品文章,重在介绍科学知识、阐释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秘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类过度活动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潜意识。二是具有隐性特征的环保教材。教师在把握文章的文学性的同时,可通过探讨试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产生对大自然母亲的敬仰之情。激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教师只要认真把握教材的时代脉搏,积极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育有机的与语文教学结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材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的良好载体。

2.利用研读,自然谈及生态方面的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初中生更显得极其重要。在他们正确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思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历史的使命。

因此,可以根据阅读课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在潜心提炼教材的同时要将环境教育有机的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避免机械的说教和与课堂教学脱离。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下册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对罗布泊的描述如下:“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从“罗布泊”这一名字来看,这里是有水的,而且水还不少,但文章开篇的这一荒凉,令人恐怖景象的描述,让人很难和汉字“泊”联系在一起。让人不得其解时,作者又引用了《亚洲腹地探险八年》的文字:“罗布泊让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这一鲜明的对比,让人陷入了困惑,罗布泊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罗布泊的水去哪了?随之,作者交代了仙湖消逝的原因:人们改变了塔里木河的河道,盲目修建水库,并无休止地从塔里木河抽水……罗布泊有今天的景象就不难想象了,这时教师稍加引导,环保危机马上引起学生的警觉,从而触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结合朗读,自然渗透环保知识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4.组织活动,正确渗透环保教育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环保活动,如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癣”等。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5.写作训练,增强环保意识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罗布泊意识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三千年前新疆罗布泊的神秘部落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北魏至隋唐罗布泊地区的生态修复与城市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