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生活》中进行”分层教学” 的尝试

2017-03-11吉林省和龙市西山小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全体学生品德

吉林省和龙市西山小学校 孙 丽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与热爱生活的儿童。担任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特点将内容的知识、观点及行为编成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歌舞、故事、竞赛等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得到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016年初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作达标”教学模式。我担任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结合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我尝试进行分层教学,通过一年教学的磨练,在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分层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一、学习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学习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们长大了》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不会做简单的家务,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如下。

第一,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有点和长处。

第二,体会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与帮助,学会关心他人。

第三,能动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评选星级“小帮手”。

让全体学生都能动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评选星级“小帮手”。

本目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第三个目标“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把家务事罗列在一张纸上,然后按难易排列,学生凭自己能力去做,然后请家长参与评价,最后评选出星级“小帮手”:最好的“★★★★★”,然后依次往下,主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学生做得比以往有进步,可以多加一颗“★”。差异性的目标带动差异性评价,给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经过实践,效果确实非常明显,许多学生的家务能力在这种差异性的作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其实都要归功于当初这个差异性的目标设计。

二、小组合作分层

小组是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建设与使用小组的成败直接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有效课堂的成功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每个小组由四名同学组成,根据学习能力分为A、B、C、D四个层次,每个学习小组都有组训、组规、组约,打造小组精神,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中做学习的主人。这种“组内异质”构成的小组,是一个班级的缩影;而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体现的是均衡优质。这样,每一个小组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竭尽全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了责任,而有了责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从短暂走向长久。于是,合作就有了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活动分层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创造,表现等活动,去亲身感受、体验、领悟、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有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孩子们不能样样精通,面面俱到。为了更好的分解教学重点,发展孩子特长这一特点,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面来准备并展示。

例如,在教学《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一课时,我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说说我的家乡;画画我的家乡;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每一个孩子在四个主题活动中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在全班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分层展示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均衡发展。

四、评价分层

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下一步学习中,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进而呈现精彩的动感课堂。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当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时,我不会给予全盘否定,或是简单告诉学生:“你说的不对”等,我会亲切的摸摸学生的脑袋,告诉他再好好想想。评价,是以对学生真诚的关注为基本点,以激励学生的信息发布为基本的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为目的。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我通过这一年的探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谈,只想把教学中不成熟的想法进行一下总结及反思。使《品德与生活》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全体学生都能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全体学生品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