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17-03-11刘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刘爽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试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刘爽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交往的密切,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思想越来越被证明是科学的,并日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新领域。十九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写入党章,这是我国具体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的极其重要的成果之一。正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世界各国价值观交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推动全人类和平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

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内涵以及在经典在著作中的体现

法国思想家卢梭最早提出“共同体”概念。他认为“共同体”是最为原始最为朴素的社会秩序,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曾使用过“自然共同体”“等级共同体”“市民社会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和“自由人联合体”等表达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分别具有不同的指代内涵。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社会共同体也发展变化着。民族、种族制度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冲突和界限会慢慢消失,最终会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共同体。通过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为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则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价值关怀[2]。

马克思认为,在等级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共同体形式是国家或政治共同体,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一种虚假的共同体,其“目的在于对付被统治的生产者阶级”[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分析私有制,揭示出劳动异化否定了人的类本质,极少数人的发展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从而导致了人和共同体相异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地阐述了人道主义共产主义未来联合体[5]。这种联合体(共同体)摒弃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虚假性和抽象性,克服了人的异化。

2 中国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任何重大理论创新往往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现实条件和具体实践发展起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它的发展变革始终以时代特征为依据,以具体实践为根基,再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变革才最终形成。这一理论,继承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1 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五项原则和邓小平提出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

1957年11 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上讲话中宣布,我们坚决主张,一切国家都要实行五项原则。我国在坚持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明确提出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1974年4月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全面阐述了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中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20世纪80年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再一次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重要性。

2.2 继承发展了江泽民提出的国际新秩序思想。

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将建立国际新秩序定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2000年7月6日,江泽民同志出访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主张。他强调,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应该充分尊重各国主权的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并能够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各国均享有平等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权利。

2.3 继承发展了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

2005年4 月胡锦涛同志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建设和谐世界,就是要求我们要科学地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认清国内国际大局,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统筹对内对外工作。构建和谐世界理念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关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谐世界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的融会贯通互相包容的根本特点。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到两岸关系时又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就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科学理念,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思想,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内的正式确立[6]。

3 习近平在实践中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13年初春,习近平同志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的国事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旨演讲[7]。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国内迈向世界,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终形成。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它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关怀指向,追求建立一个共识、共生、共荣、共建、共享和共赢的世界[8]。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我国把握全球治理话语权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贡献的中国智慧。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发展,以及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倡议的现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在指导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完善,在现实传播中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在未来发展中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指南。

近年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系统研究和话语体系的建立,必将拓展马克思思想的研究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独具包容性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与时代价值,必然将指引人类未来发展道路!

[1]董金璐.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7(15):152-153.

[2]郭超.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述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4):26-3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邵发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4):1-8.

[6]郑琳琳.“自由人”之间何以共处[D].吉林大学,2017.

[7]夏天.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聊城大学,2017.

[8]陈明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7.

A81;D822

A

2096-4110(2017)03(c)-0021-02

刘爽(1989,10-),女,天津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