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和悖论”问题的多维审视*

2017-03-11孙月冲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悖论矛盾逻辑

孙月冲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思政部,四川 成都 610100)



“矛盾和悖论”问题的多维审视*

孙月冲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思政部,四川 成都 610100)

高校人文课程教学中,“逻辑矛盾”、“辩证矛盾”、“逻辑悖论”、“哲学悖论”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理论教学中的难点,它使很多师生感到困惑,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和澄清:何为悖论,尤其逻辑悖论,这是一个思维过程,应从思维过程论的维度审视和探析;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之间存在着区别,应从学科维度进行整合和辨别;悖论和矛盾的表达方式不同,应从语言学维度进行解读和构建。

逻辑矛盾;辩证矛盾;逻辑悖论;哲学悖论

一、思维过程论视角下的悖论

“悖论”一词并不陌生,但它并不是以学术的姿态展呈现出来,而是以故事的形象走进我们的视野,因此,对于“悖论”的认识是一个由纵向到横向的思维过程。从“鳄鱼悖论”到“理发师悖论”和“克里特岛人悖论”等等,无不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那么,何为“悖论”呢?所谓“悖”,就是相冲突、相违背的意思,而大多数人认识“悖”这个字,并不是直接通过“悖论”一词,而是通过成语“并行不悖”来认识的,所以当看到“悖论”的时候,对其含义的理解也很自然的受到这个成语的影响。所谓“悖论”,那就是自相冲突、自相违背的论断。这样的理解看起来与悖论的含义是很接近的,因为每一个小故事都在向我们传达同样的信息:当我们把“是”作为前提一定能够推得“不是”的结论,而若是以“不是”为前提我们又一定能得到“是”的结论,这显然是自相冲突、自相违背的。

然而,把悖论理解为论断不是完全准确。因为,如果悖论是论断,那么这些故事本身就是悖论。但是故事一旦被写出,它就是实实在在的了,怎么可能自相冲突、自相违背呢?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把故事中人物的思考活动与故事本身相混淆了。其实故事里的人物的思考就是我们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故事本身可以带给我们的。试想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即使他大声地朗读故事的全部内容,他也一定不会发现自相冲突和自相违背。讲故事的人也完全可以省略人物的思考活动,但是只要听完这个故事,并且沿着故事所提出的问题思考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悖论”了。因此悖论是在我们的思想中构建出来的,思想之外并无悖论。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悖论不仅仅是存在于思想中,而且是以一个思维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从一个断定(假定)开始,直至与此恰好矛盾的断定再次推出它自己而结束,这个过程才是悖论。

为何会产生悖论呢?

这是与人类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悖论标志了我们常识世界的一系列缺陷。从哲学的高度看,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世界所固有的矛盾。人的认识水平总是有限的,在认识世界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分离性。因此,当人们把这些隔离开来的认识结合到一起时,就有可能产生悖论。所以,康德曾经说过,当人们的认识从感性、知性进入理性阶段时,必然陷入悖论。同时,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由多层次、多元素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系统,人们不可能在彻底认识了某一层次的全部规律后,再去认识其他层次,也不可能在各层次上齐头并进地研究,而只能在某一个时期以认识一个层次为主,同时也涉及邻近的其他层次或领域。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某一科学理论只能是人们对自然界中某一层次、某一领域的客观规律的部分反映。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矛盾或谬误。

另外,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描述。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都是由悖论引发的。最著名的罗素悖论的发现,造成了新的数学基础的崩溃,引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科学理论的这种非绝对真理性为悖论的存在提供了合理的理由,也是悖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多学科视角下的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逻辑矛盾”往往出现在逻辑学研究中,“辩证矛盾”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分别作为哲学一级学科之下的第一和第四个二级学科而设立。

(一)逻辑悖论及其构成要素

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逻辑悖论,什么是哲学悖论?集合论—语形悖论、语义悖论和语用悖论,就是20世纪西方逻辑学与逻辑哲学界在“逻辑悖论”名义下所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些悖论的共同特点是:其由以导出的背景知识都是日常进行合理思维的理性主体所能普遍承认的公共知识或预设;而且均可通过现代逻辑语形学、语义学与语用学的研究,得到严格塑述与刻画,其推导可达到无懈可击的逻辑严格性。若把“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的视域从日常合理思维转移到哲学思维和具体科学思维,我们即可进一步引入“哲学悖论”和“具体理论悖论”。

其次,什么是悖论的三要素?“看似合理或公认正确的前提”、“严密无误的逻辑推理”和“自相矛盾的结论”称为悖论的三要素。按照逻辑悖论的三个构成要素可知:一个悖论真正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建立,第三个要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思维中,可以说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一种“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下进行的;而且无论我们做怎样的思考,只要不是有意胡思乱想,只要是以沟通交流为目标的,我们也一定是在合乎逻辑地思考,甚至能够算得上是“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的;但是否就“可以建立矛盾等价式”却是不一定的,这也就正好是普通思维与悖论思维的根本区别。所以矛盾始终是悖论的最显著特点,但正因为还有前两个要素,因此人们也常以一种好奇的态度来对待悖论,而不是直接加以拒斥。那么,悖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矛盾?

(二)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所谓“逻辑矛盾”是指那些因违反了形式逻辑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存在的对立统一结构或人们的认识对这种结构的把握,简单的说就是对立统一。那么它们是两类矛盾吗?有人认为只有一种矛盾——逻辑矛盾,辩证矛盾不是矛盾,只是人们以“矛盾”呼之而已,还有人认为应该就叫“对立统一”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叫“矛盾”,叫了反而引起误会。

依我之见,“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如果硬要说它们都是矛盾的话,那么它们的区别只不过在于:前者是“逻辑学中所说的矛盾”,后者是“辩证法中所说的矛盾”,仅此而已,并且“辩证法中所说的矛盾”其实不是矛盾。只有那些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它自己的才是矛盾,因而矛盾是有确定性的。可是辩证矛盾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也可以是确定的,但它绝不是同一时间和同一方面的确定。比如马克思提出的那个著名命题: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有人说这就是辩证矛盾,而我认为如果把“辩证矛盾”这四个字的意思说全了,大概是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它并不是像它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形式那样,它是“辩证”的。再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命题,它的分歧在于两个“产生”,这两个“产生”不是一个含义,前一个是从“无”到“有”,后一个是从“隐有”到“显有”,或者说后一个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实现。因此这个命题的思想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资本不是从流通中产生,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它必须在流通中实现。这就一点都不矛盾了,而且反映的是一个过程,但它仍然是辩证的并且意思也与原命题一样。

逻辑矛盾必须是同一的,包括时间的同一和层次的同一。有的语句看起来是矛盾的,但是它所谈论的内容或者在时间上没有同一性,比如我们常说某人既是又不是他自己,实际上时间并不是同一的;或者在层次上没有同一性,比如前面讨论的那个关于资本的命题,两个“产生”就不是同一层面的。而我们所谓的“辩证矛盾”也正是由于没有这种同一性,所以才显得是“辩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辩证的观点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相反它恰恰是在每一个不是同一的地方坚持了同一律。比如“资本悖论”,它在前后两个层次上都是不违反形式逻辑同一律的,并且没有逻辑矛盾,它并没有说资本既在流通中被人们从无到有的生产出来,又不在流通中被人们从无到有的生产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把两个层次结合起来才有了辩证矛盾。

三、语言学维度视角下看逻辑悖论的结论就是逻辑矛盾

无论是哲学、心理学等这样的人文科学还是社会学、法学这样的社会科学,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撑,语言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辩证矛盾之所以看起来像“矛盾”,的确也因为它披着“矛盾”的外衣,可是这外衣不过是自然语言赋予的。也许换一种表达,就不会有这些争论了。当然,无论是经典作家还是普通百姓,在平时写作或说话的时候,如果使用了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方法,那么我们一定都有自己的语境和前后的推理作为支撑,假设没有这些逻辑上的支撑或说明,写出这样的句子就显然是逻辑矛盾。因此“辩证矛盾”并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至于客观事物,就更没有什么“辩证矛盾”了,只有对立统一。所以矛盾只有一种,就是逻辑矛盾,并且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在开始出现“矛盾”这个词的时候,它所表达的意思就只是逻辑矛盾,没有更多的含义。那么我们就继续保留它的这个含义吧,把其他的会产生分歧或会造成误会的含义都用别的词语来表示吧。

如果矛盾只有一种,就是逻辑矛盾,那么由逻辑悖论带来的那个矛盾当然也是逻辑矛盾。首先,逻辑矛盾和逻辑悖论都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描述逻辑悖论的语句本身是不具有逻辑矛盾的,但人们通过思考,利用逻辑推理,可以在思维中构建出矛盾。其次,人们在思维中构建出来的这个矛盾满足成为逻辑矛盾的要求。逻辑悖论带来的矛盾在时间和层次上是同一的,比如“我正在说的话是谎话”是一个悖论性的语句,我们可以从真推出假,并且可以从假推出真,那么这是在同一时间上的。尽管我们在进行推理的时候时间上有先后,但是这个先后并不影响我们的结论“它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假的”的时间同一性;同时我们两次使用到的“真”和“假”在含义上也具有同一性。

逻辑悖论的结论是逻辑矛盾,不意味着逻辑悖论也是逻辑矛盾。因为逻辑悖论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可以建立矛盾等价式”只是其中之一,而逻辑矛盾只与这一要素有关。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严格的逻辑悖论是从“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即前提,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即有效的推理形式,最后得到“可以建立矛盾等价式”的结论,因此这也说明只有逻辑悖论的结论才是逻辑矛盾。又因为逻辑悖论是一个思维过程,从整个过程的角度看,它是由一个连续的时间序列组成,而逻辑矛盾只存在于这个序列的某个时间点上,否则它将可能是辩证的。所以逻辑悖论不是整个的全是逻辑矛盾,只是包含着逻辑矛盾,即逻辑悖论的结论。

总之,只有先确定什么是矛盾,才能区分好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进而才能找到逻辑悖论的“归属地”。找到逻辑悖论的“归属地”,才能正确的研究和解决逻辑悖论。

[1]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M].南京:南京大学版社,2002.

[2]陈波.逻辑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英]罗伊·索伦森(Roy Soresen)著,贾红雨,译.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韩雪涛.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观[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黄儒经,吴晓兰.有趣的悖论和佯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6]S·里德.对逻辑的思考:逻辑哲学导论[M].李小五,译.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7]罗勃·伊斯特威.三车同到之谜[M].陈以鸿,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余式厚.悖论谬误诡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9]马塞尔.丹尼斯.说谎者悖论和汉诺塔游戏[M].程云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10]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修订版)[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董 柯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护患关系视域下护理类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探颐”(项目编号:2016JGY25)的阶段性成果。

2017-05-18

孙月冲(1988-),女,天津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B811.0

A

1009-1890(2017)02-0085-03

猜你喜欢

悖论矛盾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视神经炎的悖论
逻辑
海岛悖论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创新的逻辑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帽子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