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7-03-11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包劳务队伍

夏 琨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



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夏 琨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

目前,劳务管理已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管理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期进度、安全质量、成本效益、社会形象等重要指标。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在劳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漏洞。文章从对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特点分析入手,认为存在着建筑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联系松散、资质评审制度以及合同管理不够完善、过程管理不到位、劳务用工存在风险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成立劳务合作协会、强调信用评价和主体资格评审、规范劳务招标程序、明确各部门责任、严格执行支付制度、筑牢基础管理工作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

劳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本企业正式员工管理之外的所有劳务队伍管理和劳务用工管理的统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企业迅猛发展,劳务用工比例急剧增长,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务用工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劳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漏洞,这给建筑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积极主动改进劳务管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特点

施工行业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支柱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项目周期性、人员流动性、专业复杂性等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因所承揽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相关劳动人员,而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员工无法满足需要,因此一般都会大量使用外协劳务人员,因此劳务管理常常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劳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如建筑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联系松散,没能固化长期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劳务队伍资质审核不严、招标程序和评价标准不完善;对现场施工人员疏于管理,缺乏对劳务人员有效的考核机制;工程款管理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这都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给予高度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务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过程,而是贯穿到工程项目开始前的施工队伍资质审核、招标引进和合同签订、施工过程中的务工人员考核考勤管理和施工结束后的工程款结算等各个环节中,整个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工程项目施工的流动性和风险性,更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务管理难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管理方面就必须要能够主动采取措施,增强施工现场基层活力,才能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筑施工企业要增强施工现场基层实力,就必须切实改进针对现场施工人员构成主体的务工人员的劳务管理措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效率,最终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和务工人员共同获利,走向良性发展模式。

二、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联系松散,没有稳定充足的劳动资源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是根据工程项目需要来聘用劳务队伍的,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是有了项目再去寻找所需劳务队伍信息,与劳务队伍间的合作常常没有固定的联系模式,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缺乏稳定充足的劳动资源,一旦工程量大时就有可能因为找不到足够的劳务队伍,而不得不降低对务工人员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用工质量。

2.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队伍的前置准入评审制度以及合同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相对变动性大,所需务工人员数量众多,用工形式复杂,极大的增大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劳务队伍管理的辨识难度,如果对劳务队伍的资质和信用没有进行严格评审和把关,就可能出现皮包队伍混入建筑施工企业务工队伍的现象。另外,劳务管理中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公开招标引进和规范劳务分包合同签订程序,随意的引入劳务队伍、更改劳务合同,甚至直接让劳务队伍未签合同就直接进入施工现场工作,导致务工人员“进出自由”,这样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务管理不能形成严密的管理模式,最终一旦出现问题,将没有办法追查责任人,势必给建筑施工企业后期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

3.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队伍的过程管理不到位,劳务用工存在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劳务管理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合同约定尽到现场监管职责,特别是让劳务队伍负责人“以包代管”,导致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行为混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成为了形式上的管理,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日常劳务管理指挥不灵,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常常认为劳务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在劳务管理方面没有明确各部门职责,一旦发生问题,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推诿,劳务管理落实不到位。

此外,由于施工工程大多数属于体力劳动,劳务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自身的维权意识较差,当出现造成劳务工工伤的事故或者劳务队伍负责人欠薪或者携款逃跑时,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权责不清晰,劳务人员一般都会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来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较大的劳务用工风险。

三、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成立劳务合作协会,实施劳务队伍组织化管理,实现长期合作共赢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成立劳务合作协会(简称为“协会”),作为企业“一类组织”的组织形式,把劳务队伍纳入协会,构建实现企业规范管理与协会自律管理有机结合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化体系。

企业与加入协会的劳务队伍的组织关系,表现为“三个纳入、三个不变”的特征,即:劳务队伍纳入企业辅助组织体系,其社会属性不变;劳务队伍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其经济责任主体不变;劳务队伍纳入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协调、服务范畴,其管理的自主性不变。根据劳务队伍的综合实力、专业特长和承担施工任务的类型,划分为一类队伍、二类队伍,并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具有较强实力和综合施工能力、能够承担单项工程的劳务队伍,划归为一类队伍;其余在自建型架子队框架下作为劳务型班组进行管理的劳务队伍,划归为二类队伍。

劳务队伍组织化管理的原则是,以企业与劳务队伍长期合作共赢为愿景,以共建组织管理体系为平台,以经济合同关系为基础,以管理协调服务为保障。劳务队伍组织化管理的目标是,建设使用优质、诚信、稳定、经济的劳务队伍,实现企业对劳务队伍由个人资源转变为企业资源、由个人联系转变为组织联系、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由间接临时的管理转变为直接常态的管理、由日常管理到战略管理的转变,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劳务资源保障,实现长期合作共赢。

2.严把资格准入和信用评价关口,建立规范的劳务队伍进出机制

对于有参与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分包意向的劳务队伍,必须要实行严格的准入备案评价程序,对其资质、业绩、社会信誉、综合实力等内容进行评审。具体包括:(1)要按真实独立主体、委托挂靠主体、自然人主体三类,审定劳务队伍的主体身份。应原则要求必须是具有一般纳税人身份的独立法人企业为宜。(2)要通过网上核验等方式审定劳务队伍“四证一照一书”的真实性、合规性。“四证一照一书”指地方主管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资质等级证和营业执照、法人委托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提供新证即可)。(3)要审定劳务队伍的分包能力和业绩。根据劳务队伍提交的过往承包工程的合同以及所属人员和机具等资源配置等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和网上对照等方式进行验证。(4)要审定劳务企业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现场负责人以及与建筑施工企业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应原则要求首次申请准入的劳务企业必须要有推荐单位、推荐人的推荐书。(5)对准入评审的结果要进行一定范围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建筑施工企业核发准入证。经评审合格的劳务队伍,可进入工程招投标程序,否则取消其参加招投标资格,从而通过准入评审把好劳务队伍“进口关”,确保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的队伍进入合作序列,杜绝挂靠、有不良记录队伍的准入。

对建筑施工企业正在使用的劳务队伍,应通过信用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信用评价是对劳务队伍不良行为的一种记录、公示、确认的过程。劳务队伍信用评价管理的目标是寻找培育优质、诚信、稳定、经济的紧密型劳务队伍,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劳务资源保障。对劳务队伍的信用评价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材料机具管理、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对劳务企业考核评价的重点是要严格规范不合格认定的流程,确保证据完整充分(务必完善过程中不良记录签认、影像资料及考核结果公示等前置程序和信息资料)。根据劳务队伍年度信用评价考核结果,对劳务队伍实行分类管理。信用评价与招投标、任务分配等挂钩,信用评价为优秀或A类的劳务队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新开标的项目中给予投标加分,同时也可以在任务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待。信用评价为不合格或D类的劳务队伍,要按文件规定和合同约定依法依规予以清退。

3.规范劳务招标程序,严格合同评审签订,落实对劳务用工的过程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队伍的选用,一般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对特殊情况下拟采取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方式要严格控制、严格审批,以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劳务招投标应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标准、集体决策、择优选用的原则。具体的招标程序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制定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组织劳务队伍投标报名、审查投标劳务队伍的资格能力、组织召开开标会议、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劳务分包合同评审及签订。发包企业应合理、科学地抽取评标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在评标方式上应采取合理低价中标法和综合评标法为宜,切实采取措施规避恶意低价中标情况。同时要严格执行集体研究确定中标队伍的程序和手续,以规避在劳务队伍选用过程中发生违法违规的情况。

在确定中标的劳务队伍后,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坚持执行“先签合同后进场”的规定,严格规范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工作。要使用统一规范的劳务分包合同版本,加强劳务分包合同的评审,特别是要规范补充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程序。

通过规范劳务招投标程序,严格劳务分包合同评审签订,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务管理有一个明确规范的实施环境,从而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务过程管理落实到位。

4.严格结算支付制度,筑牢基础管理工作,降低劳务用工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对劳务企业进行分包款结算支付时,必须坚持做到“三统一”(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单价、统一台账)、“四不结算”(没有合同的不结算、超出技术交底数量的不结算、超出合同单价的不结算、超出合同清单项目的不结算)、“五不付款”(签发白条的不付款、结算签认手续不完善的的不付款、结算依据不明确的不付款、不使用统一规定格式的不付款、不符合财务规定的签字不付款),坚持先结算后支付的原则,严格量价签认手续,做到审批程序合规,做到对公结算,不预验、超验、超拨劳务费用。

在农民工工资保障方面,要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并严格按劳务分包合同约定比例收取劳务队伍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要建立执行农民工工资银行卡代发制度,并要求劳务企业出具委托支付书。要建立农民工工资月支付台账,在劳务队伍申请支付结算款时,必须要求一并附上当期农民工工资总额及每个农民工的工资支付申请明细表,同时收集农民工每月工资发放签认单及银行转账支付单,并与申请表进行对照,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劳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施工企业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齐抓共管。同时要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劳务队伍管理、结算支付管理等基础台账,将准入、招标等资料装订成册备查,规范项目劳务管理专项月度例会制度,对使用的劳务人员进行动态实名制管理(配备身份读卡器等),督促劳务队伍与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劳务队伍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筑牢劳务用工基础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风险。

5.提前预防,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及时预警。要畅通劳务企业管理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情况的信息渠道,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苗头,要及时逐级进行信息上报,并且提前认真细致地一对一做好解释和协商工作,加强与地方劳动监察部门的沟通,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取得理解,引导劳务企业和农民工理性合法维权,防微杜渐,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牙状态,坚决防止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恶意上访事件。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务管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和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施工采用劳务管理时,必须要把科学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劳务管理的全过程。劳务管理归根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务工人员的角度,切实处理好各种问题,才能有效的避免或者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劳务问题。劳务管理过程中没有一劳永逸,如何高效地开展劳务管理,促使项目工程顺利的完成,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去探索、去研究。

[1]张晋斌.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劳务管理的有效方法[J].现代国企研究,2016,(6).

[2]滕红.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劳务管理的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

[3]戴在平,杨音.规范劳务管理 利好项目总承包[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4,(3).

[4]昊昱.劳务管理:难题待破解[J].建筑施工企业管理,2015,(9).

[5]王健.“被”恶意讨薪:直指劳务管理乱象[J].建筑施工企业管理,2014,(4).

[6]贾妍杰.谈建筑行业如何加强劳务管理[J].山西建筑,2013,(9).

[7]胡艳君.建筑工程中劳务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3,(15).

[8]周尚水,周凯波,李道娟.浅谈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J].重庆施工,2009,(11).

[9]纪文平.施工企业的劳务分包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

[10]胡尚培.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浅谈[J].新西部.理论版,2011,(8).

[11]冷静.“四个转变”给力劳务管理[J].建筑施工企业管理,2013,(12).

[12]邹祖国.强化劳务管理 争创效益工程[J].湖北水力发电,2007,(1).

责任编辑:周小梅

2017-04-03

夏 琨(1976-),男,湖南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经济师,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TU71

A

1009-1890(2017)02-0021-04

猜你喜欢

分包劳务队伍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论施工企业分包管理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