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行政民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2017-03-11刘美忠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刘美忠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山西 五寨 036200)

【理论研究】

加强行政民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刘美忠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山西 五寨 036200)

加强行政民主化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打破我国几千年来的人治模式,将民主思想意识融入到行政工作人员的实践中,使其重视自身建设,克骄防腐、自省自察,最终实现民主行政。

行政民主;和谐社会;行政管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又深化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领导、调整和规范作用;公民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最终的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且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政府能否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

政府实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目标,必须正视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状况,调动广大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要充分保障公众个体权利得到合理、合法使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以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推进完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以落实,人民权益切实保障。因此,政府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我们需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公民行政参与,强化民主监督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这一规定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原则,而人民当家作主更多地体现在人民群众参加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上。公民参加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的形式;可以提交书面意见、书面资料;可以通过书面和口头辩论;可以通过陈述、申辩、控告、检举等多种途径参与政府建设,参与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的制定,参与各种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决策,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可以说扩大公民行政参与是民主的根本。

行政参与实质上是公民利益表达和利益选择的过程,通过行政参与和平地解决利益冲突,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管理国家,……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得到快速发展。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扩大公民行政参与的同时要开展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三大主要职能之一,民主监督作为一种自下而上、主人对公仆的非权力性监督,它是通过反映社会各阶层的要求和愿望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来帮助党委、政府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被一些领导人和工作部门所忽视。今年发生在我国6省15市的校园“毒跑道”事件便是很好的例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3]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会议上也多次强调积极开展民主监督、推进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广纳群言,创造民主氛围,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几年来,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发展,民主监督力度的加强,不少单位的问题被群众检举揭发,一批贪污腐败分子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就是有力的说明。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腐败,民主监督要彻底摆脱过去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的恶性循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真正把民主赋予公众,让公众提出批评、建议无疑是行政民主真正的体现。

二、革新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要将传统行政体制下的官本位思想转变为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民本位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依法行政。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命令与服从”转化为“服务与合作” 的理念,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协调社会利益,为公众和社会服务,把权力行政转变为责任行政。当前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国计民生管理公共事务,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拓宽民意反映渠道,鼓励群众合理诉求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与安全维护公共秩序,使政府成为公共服务的决策者、提供者、组织者和维护者。目前,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调动公众参与政府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行政管理方式“多元化”防止使用命令式、强制性的管理手段,真正以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改革方向。

2.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政务公开。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政府要让权市场和中介组织管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增加审批工作透明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健全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和形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持续推进政府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转变。

3.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法制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权在用,云在看”政府权利清单要上网,权利运行也要上网。人民群众参与行政决策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加强对权力行为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正如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言审批事项标准不一,政务公开加上互联网,让群众少跑腿,还能够办成事,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4.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部门职责体系。大部制改革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之间的权限,扩展社会部门职能,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使行政管理改革得以突破和深化。

三、正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形式,它是适合于中国行政管理的政府工作责任机制,它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首长对本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负全面责任的一种制度。行政首长在所属的行政机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本机关依法享有行使行政的最高决定权。对其内涵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正确理解:

其一、首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它有效克服行政机关中政令不通、责任不明、上行下不效,相互扯皮和效率低下的工作作风。

其二、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个人负责制。行政首长的产生,要充分顺民意、合民情,要将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政治立场坚定的人员推荐到行政首长的领导岗位上。同时,行政首长要采取切实措施广开言路、采纳民意,调动公众民主参政的积极性;行政首长要给予下级机关更大灵活性,便于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分工合作,减轻上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的负担,极大发挥上下级各自专长、知识和技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行政人才,提高行政效率,使行政内部真正走向民主和谐 。

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而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制度的维持和推行又有赖于国民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国家公务员的政治素质。作为执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主体力量,公务员队伍集干练、清廉、忠诚等思想政治素质于一身,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关键所在。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德、能、勤、绩、廉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振兴所在。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发展仍旧不平衡,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完善,人们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许多年来封建“官本位”统治文化流毒依旧深远。为此,我们一定要以生产力为基础,循序渐进及时调整行政民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有秩序的行政民主渠道,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平衡社会各部门利益,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范全书(第二册)[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14.

[2]列宁.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3.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26.

[4]肖流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4).

[5]郭万敬.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2).

2016-12-20

刘美忠(1977-),男,山西代县人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61

A

1672-2086(2017)01-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