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收蒙学伦理思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7-03-11吴彦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童蒙蒙学孝悌

吴彦霞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

1 中国古代蒙学概述

1.1 蒙学的基本含义

在学习中国古代蒙学伦理思想之前,首先应该理解蒙学的准确含义。《易·蒙卦》中关于“蒙”是这样解释的:“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之义。注云:“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1:p14]这是关于“蒙”的比较早的论述。“童蒙”,指的是初入学的幼稚而蒙昧的儿童。对于“蒙学”这一概念,目前学界尚有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蒙学”专指教育机构:如《辞海》(1979年版)中解释:“蒙学,亦称蒙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第二种解释,认为“蒙学”专指特定阶段的教育:“蒙学系指旧时的初等教育,就其教育程度而言,相当于现在的小学。”[2:p8];“蒙学主要是对小学教育而言的,这一教育一般是在书馆、义学、乡学、村学、社学、家塾等地方进行的。没入学之前的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同样的功能,也属于蒙学。”[3:p74]第三种解释,视“蒙学”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蒙学,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蒙学文献。”[4:p55]综上所述,关于“蒙学”的含义,众多学者解释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所谓“蒙学”,其实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本文主要参看对“蒙学”概念的第三种解释,也仅从狭义上理解“蒙学”这一概念,即指古代启蒙教材、蒙学文献。

1.2 蒙学经典文献

蒙学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的经典作品主要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颜氏家训》、《千家诗》、《神童诗》、《朱熹童蒙须知 》、《弟子职》、《幼学故事琼林》、《女儿经》、《小儿语》、《闺训千字文》、《小学诗礼》、《重订增广贤文》、《名贤集》、《朱柏庐治家格言》、《二十四孝》、《一法通》等等。这些蒙学经典文献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史哲经、典章制度、名物典故、道德伦理、人事日用等等,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

仔细研习这些蒙学经典,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蒙学文献包含的内容可谓应有尽有,尤其是对童蒙的伦理道德教育,几乎所有蒙学教材都有所涉猎。

2 中国古代蒙学伦理思想内涵

2.1 体现“明人伦”的教育目标

“明人伦”是中国古代蒙学伦理道德对童蒙进行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国古代社会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为“五伦”,并将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调整这五种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古代蒙学也十分强调“五伦”的道德教育目标。

2.2 体现“孝悌”的思想内涵

“孝悌”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集中体现之一。从中国古代蒙学经典文献中可以发现在对童蒙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方面,非常注重对“孝悌”伦理思想的倡导,并把是否恪守“孝悌”之德,当成人之为“人”的根基。中国古代蒙学注重倡导童蒙从小秉持对待父母兄长的孝悌之情。对“孝悌”伦理思想的称颂和赞扬存在于许多蒙学文献中。如《三字经》中的“首孝弟(悌),次见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都提倡童蒙遵循“孝悌”的伦理道德规范。还有《弟子规》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等。《重订增广贤文》对“孝悌”的道德品质也倍加推崇,如“孝弟(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等。

2.3 体现“修身养性”的基本教育途径

中国古代蒙学以“德育为先,修身做人”为宗旨。古代蒙学伦理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教育童蒙学会做人和如何做人,主要内容包括:

(1)提倡仁爱。中国古代社会历来主张“和谐为宗,仁爱宽容。”[5:p41]《重订增广贤文》开篇即以“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教导童蒙,并认为“仁能善断”,要求童蒙时刻做到“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也同样表达了提倡“仁爱”的伦理思想。

(2)崇尚贤德。“贤”,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社会大力推崇的一种美德。如《重订增广贤文》中的“不求金玉重金贵,但愿儿孙个个贤”、“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等思想。《千字文》一书中的很多内容也表达了古代社会对崇尚“贤德”的君主推崇备至的思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这些内容表达了对同情、拯救苦难百姓的和把君位、国家让位给贤人的君主的赞扬。除此之外,《千字文》还要求童蒙从小树立“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的人生理想,要求童蒙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从而为成为“圣贤之士”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3)重义轻利。古代蒙学把“重义轻利”作为童蒙修身养性的重要道德标准。“消除私欲、淡泊名利”的思想道德观念始终贯穿于各种蒙学文献中。《重订增广贤文》开篇便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教导童蒙。《改良女儿经》中也有“守淡薄,安本分……些小利,莫见尽,论彼此,俗了人”等教育童蒙“淡泊名利”的伦理思想。《续小儿语》中的“贪财之人,至死不止,不义得来,付与败子”等思想都是在强调“重义轻利”对于童蒙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4)乐善好施。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尊崇“乐善好施”的高尚道德品格有助于增进人与人的情感。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蒙学文献更是对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推崇备至。

(5)鼓励勤学。古代蒙学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启发幼儿读书,鼓励他们勤奋好学。古代蒙学伦理思想不但认为后天学习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还十分强调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三字经》中同样有“头悬梁,锥刺骨”、“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等鼓励童蒙向勤奋学习的榜样看齐的伦理道德思想。

3 吸收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智慧,有助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理念也十分强调儿童时期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儿童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是刻在石头上的教育,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观念将对一个人未来各方面发展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古代蒙学重视对童蒙进行伦理道德思想教育,集中而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这对当今社会提升未成年人的德育水平、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凌皓.中国传统蒙学的教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05.

[3]李贵洁.略论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特点[J].《教育研究》,1998,05.

[4]河边.漫谈蒙学[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7,02.

[5]张雨海.对旧蒙学教材中精华与糟粕的疏离及有关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1999,06.

猜你喜欢

童蒙蒙学孝悌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浅析朱子“养正于蒙”的教育观
病榻侍母
童蒙
日新才能启蒙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