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独秀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陈独秀资产阶级中国化

张 豪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442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一个永无止境、曲折发展的历程,陈独秀作为这个历程的发起人,功不可没。因此,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自然而然要谈及陈独秀的历史作用。

1 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1.1 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在中国近代史中,新文化运动占据了极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一次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而且也是中国历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以及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的转折点。与此同时,为了积极呼应新文化运动解放的浪潮,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该杂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上下为此掀起了民主救亡思想的高潮。陈独秀正是通过倡导并组织领导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1.2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毛泽东在一篇著作中曾作出以下的表述,“(此时)虽然没有共产党领导,但其中总有领头的人。在五四运动里,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以大无畏的精神冲锋在是四运动的最前方,他那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依旧成为鼓舞我们当代人前进的动力。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陈独秀组织学生以革命者不畏革命的姿态投身于到反帝爱国运动之中。陈独秀以笔为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数篇文章和“随感录”,并上街奔走呼告传播先进理论与思想。陈独秀在谈及“山东问题”之时,愤怒地指出:“现在是强盗世界!现在还是公理不敌强权时代!……若还不要脸帮着日本人说学生不该干涉政治,不该暴动,又说为政客利用煽动……这真不是吃人饭的人说的话,这真是下等无血动物。像这样下等无耻的国民,真不应当让他住在中国国土上呼吸空气。”陈独秀认为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有很大的不同,必须进行根本之改造、采取直接行动,他亲自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呼吁:“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2 党的创建和建设工作的开展

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陈独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分析,促使他自身从一名民主主义的革命者转变成了一名共产主义的革命者。在经历了北洋军阀的斗争与无政府主义的争辩后,陈独秀愈加放弃了原来自己所持的一些错误理念转身投向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中。

2.1 “南陈北李,携手建党”

1920年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二人在一起南下的途中商议计划建立共产党的论题,一经提出两人就一拍即合。4月,李大钊在上海向陈独秀引荐了维经斯基,两人共同讨论了如何在中国创建共产党的问题。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了倡议并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下旬,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陈独秀的牵头下成立了——上海共产国际小组,陈独秀也被推选为当时该组织的书记。

2.2 陈独秀对早期党的建设工作的贡献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在上海发起组建了工会的运动,在工人阶级中积极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并在工人和学生骨干中迅速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革命力量,这些活动极大的开拓了当时中共的革命事业,这些实践的开展都离不开开展早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陈独秀。这些早期的实践活动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了更有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动员追求思想解放的革命力量,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作为党的机关刊物,特设《俄罗斯研究专栏》,重点向中国国民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的开展情况和成功经验,这一举动极大的激发了广大追求先进的民主人士的热议,在工人群众中凝聚了力量。二是培养和发展党的中坚力量。为培养和发展党的人才队伍,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陈独秀建立了党的后备军——社会主义的青年团,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部分成员赴莫斯科学习。这些学员中就有后来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的任弼时、刘少奇、罗亦农等。三是组织工人运动。以《劳动界》、《伙友》等周刊为标志,这是陈独秀为工人阶级创办的刊物,该刊物起到了不断引发了工人阶级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浪潮。这些杂志也成为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些行动的开展极大的凝聚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为我党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阐明

陈独秀基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对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他认为人类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可分为二种,即是以推翻宗教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和以粉碎资产阶级为目的的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革命。但是陈独秀出于对当时中国复杂而特殊的国情考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被人忽视的特殊形式的革命,即是可以称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民革命。陈独秀对于当时中国革命性质的判断,成为了日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基础。

3.1 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准确判断

处于当时的国情下,无论是经济权还是政治形式,大多数都被本国贵族军阀和外国人手中所掌握,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面临着来自本国贵族军阀和帝国主义者的双重重压。根据对当时实际情况的判断,陈独秀认为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陈独秀之所以能对中国社会性质做出如此的分析,是其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其也成为日后共产党人养成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来源,这也把中国探索革命的道路引向了正确的方向。

3.2 陈独秀对于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的分析

当时中国的国情是统封建军阀治中国的状况,这些封建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者勾结在一起,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本国的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处于对当时国情的这种分析,陈独秀指出,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应该是中国劳动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工作重心。在充分分析了以往革命运动屡遭失败的原因之后,陈独秀指出,以往革命是既反对军阀又依靠军阀,而这种方式是难以完成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胜利的任务的。所以,他强调:“团结民众的势力,满具革命精神,绝不与任何帝国主义者、任何军阀妥协,这就叫做纯粹的国民远动。”

3.3 陈独秀对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陈独秀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做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具有不同特点的表述,探索出了拯救中国的新出路——即“须有各阶级群起合作的大革命”。首先,群众的热情和创造能力是革命成功的前提,这也是一个统一独立的新国家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其次,制度思想的更新离不开团结全国群众的革命力量,这是思想跟新的力量,离开这些的军事行动和个人的暗杀是无法实现的。

3.3.1 在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期,陈独秀认识到了中国农民的重要问题,并应用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他分别在1923年7《中国农民问题》和同年12月的文章中针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是共产党人中较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农民占中国全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的势力,中国之国民革命若不得农民之加入,终不能成功一个大的民众革命。”是陈独秀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的表述。

3.3.2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督战者”和社会的“台柱子”。陈独秀在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重要性之前,已经在无形之中运用包含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历史唯物思想分析中国各阶级的状况,并指导当时的工作。1920年的五一劳动节,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丁界联合会的演说中提到无论是皇帝,或是做官的、读书的,他们并不是最贵重和最有用的。而那些劳作的人、做工的人,才应该是最贵重和最有用的。恰如其言:“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

3.3.3 中国当时正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情十分的复杂。处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位的资产阶级,拥有自己的政治态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如何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壮大国民革命的队伍问题的分歧。另一方面,就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和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成为摆在党面前的当务之急,如果不及时的解决,会影响党的前途发展。总结来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具有革命精神的资产阶级,他们大规模发展商业的需要受到本国封建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妨碍,因而会积极地赞成革命。第二,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因为他们依靠帝国主义的恩惠和封建军阀官僚的势力,通过卖国行为增加他们的财富,造成了商业资本的畸形,此类阶级亦可称做官僚的资产阶级。第三,不革命的资产阶级,因其所营工商业规模小,只求本分过日子,无扩张欲望,所以对于民主革命采取中立态度,此类小工商业家在中国社会居多数。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不可磨灭的先驱者

陈独秀作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党的最高总书记,后来被他一手创建的党开除党籍。作为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陈独秀的这些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土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陈独秀的历史地位没有获得与其贡献相对应的反映。而正确地、客观地认识与评价陈独秀之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贡献,对于我们能够全面的、完整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建树.《陈独秀传——从秀才到总书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3]魏知信.《陈独秀思想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董根明.《陈独秀与近代中国》.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陈独秀资产阶级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