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形势下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2017-03-11把元宵
把元宵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创新创业形势下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把元宵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专业教育改革结合创新创业政策的必然选择。从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从人才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导向、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再培训、教学管理机制考核方法改革、专业设置划分等方面阐述甘肃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途径。
创新创业;专业发展;途径;高职院校
一、创新创业背景及现状分析
2014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国家首次提出要趁着改革创新的 “东风”,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浪潮和“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态势。2015 年国务院重点部署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针对高等院校《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改革举措和指导思想,从体制机制、税收补贴政策、创业免息投资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具体政策举措。同时,要求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专业特点与生源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专业特点的当代大学生企业家和真正的工匠,鼓励大学生自己当家作主、不断创新、勇于创业。
在政策导向明确、政策优势大好的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显得尤为迫切。高职院校专业化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创新创业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高职院校专业规划不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生成性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与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要结合本院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专业知识和学科领域,还要符合院校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专业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并作出新规划。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和创业案例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使学生成为不但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没有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作出创业方面的能力提升与学习,也没有根据创业计划作出相应的专业规划,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就业率,满足现状。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创新创业需求有差距,学生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无法及时根据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进行专业调整;高职院校中大多数理工类专业可以直接就业,存在无创业指导的现状;教师队伍本身缺乏创业创新经验,导致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低,实效性不强; 学生没有系统知识及创业实践项目的训练,本身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再加上专业技能不强,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企业的能力也比较弱。综上所述,对于开展创新创业的需求,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二、创新创业形势下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途径
在国家创新创业的驱动和转型发展背景下,甘肃省内涌现出了许多新兴产业和职业,省内高职院校针对复杂的外部行业环境也要有相应对策。专业作为省内高职院校与社会职业需求的纽带,其设置与发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招生与就业、办学与教学。为保证高职院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我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如何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使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与国家政策、学生创业自主选择相统一。
(一)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1.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发挥企业带头人的战略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自身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教育出具有一定创业意识的学生,教师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科学准确地预测出有效的战略规划,使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符合社会需要。能结合本地的区域性经济发展,从根本性、长远性角度对专业进行合理配置,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专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专业始终对接行业需求,准确把握新岗位和新技术要求,从而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选派适当人数的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到企业挂职锻炼。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作为重要部分,列入到教师岗位聘用和绩效考核的重要考察指标中。聘请企业带头人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对学生的创业行动予以指导性帮扶,坚定学生的创业意识。
2.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专业的创业团队
创新是一种智能活动,也是人的潜在能力。当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就会萌发出创造欲望,有创新的意向。把有共同愿望的学生逐步搭建为具有共同利益的团体,从而集中专业资源、统一团队成员意志、振奋团队精神、激励团队成员取得出色的业绩。建立相应的制度或程序,团队内部实行个人分工,促进专业团队成员发挥专长开展专业研究。实现专业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获取、共享及交流,为专业团队学习的即时性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性、精确性提供支持。
(二)创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制度建设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积极探索具有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优化机制,甘肃省高职院校依据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要求,从服务全省行业、产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融合教育科研部门、企业行业所需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多维度、多层面地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专业,充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目标,支持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完成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全面提升甘肃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重点产业和人才需求,着力培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通晓沿线城市语言、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满足“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和专业型人才。通过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引导大学生到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就业创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支持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业和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加快完善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
2.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开发实践教学的案例教材和特色教材。注重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更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遴选建设一批省级精品创新创业开放课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体系,制定出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设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且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运用能力。
3.更新学籍管理制度并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建议省内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创业管理制度。适当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学制弹性化,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休学或保留学籍政策。各高校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教师将专业和创业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及时传授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设立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奖学金,对于优秀创新创业学生的先进事迹予以宣讲表彰。
4.利用众创空间,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学生无偿提供创新创业场地、企业实地考察学习、服务指导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运作家族产业,或在现有的公司中开展创新项目,设计新的企业规划。通过众创空间中的企业、学校联合办学的企业,带动大学生与企业带头人的交流,密切学院与企业的关系,带动学生创业计划。
三、结束语
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全覆盖。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多样性的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到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见习和实习。
[1]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85—91.
[2]陈鸿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2(17).
[3]史晓娟,黄俊彦,王晓敏,等.应用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析[J].实验室科学,2015(3).
〔责任编辑:李海波〕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5.011
2017-03-15
兰州市科技局项目(2016-2-32)
把元霄(1982—),女,甘肃兰州人,讲师,从事教育学研究。
G712
A
1008-6714(2017)05-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