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法治观教育实效性研究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

2017-03-11杨永磊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效性法治大学生

杨永磊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法治观教育实效性研究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

杨永磊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培育具备合格法律素养的现代公民,面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现状,肯定成绩的同时,相关困境同样需要正视。针对传统人治观念、社会潜规则以及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等影响因素,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视角审视法治观教育的困境,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提出有关坚守底线、理清认识、净化风气,深化改革等作为提升教育实效性有益的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实效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2014)。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要精神,全国各高校充分结合本校的特色与资源,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加强了高校领域的法治观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面对全面依法治国对高校法治观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视角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进而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法治观教育目标的层次划分及启示

所谓实效性,往往是针对特定目标而言的。由于不同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同,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也不同,所以必然要求不同专业的法治观教育目标在保持方向一致的同时,在内容的侧重点和深度上也应有所区别,即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目标应是多层次统一的立体架构。

(一)法学类相关专业的教育目标要求

作为与法律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学类相关专业,本专业学生的教育目标更加侧重于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学研究能力,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造就能够适合于从事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执行性、管理性和咨询性工作的专业人才。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为“培养从事立法、行政、司法、法律服务等法律实务人才,从事法学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以及从事国际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

(二)法学大类其它专业的教育目标要求

法学大类其它专业具体包括,如监所管理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社会学类、民族宗教类、政治学类、公安学类等相关专业。“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朱勇,2014)对于此类专业的教育目标,则更多侧重于法的价值思维的培养,即充分结合专业本身的特点,将法的价值思维运用到探寻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过程当中,从而为更好地实现社会的良好秩序与公平正义提供价值体系的支撑。

(三)非法学大类专业的教育目标要求

非法学大类专业具体包括,如哲学类、经济学类、教育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和农学类等相关专业。对于此类与法律关系并不紧密的学科专业,其法治教育目标则更多倾向于对法律常识的掌握,形成对法律的正确认识。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所言,“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亚里士多德,1965)。因而,必须切实转变传统中国刑罚为主、义务本位的旧有观念,正确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科学内涵。

(四)教育目标的层次性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层次性特征,以及不同专业法治观教育目标的独特要求,必然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视角审视法治观教育目标的层次性特征,必然要求结合各专业的具体目标特征,制定符合专业目标要求的教育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实效性评判。不越位也不缺位,不靠“漫灌”靠“滴灌”,理应成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精准化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以及高等教育战线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其面临的相关困境同样需要重视。探析现状背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则有助于及时回应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的现实需要。

(一)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现状分析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围绕“法治”,积极开展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不仅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紧跟时代潮流,追求个人进步的发展需求,更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当代大学生的法治共识正逐渐形成。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对于‘我们是法治社会’,有55.5%大学生表示赞同,有23.3%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沈壮海等,2015)74,大学生群体对于未来国家的法治建设前景正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困境。首先,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淡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出现矛盾纠纷,找法院不如找关系”这一观点,持不赞同态度的学生比例仅为40.9%(沈壮海等,2015)89。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将法治共识真正落实到法治意识还需更多的努力。其次,当代大学生法律常识较为薄弱。不仅表现为轻视作为高校法治观教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还体现在因专业学习的功利化而拒绝校本和院本法律常识选修课。再者,当代大学生法治实践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极少接触到社会或校园法治实践的训练,参与法治实践的自觉性不足,缺乏法治实践的能力与技巧的积累。最后,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略显脆弱。不仅表现为一般大学生对于法治的信心不足,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不够,还体现在部分法学专业学生,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法治信仰危机。据相关报道,某名牌大学曾发生过,法学专业研究生只因将同学当作潜在威胁对象,而选择宿舍砍杀“情敌”的案件(姚克勤,2012)。

(二)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相关影响因素探析

1.党和国家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新的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重点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相关战略部署,这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同时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培养具备合格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这就为大力推动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契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契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现实需要,更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的路径指向。其中,对“法治”理念的大力宣扬,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校园学习氛围,从而有助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进而转化为对“法治”特有的情感与意志的养成,最后实现外化于行的良好教育效果。

3.传统人治观念的根深蒂固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背负了些许历史的包袱。其中,由于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了浓厚的人治文化传统,这不仅成为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攻坚克难的“硬骨头”,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而,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理性思维与判断的能力相对不足,进而在情、理、法面前,往往形成种种困惑。

4.个别社会潜规则的不利影响

作为法治观教育主要对象的当代大学生,首先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化的群体,因而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政治生活中的部分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以言代法、以情扰法、权钱交易等不良风气,严重侵蚀了当代大学生对法治权威的尊崇和法治信仰的树立。此外,市场经济在带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固有的弊端也逐渐地显露出来,“市场行为的逐利性、自发性容易引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势必使学生在道德和法律等规则认知方面出现偏差。”(杜海英,2014)

5.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合理

学科交叉与综合,专业知识的互联互通,业已成为信息时代社会文化生产与传播的主流趋势。然而,当前的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诸如教育方式的单一化,教学形式的僵化以及管理体制的部门化等问题。面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不合理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机制严重束缚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如法治观教育的渠道过于单一,教育的软件与硬件资源交流不畅,缺乏系统完备的法治观教育统筹规划等,进而降低了法治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6.缺乏普遍有效的法治实践平台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在很多高校基本局限于第一课堂,而作为法治素养拓展训练的第二课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适用性上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法治教育的知识性内容,无法及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养成,最终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形成与坚定。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对于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承担着不容推卸的教育重任。因而,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视角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有助于为提升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实效性提出可行且有效的实施路径。

(一)坚守底线,明确法治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由于中国历史上的法治传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在当前的法治观教育中吸收了大量西方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背离。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也应是指导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根本指针。“与西方的形式法治观相对立,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则是一种实质法治观或历史法治观。”(张会峰,2015)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决不能重蹈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老路,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道路,坚定法治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理清认识,明晰法律的保障功能

法律作为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特殊规范体系,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特定阶级利益的功能,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特性。社会主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切实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情、理、法三者之中,情有亲疏远近之分,理有认识差异之别,而只有法律面前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也只有法律才是保障每个人合法权益最为可靠而有力的武器。

(三)净化风气,拒绝社会潜规则的侵蚀

“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代中国,新的社会文明尚未完全建立,而旧的社会共识正在迅速瓦解,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社会价值观的真空区间。”(杨永磊,2015)虽然,当前部分社会潜规则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但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则必然要求切实扭转社会大气候,净化社会风气。因而,当前国家高压反腐,厉行司法改革,完善领导责任追究终身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适时的“立、改、废”等举措,都应积极融入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实例当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提升拒绝社会潜规则的自身免疫力。

(四)深化改革,打破高校教育资源的专业固化与钝化

高校作为各类教育资源的聚集高地,如何更好地提升存量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就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而言,相关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仍相对封闭,相关专业过于局限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而轻视作为通识课程的法治观教育。这就需要提升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统筹协调层次,切实推动相关教育资源的校内和校际之间共享,并适当提升此类通识课程的校本地位。此外,还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拓宽对学生的法治观教育途径,以实现法治观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提升其生动性和吸引力。

(五)搭建桥梁,构建以校纪、班规为主体的实践平台

法治观教育的精髓在于对法律规则的正确认识、遵守与运用。由于部分客观原因致使大学校园里缺少直接的法治实践场景和案例,因而,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实质即规则教育,积极运用学校纪律、班级公约和学生社团章程等规则体系构建法治观教育实践新型平台。通过完善相关规则的制定、实施和奖惩等配套制度,不断提升校纪、班规的科学性、民主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进而,让当代大学生在参与制定、实施和遵守学校纪律、班级公约和学生社团章程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规则意识,并逐渐形成对规则的尊崇感。以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实践的中介平台,将对提升法治观教育的普遍适用性和实效性有所助益。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逐步推进和法治理论的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只有进行时,而对教育实效性的呼唤也必将成为其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

杜海英.2014.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1):73-74.

沈壮海,王培刚,段立国,等.2015.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4-89.

习近平.2014-10-24(01).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N].人民日报.

亚里士多德.1965.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76.

姚克勤.2012-12-28(26).名牌大学法学研究生挥刀砍伤“情敌”[N].新闻晨报.

杨永磊.201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80-88.

张会峰.20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及相关问题阐析——兼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中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6):58-62.

朱勇.2014-07-15(13).法学:秩序与公正之学[N].光明日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4-02-16.法学院本科法学专业培养方案[DB/OL].[2015-6-12].http://www.law.ruc.edu.cn/.

Study on the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of Rule of Law Under the Vi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s an Example

YANG Yong-l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ract: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needs to cultivate modern citizens with qualified legal literacy.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there is a need to affirm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d made and also face the relevant dilemma.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ruling by man,social potential rules and irrational system and mechanisms and other factors,looking at the plight of education about the rule by law from the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can exploit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putting forward the ideas of sticking to the bottom line,clarifying the understanding,purifying the atmosphere,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as a useful way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of rule of law;effectiveness

G415

A

1671-055X(2017)01-0061-04

10.16595/j.1671-055X.2017.01.014

2016-3-21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2015cxsj099)。

杨永磊(1990-),男,安徽霍邱人,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E-mail:1176217573@qq.com.

猜你喜欢

实效性法治大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之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