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承和创新孝文化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2017-03-11宋世杰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孝德弘扬中华

宋世杰

(营口社会主义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3)

在传承和创新孝文化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宋世杰

(营口社会主义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3)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有抛开时空的价值,时代的变迁会让其不断发展和丰富。孝文化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文化的丰富能为其供应理论营养,并且助其思想动力的强大。

孝文化;传承;创新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被多次强调,要处理好这两者关系,重中之重就是:转化过程中的创造性和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又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需要。

一、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百善孝为先。在我们生命里,“孝”字已被深深镌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也被其指挥和引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传承中华孝道文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其基础必定是稳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就是孝道文化。

在封建社会文化思想的独占性代表有孝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中这也是一个永恒课题。扩展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孝道文化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的建设,孝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首先,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孝文化是重要内容。弘扬孝文化,从对父母的尊敬拓展到尊老爱幼,从而发展到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并且能够转变为职业道德的敬业、奉献、友爱、忠诚,可以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其次,社会发展的综合提升需要发扬孝文化。中华民族所独特的魅力就是中华孝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孝文化,把全世界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就需要精神动力,就是孝文化。再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的重要抓手也是发扬孝文化。不断变化的家庭结构,虽然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但是更需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孝文化,把传统道德中优秀因子:积极倡导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敬重老人、呵护老人、帮助老人传承下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在传承和创新孝文化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弘扬孝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不但可以从素材内容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贴近,变深奥为通俗,人民群众就非常愿意关注和乐于接受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风格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先进性与广泛性、时代性与历史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一)不断创新理论,突出体现孝文化时代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孝文化,不少糟粕也存在其中,像现代社会中仍然流传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纲五常”“父母在,不远游”等等。新时代的发展,这些观念就显得非常保守,并不合时宜,还对社会发展的产生阻碍,新时代的青少年更不能接受这些观念。所以,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弘扬过程中,必须把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摒弃,要区别对待,有取舍地继承中华传统孝文化。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就能容光焕发光彩夺目。

孝文化具有抛开时空的恒常价值,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会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在当今多元文化多样多彩的发展形势下,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新形势必须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性必须牢固树立,孝文化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内容。可以加入“民主”“平等”“法治”“自由”的因子,让时代的气息充实进孝文化的内容之中,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孝文化有机的植入现代文化思想内核之中。针对孝文化要不断深入研究,从理论层面要做实做透做精,创新理论要突出重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不断汲取,糟粕一定要摒弃,积极内容要发扬出来,挖时代脉搏要把握,企业文化通过孝文化来引领,校园文化通过孝文化来加强,乡村文化通过孝文化来凝聚,家庭文化通过孝文化来建设,在国民教育中把孝文化真正融入。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因子,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得到借鉴,文化生命力得到不断增强,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孝文化的发展会为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不断创新机制,突显孝文化重大效果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是非常长期的过程,需要艰巨的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孝文化持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重点是要机制的不断创新,把长效机制逐渐建立起来。

首先,要建立的机制是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群众的广泛参与。高度重视是各级领导的先决条件,政策指导的加强,从而实现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效应,重点是青少年群体,广泛参与机制必须要覆盖全体人民。

其次,要形成激励机制。孝文化需要大力弘扬,孝德要在实践中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在孝德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榜样和标兵大力树立和奖励,对其先进事迹,要大肆宣扬,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一定要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巡回演讲报告会来大力弘扬孝德模范,通过展示具体、生动、鲜活的典范事例,以及现身说法教育群众、对感染群众、影响群众。在评奖评优、升学、就业乃至提拔干部过程中,一定要把孝德作为重要指标,实现激励机制的良性循环,使讲孝德成为社会风尚。

第三,要加大宣讲力度。鼓励支持社会群众建立孝行孝德协会、研究会等弘扬孝文化的社团,在文化宣传中请专家学者专题开展讲座,等等。“孝行”的逐步推进要实现常态化,积极开展为老公益活动。比如,空巢老人的关注,对失独老人的关爱,对孤寡老人的关爱等。孝文化网站在逐级建立起来,对孝文化要在内涵上解释清楚,孝老敬亲的故事要及时刊登,微博、微信和BBS论坛要随时关注更新,交流互动平台要搭建起来,电视、杂志要开设专题栏目进行报道宣传,理论在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四,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设立慈孝专项基金。老人在遭受天灾人祸等困难打击时,除了保障制度外,还应建立紧急救助机制,这样保障机制就逐步健全和形成体系。

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孝德缺失社会惩处机制,惩戒对老人不孝敬、遗弃亲老的行为现象,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机制的双重保障。

总之,通过上述各方面机制共同作用,使孝文化也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增添新内容、丰富新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文化的丰富能为其供应理论营养,并且助其思想动力的强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传统优秀孝文化中不断放射灿烂光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离不开也绕不过尊老爱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社会化,必须使之深植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李永生

D648.3

A

1672—4496(2017)02—118—03

2017-03-08

宋世杰,男,营口社会主义学院拓展培训中心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孝德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中脉践行孝德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