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2017-03-11安敏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国学院校教材

安敏娜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试论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安敏娜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回归,国学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逐步意识到国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遂开设国学课程,探索国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然而,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国学课程设置五花八门,教学实施环节亦是问题重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国学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国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国学课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学实施

21世纪以来,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而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可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国学汇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将会让学生在做学问、强技能的过程中同步提升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砥砺美好品行。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高职院校开设国学必修课程,这值得我们率先探索。

1 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建设现状

国学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载体,是高素质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国家大力发展国学教育,国内主要高校纷纷响应,开设国学院设立国学课,部分高职院校也增设了国学课程,但总体来说,各高职院校的国学课程建设还不成体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国学是什么,国学教什么”的大课题没有搞清楚,更不清楚“国学培养学生什么”“国学教育怎么与人才培养挂钩”等子课题。总之,高职院校的国学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

1.2 课时占比低,形式单一

国学课程课时在专业课程中占比非常低,有的院校近乎为零。究其原因,除国学意识淡薄外,还受限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学制为三年,授课时间仅有2.5个学期,总课时又十分有限。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保障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课时,又要兼顾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各专业在平衡基础课时与专业课时分配时已是捉襟见肘,现在又增加国学教育课程,大多专业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开设1门课,每周2课时,1个学期完成;要么干脆不开,只强调技能教育。

其次,国学课程形式单一,没有系统性。高职院校开设的相关国学课程多以概论性讲述为主,深入导读、领读的课程较少,实践性课程几乎没有。在教学形式上,这些高职院校国学教育仅仅采取课堂讲授这种单一形式,缺少形式多样的国学拓展实践活动;而且还是大班授课,教学效果差。有的院校高职院校开设了国学公共选修课,也归于思政社科课程范畴,如《中国传统文化》《职业人文基础》等,大都是一本书几乎涉及到国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形式繁杂;或多或少与专业挂钩,仅学习一些皮毛,没有深入,更缺乏系统性。

1.3 国学师资有限,教研能力缺乏

由于历史原因,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传统国学被抵制,一概被认为是“无用的知识”。国学教育断层近百年,这就导致了国学难以全面传承,国学师资匮乏,国学大师更是寥寥无几。而近年“国学热”又兴起了,国学的重要性再度被提及,但热爱国学的人依然占少数,重视国学学习的人依然占少数。这少数人里面社会各界人士又占了大部分,而属于高职教育领域的国学师资就少之更少了。此外,整个社会的国学师资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学教师的认证还没有得到专业部门的支持。

开设国学课程的高职院校,大都把国学教育归为思政教研室,与思政类课程共用同一套师资,许多老师赶鸭子上架,可能自己还没吃透国学课本,就走进课堂讲授国学,现学现卖。对教师而言,啃读课本已耗去大部分精力,哪还有精力去开展深度研究。通过对各大论文收录网站的浏览搜索可知,国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时间较新,起步晚,研究的深度也不够。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这在高职院校的国学教育中还有很大的局限。

1.4 教学内容五花八门

高职院校的国学教材可谓良莠不齐,大多数院校使用自选教材,少数院校有自编的校本教材,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权威的可适用于所有高职院校的国学教材。这就导致了国学教学内容五花八门,随意性比较大,难易不等,不成系统,如有的院校讲四书五经,有的强调职业人文,有的侧重传统文化的理论教学。

1.5 教学质量整体不高

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师资,有限的教学方法,有限的教学资源,再加上学生有限的学习意识,以及上层部门对国学教育的重视与一线教学的实施现状不成正比,这都导致了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质量普遍不高。

2 高职院校国学课程建设的思路

基于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建设现状,科学、系统的开发国学课程可以不容缓,但不能急于求成,应有序、有组织的进行。

2.1 设定国学教育目标

国学教育目标的设定应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不同专业的国学教育目标应有所差别。

2.2 组建国学课程建设团队

遴选出文学、历史学、哲学、书法、美学等不同专业的优秀教师,成立国学课程建设团队,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学培训与交流,提升师资整体水平。积极发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制定考核方案,反复研讨、论证、实践,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学教学体系。

2.3 精选国学教学内容

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一种教育,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宝库里,提炼最有积极进取、终身受益的精华作为国学教育的内容。所以,国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去粗取精,与时俱进;由易到难,由基础到艰深,可分学期逐步加深;宜少而精,能背诵,能传诵,学习后能有成就感。具体内容筛选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提炼具有积极进取、终身受益的精华,使其充分发挥国学教育在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教学内容选取亦有法可循。

2.3.1 按经、史、子、集分类选取

教学内容按经、史、子、集分类,从每一类中选取精髓,汇编成一本校本教材,共可编四本教材,构成教材体系。每学期学习一本教材,分四个学期完成。经部包括《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六种;史部包括 《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七种;子部就是《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五种;集部就是 《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2.3.2 按学习、做人、境界分模块选取

教学内容按学习、做人、境界分模块选取,即从经典书籍中筛选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汇总为一本 “求学篇”教材;再筛选与为人处世相关的内容,汇总为一本“为人篇”教材;再筛选与人生境界相关的内容,汇总为一本“境界篇”教材。分三个学期授课。

2.3.3 按必修和选修分课程选取

教学内容按必修和选修分课程选取,可在大一开设国学基础课程,设为必修课,自编校本教材,可从《论语》《诗经》《大学》到《道德经》等经典名篇中选取精华汇编为校本教材(上、下册);再在大二设国学选修课程,与专业挂钩,如自然哲学类、建筑类、养生类、兵法类、茶艺类、艺术类等。不同专业学生可自由选修感兴趣或与专业相关的国学课程。

2.4 丰富国学课程资源

组建国学教学团队,打造教师资源,鼓励教师自修一门课程,定期交流讨论,设置国学经典研读,并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国学选修课;编写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系列校本教材,完善教材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资深专家的在线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邀请省内在国学方面有建树的学者来校做报告、开讲座,引进校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录并挂网,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参考,丰富课堂资源。

3 高职院校国学课程教学实施的建议

国学内容相对深奥难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高职院校国学课程应将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第二课堂的实训实践活动和第三课堂的课外活动更好地为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服务。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进一步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真正做到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切实提升学生的国学基础和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国学教学质量。

3.1 第一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第一课堂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即学生坐在教室里聆听、教室讲授,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课堂。国学课堂的教学除要采用教具、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还应改进教法,把课堂搞“活”,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升格为设计者、指导者、解惑者。如创造环境,使情景再现,让所有学生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启发学生多思考、多回答问题,学活知识,化难为易,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除要加强国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外,还要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集中课程建设团队的力量,设计、开发、制作优良的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媒体优势,创设学生个别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保障第一课堂高质量的完成。

3.2 第二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第二课堂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课程。为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国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高职院校应适当地开设国学校内实训或校外实习课程,学生亦可经学院同意后自行参加国学社会实践,如到国学培训机构当助教、到国学宣传单位或部门当义工。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实习感想和体会,真正把第二课堂的教学落到实处。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领悟国学精神,又可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阅历,还可以很好地宣传国学文化,养成高尚的道德和家国情怀。

3.3 第三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第三课堂指除第一、第二课堂外的为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而开展的课外活动,如国学社团活动、竞赛、文艺演出等。在第一、第二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第三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学的亲近感和亲切感,提升他们对国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国学精粹和民族精神融入学生的灵魂,又可以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现实的行动体会弘扬传统文化和提升素质修养的重要意义。

国学第三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让学生当家,充分发挥国学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优势,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活动应围绕“弘扬主流文化、崇尚高雅艺术、反映职教特点”开展,形式应多种多样,如国学经典诵读会、古诗词大会、国学征文比赛、国学文艺演出、博物馆参观游学等。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国学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与发展并存。高职院校要搞好国学教育,先要把国学课程建设好;国学课程建设好了,教学实施就会进步;教学实施进步了,学生素质就提高了;学生素质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1]侯计先.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15):255-256,258.

[2]张立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国学教育研究[J].中国培训,2015(20):150.

[3]孙园.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宋卫泽,肖淑梅.试论国学教育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7-79.

G711

A

2096-4110(2017)03(a)-0078-03

安敏娜(1981-),女,河北保定人,研究方向:国学教育。

猜你喜欢

国学院校教材
“垂”改成“掉”,好不好?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