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2017-03-11赵晓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育思政

赵晓峰

(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赵晓峰

(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文章分析了人文精神内涵,同时阐述了人文精神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策略。旨在科学开展人文精神培育工作,有力确保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效、稳定前行。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1 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精神时常又被称作精神文化,可以将其看成是极为普通的一种人类自我关怀形式,大体表现在人类对命运、尊严和价值的关切、维护及追求等方面。人文实质上可以看成是非常独特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衡量“万物之尺”,是整个人类世界精神和智慧的载体,是文明延续的最佳方式。解读其内涵,可以归纳成五个方面。

第一便是追求“人的价值”,强调着人文精神同科学的融合;第二便是与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相互分离的人与社会事物,即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活动、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最本质的“生命与灵魂”所在;第三便是注重人文生活、人文世界的弘扬与开拓;第四便是人文精神可以看成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逐渐提升、拓展与完善自我的表现形式;第五便是理性对待人类命运及人生真谛,即执着于自我价值、信仰与理想的实现过程中。

2 二者关系解读

2.1 知识体系上契合

现阶段,人们越发重视对国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尤其重视其中涉及到的人文精神培育工作,相应的,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相关学者对人文精神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愈加深入。结合人文精神内涵,可以将其看成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会跟随人文主义思想步伐不断发生演变。现代学者认为:“人文精神实际上是追求人生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所注重的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协调性,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人文精神所关注的是人的命运与人生真谛,弘扬的是人的主体精神与个性,倡导的是民族自由、平等的伟大旗帜,执着的是坚持信仰、实现理想,寻找的是人生价值与意义”。

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老师们一直强调着树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正好契合了人文精神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除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理念外,还应当坚持信仰,实现人生目标,而这些统统可归纳到人文精神范畴之中。简单说来,人文精神并非是简单的一个认知体系、知识体系,而是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显然这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质相符,即两者能够高效结合起来。

2.2 教育信念一致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便在于对学生整个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培育,培育内容包含多个方面,诸如: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认识社会人文发展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深入基层,了解中国国情并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等。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世界观,而人文精神所强调的便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由此便可看出两者在教育信念方面保持一致。

2.3 终极目标相同

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想要强调的是强化学生整个的法制观念(社会主义),并从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显然,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提倡的一系列规范个人行为、拥有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等;结合人文精神所强调的探索生命真谛、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这便意味着二者最终培育的目标相同,均要求祖国的发展与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只有维护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才有助于自我价值实现。

3 培育策略

3.1 提升合作意识,培育协作能力

培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思政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格局,即打破局限性,基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特点,将更好的、更适宜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如此学生才能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诚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之中。随后思政教师还需要熟知新教改要求,严格按照要求做事,即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课堂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合当前教学发展。且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才能更好的同老师进行交流,建立更有序、更稳固的“沟通桥梁”,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政理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基于人文精神内涵,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关教学中,我最倾向于使用研究型教学方式来培训学生学习能力,并以此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研究型教学方式的采用,摒弃了传统思政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一系列讨论式、探究式以及案例式教学手段的利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即从深层次认识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学教学中,思政教师务必确保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若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送理论知识,并不利于学生接受和吸收。结合已有经验,思政教师应尽可能的在一个多元化、开放性评价体系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想理论及精神文化,而这便要求给予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予更多机会陈述观点,表达思想见解等。换言之,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便在于强化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提升协作能力。

3.2 树立正确人生导向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英雄事迹,而这些事迹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根本目的便在于引导学生们学习伟人的优秀品格、思想和精神,并将这些伟人事迹作为自己人生发展的理论导向。

经研究,大学生长时间接收优良品格、思想和精神熏陶,有助于建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学生们人生前进的方向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赖以支撑,这便意味着学生会自觉、自主的学习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以此培养自己崇高品质和内涵。

诸如: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知识学习中,学生们能够从人民群众的团结与创造精神中明白 “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这样说历史人物是人民群众力量的一种体现形式,即在特定民族、特定年代或特定时期下会产生特定英雄和不同历史文化等。而这便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见解产生影响,让他们从历史长河中,借鉴优秀的人文精神,并找到正确人生导向。

3.3 增强世界意识

“世界是大家的”,学生会以怎样的一种理念来了解与认识世界,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挥作用。在思政理论课程学习中,学生除了对本民族的道德品质与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外,还应当熟知世界文化发展内涵和发展形势,而这便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基于世界视角拓展学生视野,并以此形成多元化文化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人文精神内涵进行分析,随后阐述了人文精神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两者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经验,提出了一些有效培育策略,目的在于从思政理论教育出发,促进学生成为更 “完整”的人。

[1]张帏薇.关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5):12-13.

[2]张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2(17):44-45.

[3]王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社科纵横,2011(7):163-166.

[4]陈海,乌云格日乐.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7):122-125.

G41

A

2096-4110(2017)03(a)-0013-0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培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