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情商问题现状与能力培养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智商情商智力

陈 岭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一 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

“情商”一词在英文中的表述为“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与控制能力的商数。与智商检测类似,情商通常也是通过一个分值在反映一个人情绪智力的水平。

“情绪智力”一词最早出现于1966年。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沙洛维教授和新罕什布尔大学的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测试。两年后,他们将情感智商定义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并对其应包含的能力内容作出界定,这三种能力是: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到1995年,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著作《情绪智力》出版,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智商的先天决定论,也为心理学界探讨已久的“情绪智力”问题提出了关键性的解释。该书的出版,掀起了全世界情绪智力热潮。

情绪智力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95年[1]。1995年10月14日,《文汇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儿童智力开发— —情绪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文章。到1997年,大陆学者将戈尔曼的著作以《情感智商》为书名在大陆出版,之后我国几位学者也编著了一系列情商相关的书籍,使得情商理论在国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介。2004年,中国情商教育的第一人王丽娜,主持与“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合作举办的希望情商教育乐园,由此中国的情商教育开始与国际接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提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

二 高职院校学生情商问题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我国长期来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求学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科竞赛、升学非常重视,而往往忽视了在情商方面的教育[2]。目前在我国中小学阶段,也没有开展长期、稳定的情商类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情商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2.1 自我认识薄弱

学生迈入大学校门之后,面临着学习、生活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改变。在高中阶段,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一个被安排和被学习的状态。而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氛围变得宽松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了,因此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支配能力。在新鲜之余,学生往往缺乏自控和自律,没有树立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目标,导致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手机,陷入困惑和迷茫的情绪中而不自知。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选择到理想的专业,对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2 情绪稳定性差

情绪控制的目标是实现情绪的平衡管理,而并非要求一定要处于乐观的情绪。但是现阶段,高职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欠缺,容易被情绪左右。高兴的时候过于激动,不注意场合。而一旦陷入了消极情绪,又很难找到合理宣泄的途径,负面情绪不易缓解,容易感情用事,个别会有极端行为[3]。上课迟到、早退,甚至因为无法起床就逃课缺课。考试作弊,被发现后还振振有词,埋怨老师,更有甚者妄图通过涂改已批阅试卷来到达修改分数的目的。而面对上述行为可能要承担的后果时,学生又往往想要逃避,或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或是干脆放纵自己,沉迷到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2.3 合作意识淡薄

每一个学生毕业之后走入社会,都要成为一个“社会人”,要融入集体与他人合作。因此,在进行人才选用与任用时,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团队精神与合作协调能力。而当代高职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重注自我,强调个性,缺乏集体意识,在生活中独来独往,合作协调能力较差,全局意识薄弱。有布置作业,个人的作业往往都能很好地完成,而团队项目反而会出现推三阻四,组内分工不明,无法合作完成的情况。

2.4 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指的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别人的感受的能力,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十分重要。而当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受到长辈的呵护,在学习中也有师长的帮助,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直接导致了他们移情能力的欠缺,这也恰好印证了为什么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不少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过于重视自我的需求,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容易产生主观臆断。同时,过分追求理想化的人际关系,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由于思想准备不够,就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抗拒。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无所适从,直接表现为对自我的否定,在人际交往技巧上的缺乏,人际关系紧张。

三 高职院校学生情商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益激烈,情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道德情操,从而改变高职学生与外界沟通的行为模式,使其从消极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中走出来,正确面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这不仅可以减少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还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有必要开展情商教育,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培养。

3.1 自我认识的能力

认识自我即自我意识,即在情绪感受发生时能够识别到感受的发生,是情绪智力的基石。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能够对自己的个性、能力、喜好、优缺点进行客观的评判,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活中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

3.2 管理情绪能力

恰当地处理情绪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力。学生的情绪表现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遇到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或低落消沉,或火冒三丈,或心烦气躁,种种劣质情绪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良好的情绪能够产生积极的正能量,有利于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学会运用各种情绪管理技巧来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纾解矛盾,保证情绪的稳定和行为的积极。

3.3 自我激励能力

一个人若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若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自身能力的80-90%。身处困境,有些人悲观失望,一蹶不振,而有些人能够谷底反弹,以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将这种良好的状态带给他人,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更好地完成团队目标。

3.4 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

善于了解他人,指导他人所思、所想、所感,是一个人拥有高情商的表现。注意观察他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不盲目,不糊涂,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举止、语言谈吐、心理活动等,识别他们的情绪,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较大的成功。

3.5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处在或微妙、或复杂甚至是让人难以察觉的社会关系之中。交错的人际关系需要学生通过娴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来影响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和上下级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己未来的发展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1] 方必基,刘彩霞.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情商教育.钦州学院学报. 2013.10.

[2] 李婷婷.浅述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商教育.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3] 彭艳.当代大学生的情商问题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建 议. 科教文汇,2017.03.

[4] 胡永干.90后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意义、特点及对策.西部素质教育,2017.03.

猜你喜欢

智商情商智力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体测鞋走红,是『提分鞋』还是智商税?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智商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