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偶剧与戏剧的区别与联系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木偶剧木偶戏真人

雷 涛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对偶理解不能仅限于杖头偶、布袋偶、提线偶……一切在舞台上被注入和表达人类情感或在此基础上与真人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偶的概念。中国的木偶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技术是世界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中国木偶若在技术层面上跨入更深更高的精神领域,必须拓展疆界,更新意识,从技术层面与展示人物心灵相结合,中国木偶将是世界木偶的巅峰!

木偶剧不是儿童剧,它是形成完整戏剧真人表演和假人表演的两个翅膀。真人戏有话剧,儿童剧、音乐剧、戏曲、歌剧……假人戏(木偶)依然有话剧、儿童剧、音乐剧、戏曲、歌剧……真人戏和木偶戏有其各自的特点,木偶剧是人类生活方式,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一定有木偶艺术的存在!

戏剧(木偶)的伟大,不是写实,而是象征!而偶是最恰当的象征,也是最有准确的审美距离,偶的陌生化让戏剧充满了神秘、崇高和生命想象力。

木偶戏(任何戏剧)戏剧表达决定着偶的表演方式,决定木偶的制作形象及结构,而不是相反。

“偶”,是人类心灵的象征与外化!奸诈与诡异、至善与至美!戏剧假定性的完美体现,生活中没有,但与人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木偶剧若走向世界,在努力传承技术的基础上,文本必须要表达深厚广博的象征意义和宽泛的文化意义,舞台呈现必须展现人类深层意识中的动荡,变化和人最隐秘的心理活动,从而使木偶(戏剧)具有深沉浑厚的艺术思辨力量和忧患意识。这种关注人欲纠结才是木偶剧推陈出新的动力与起飞的平台。木偶只有注重心灵内部的纠葛与隐秘,才能让木偶戏迈入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维,才能使得木偶剧显现与世界同步的戏剧光辉!否则我们的木偶剧只能是“小儿科”及浅层的技术层面!

木偶——人类灵魂的再现、偶像的崇拜、底层心灵的象征、宇宙万物的图腾、本真欢喜的源泉………人类自有假人戏开始,从没有期待木偶的真人感。却始终观赏和期盼着他的不同生命形态,用以了解和感受自己的外显灵魂。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生命形态,才能与真人戏并驾齐驱,共同支撑着人类精神需求的伟大戏剧!

我们的木偶戏主流依然还停留在刻意模仿真人的层次上,一切技术手段奔向真人的模仿,这会导致木偶戏的本体意识倒退,自身的特性消失,个性消失会逐渐失去它存在的价值!我个人以为模仿真人很必要,但要在此基础上努力张扬偶性,偶性——是我们木偶人的终极追求!

真人戏想办法越过躯体以获得深层心灵的真实,而假人戏却想办法包装躯体以获得灵魂的完整。真假人戏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撑戏剧这面大旗,满足人类对自身精神追求的极度渴望。人类离不开戏剧,也就不能离开真人戏和以木偶剧命名的假人戏!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假人的戏剧要相互借鉴,相得益彰才能使戏剧完整。

戏剧是综合艺术,但在我国木偶这一重要的戏剧元素却始终没有综合进来!有意无意地将木偶排斥在综合艺术的戏剧之外,尽管戏剧专家也承认木偶戏是百戏之祖,木偶戏的戏剧成形先于真人戏,甚至也认同真人戏的舞台呈现在某些时候是模仿木偶戏……但毕竟由于多种原因木偶戏被逐渐淡出我国的主流戏剧概念。

很多原因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不可以自轻,如果依然如当下木偶重技术轻精神甚至轻技术无精神地消极发展,木偶剧将自甘堕落地成为无为的娱乐型的“小儿科”,让木偶戏远离戏剧,远离表情达意的艺术!

那个时候,中国的戏剧分为话剧、歌剧及戏曲,虽然这三分法并不能囊括当下的戏剧全部,比如音乐剧不是歌剧……但这个分法一直沿用至今。也许戏剧还可以这样分:真人戏和假人戏(木偶戏)。也许这样更科学!真人戏剧包括真人话剧、真人歌剧、真人戏曲。假人戏剧(木偶戏)包括假人话剧、假人歌剧及假人戏曲。

假人戏剧(木偶戏)当下被边缘化原因多种,除了我们发自内心地对偶戏的轻视之外,我想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来自于我们误以为木偶戏(假人戏剧)是儿童独享的娱乐方式和木偶戏(假人戏剧)是真人戏曲的附庸。

在戏剧演出中,真人始终是舞台中心的角儿,随着戏剧人对舞台的认识与追求,舞台美术已不仅限于对戏剧演出提示环境,更需要充满灵性地情感化或戏剧化,这时,木偶的介入让舞台上的人与非人(演员与布景)增加了人(演员)、似人非人(木偶)、物(布景)递进环节,被边缘化的木偶及富有人的灵性的舞台美术开始走向了舞台中心,这已然不是创新,实际上已经在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了戏剧主流,我国也正在跟进!

《战马》已经在我国奔腾!《轻轻飘落的红围巾》依在戏剧舞台上飞扬……偶戏大可不必向真人戏点头哈腰!作为支撑戏剧的另一翅膀的木偶剧为什么要向真人戏示好呢?偶戏对于揭示人性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段,它的独特恰恰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需要与追求。木偶戏与真人戏对于展示人的精神层面都是从模仿开始至诗情结束,真人戏与木偶戏都是从模仿开始,它们都以人为本,都以生活为基础。真人戏模仿人的外在行为从而进入人的灵魂,但由于它的肉身实在,用夸张变形的确不是它的长处,它的局限导致它的形式尽度,戏剧以揭示人的灵魂为终极目标,因此真人戏为此不断地努力挣扎。而偶戏也同样以模仿开始,但它不是真人,而是似人非人的偶型,它除了可以准确地模仿真人外表之外,它还可直接用独特方式模仿人的心灵,让人深层的丑和美用偶性象征或直面表达,从而得到与观众的心灵沟通达到心灵震撼!这毫无疑问是偶的长处和偶存在的骄傲!

所以,偶戏表演不必向真人戏表演低头!

偶戏表演是使无生命物转化为有生命物的一项奇迹,观众为物体展现出生命而感到惊喜,演员的喜悦则来自于赋与物体生命的过程……俄国偶戏大师奥布拉佐夫。

偶戏的美在于表现,而不在于模仿现实!

让偶戏进入表现,远离爬行的写实逻辑,以心灵真实为基础,才可能让物体升腾为生命状态,才可能让偶戏成为心灵的模仿,偶戏才能有自己的属性,偶戏才能是偶戏,而不是仅仅只是对真人戏的简单模仿或做为真人戏的附庸。

偶戏(假人戏)与真人戏,在表现美学的原则下二者就有度的不同,就总体戏剧而言,偶戏没有写实状态,一开始就是真人戏的夸张的极致,从这个层面讲,是真人戏永远做不到的表达方式,在艺术魅力上真人戏远远输于偶戏!在某个角度说,偶戏的情感表达远远超过真人戏。

“偶戏的表现特色不在于模仿现实,而在于抽取角色精髓而加以夸张化,如此更能使角色活灵活现,让观众印象深刻。”一一郑嘉音语。

在偶戏的世界,没有做不到的戏!

偶戏更接近艺术的本质。

猜你喜欢

木偶剧木偶戏真人
木偶和木偶戏
当代木偶剧造型艺术的创作
传统戏剧——木偶戏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木偶戏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木偶戏
简析木偶剧舞美设计的空间处理
浅谈木偶艺术的特点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